本以为是一场正常的商务通话,结果却成了“各说各话”的外交硬碰硬。安世半导体控制权之争,中荷两国依旧没谈拢,荷兰态度强硬,治理权拒不归还。
背后牵动的不只是一个企业的命运,更是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与重构。而局势的紧张程度,正在以“60天倒计时”的速度推进,真正的输家,很快就要浮出水面。
![]()
表面是交流,实则是摊牌
10月21日,中国商务部部长与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通了电话,官方话术看似“坦诚、务实”,实则针锋相对。
中方直指荷兰对安世半导体的接管行为“严重影响全球产供链稳定”,要求尽快妥善处理,而荷方则打起太极拳,表示“重视中荷关系”,但就是不松口。
这一幕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没错,类似剧本已经在半导体行业上演了多轮。而这次的主角,不再是美日韩,而是看似“中立”的荷兰。问题的核心,其实早已脱离了单纯的商业范畴,这是赤裸裸的地缘政治干预。
![]()
荷兰政府给出的理由是“国家安全”和“治理结构存在问题”,听起来冠冕堂皇,但细看安世半导体的产品线,主要是面向汽车和消费电子的成熟芯片,根本不涉核心军工或高端AI芯片领域,所谓“技术外泄”的担忧,缺乏实质依据。
更巧的是,就在美国商务部发布“50%规则”——限制中资企业通过海外通道获取关键技术——的第二天,荷兰就对安世动手,时间点之精准,几乎像是提前彩排过。
这种行动配合的默契程度,简直不用多说,荷兰嘴上否认与美国协调,实际行为却已经说明了一切。
![]()
而所谓“治理结构有问题”,听起来就像是企业管理课上的教材内容,拿来当国策理由,实在站不住脚。
归根结底,是中国公司掌握了实控权,让传统西方技术强国感到不安,随着中国在半导体行业的逐步崛起,一些人开始担心全球技术主导权的天平正在倾斜。
![]()
表面是公司,背后是产业链的焦灼
安世半导体这块骨头,不是因为它有多高科技,而是因为它掐住了一个“卡脖子”点。
它的芯片广泛用于汽车电子、电源管理、消费电子等领域,尤其在汽车行业影响力不小。别看是“成熟工艺”,但一旦断供,整个欧洲汽车产业都得打喷嚏。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已经公开发声,如果安世的芯片供应无法尽快恢复,德国车企很可能陷入大规模产能限制。
![]()
供应链专家的评估更直白,部分欧洲汽车制造商的库存撑不过两周,十天之后,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可能就要断料,到时候,不只是德国车厂,整个欧盟的产线都得跟着停摆。
与此同时,安世中国分公司也没坐以待毙,已经开始采取措施自救。
知情人士透露,他们正在逐步恢复对国内分销商的供货,特别要求以人民币结算。这一手棋,不只是技术层面的独立,更是金融结算方式上的转型。
![]()
这背后的信号很明确,中国企业正在摸索如何摆脱对西方母公司的依赖,试图在供应链和结算体系上找到“备胎”方案,这个过程虽不容易,但一旦成型,将直接改写全球半导体的贸易规则。
而荷兰这边,看似赢了治理权,实则已经陷入两难,一方面要配合美国战略打压中国科技企业,一方面又不能让自家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彻底崩盘。
现在的问题是,这场博弈不是无限期的,留给荷兰的“窗口期”,只剩下不到60天。
![]()
60天倒计时,谁才是真正的输家?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是60天?这是供应链专家根据当前库存和物流周期测算出的极限时间。如果再不恢复供应,一些关键零部件将在两个月内全面断供,汽车行业将遭遇系统性停摆。
更关键的是,这60天不是静止的,它每天都在缩短,而中荷之间的谈判却几乎原地踏步。双方都在打“时间拖延战”,都在赌对方先眨眼。
但现实是,汽车产线停工不是嘴上说说,投资人、供应商、员工、整个市场都会感受到“疼”。
![]()
与此同时,卡雷曼斯也感受到了压力,他在回应媒体时强调,接管安世“不是政治行为”,而是为了防止公司被“掏空”。
这话说得有些矛盾,如果只是商业决策,为什么会引发中荷高层通话?如果不是政治博弈,为什么行动时间和美国政策如此“精准同步”?
再往深里看,这不是中国企业第一次在海外遭遇“国家安全”理由的设限。
![]()
2021年,安世收购英国NWF晶圆厂,最终也是因为所谓“国家利益”原因被迫出售。一次可以说是巧合,三次四次之后,就只能说是套路。
而这场中荷对峙,已经不是单纯的企业收购问题,而是全球供应链重塑进程中的一枚关键棋子。
如果荷兰继续强硬到底,结果如何?短期看,欧洲汽车产业将成为第一个倒下的多米诺骨牌。长期看,荷兰作为一个小国,若在全球投资者心中留下“政治干预商业”的印象,其吸引外资的口碑可能一去不复返。
![]()
而中国这边,虽然短期内会承受波动压力,但从安世中国转向人民币结算、扩大国内供应链的动作看,正通过“去依赖化”逐步建立起更坚韧的产业链。
这场博弈里,没有真正的赢家,但最大的输家,很快就会浮出水面。
60天,不长,却足够决定一场产业命运的走向。安世之争,不只是中荷之间的分歧,更是全球半导体格局的缩影。表面是治理权之争,背后是对未来技术话语权的抢夺。
![]()
谁先妥协,谁就可能保住产业基本盘;谁若僵持到底,可能连根基都要动摇。在这场全球供应链的“限时考验”中,时间不会等人,输家也不会是抽象的。
信息来源:
商务部部长与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通话/来源:央视新闻 | 2025年10月22日 08:22
荷兰经济事务部大臣透露“将在几天内与中方会面”,但仍在狡辩/观察者网2025年10月20日
安世中国:荷兰总部相关决定在中国境内不具备法律效力,安世中国业务运营一切正常/澎湃新闻2025-10-23 20:1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