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0月下旬,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年度“底层鱼论坛”(Groundfish Forum)释放出对全球白鱼市场的最新预警信号:2026年全球白鱼总体产量预计下降约5%,其中真鳕与狭鳕两大核心物种的下调幅度尤为明显。与会分析人士认为,这将进一步推高北大西洋与北太平洋主要产区的原料价格,使白鱼正式进入一个“稀缺定价”的新周期。……(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10月下旬,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年度“底层鱼论坛”(Groundfish Forum)释放出对全球白鱼市场的最新预警信号:2026年全球白鱼总体产量预计下降约5%,其中真鳕与狭鳕两大核心物种的下调幅度尤为明显。与会分析人士认为,这将进一步推高北大西洋与北太平洋主要产区的原料价格,使白鱼正式进入一个“稀缺定价”的新周期。
真鳕产量创十年新低,挪威报价突破1万美元
论坛数据显示,2026年全球大西洋真鳕(Atlantic cod)总配额预计仅有64万吨,同比下降约10%。其中,巴伦支海配额下降最为显著,或仅剩25万吨,较2025年减少22%。挪威配额预计13.1万吨(-25%),俄罗斯约11.9万吨(-21%),而冰岛虽然跃升为最大供应国,但其配额也下降4%至20.4万吨。仅格陵兰和北美部分渔场配额略有上调。
在供应持续收紧的背景下,挪威大西洋真鳕价格在2025年第43周首次突破每吨1万美元(CFR),创下历史新高。根据《Undercurrent News》的追踪数据,1-2.5公斤去头去脏(H&G)规格价格一周内上涨175美元,俄罗斯1-2公斤H&G则上涨100美元,挪威与俄罗斯之间的价差仍在每吨1,400美元左右。
尽管部分买家质疑“报价虚高”,但市场成交价依然坚挺。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加工厂仍保持强劲采购势头,尤其是在欧洲订单集中履约的第四季度。正如论坛一位参会代表所言:“当欧洲买家犹豫时,中国已经提前锁定了原料。”
狭鳕供应趋紧,美国减产10万吨,俄罗斯维持高位
狭鳕(Alaska pollock)同样面临配额压力。论坛预测,2026年美国阿拉斯加狭鳕配额将下降10万吨至130万吨,太平洋真鳕配额下降至14.8万吨。受此影响,全球狭鳕总产量将降至约359.4万吨。与之相对,俄罗斯狭鳕配额预计维持在206万吨,占全球供应的57%,在国际市场上地位进一步强化。
俄罗斯狭鳕价格在第42至43周继续小幅上行,25cm以上H&G原料CFR报价涨至1,630美元/吨,延续今年以来的稳步上涨态势。尽管涨幅仅10美元/吨,但业内普遍认为这反映的是持续性紧张——在当前高位基准下,市场几乎没有下行空间。
黑线鳕、绿青鳕走势分化,市场结构重组
与真鳕、狭鳕的紧缩形成对比,黑线鳕(Haddock)产量在2026年预计增长约8%。巴伦支海配额将提升至14.2万吨,其中挪威8万吨、俄罗斯6.2万吨,冰岛和英国的配额也有小幅上调。第43周数据显示,挪威黑线鳕价格与上周持平,俄罗斯产品上涨200美元/吨,两者价差收窄至每吨700美元。
绿青鳕(Saithe)配额则继续缩减,2026年全球配额从31.2万吨下调至30万吨,其中挪威削减7,000吨至17.3万吨。红鱼(Redfish)配额维持在16.8万吨不变。
养殖白鱼成新焦点,中国罗非鱼增速放缓
论坛也更新了2026年养殖白鱼(如巴沙鱼、罗非鱼)的全球产量预测。越南巴沙鱼预计增长4万吨,印尼与埃及罗非鱼产量显著增长,而中国罗非鱼生产增速明显放缓,部分地区受出口需求疲软及环保约束影响。业内认为,未来养殖白鱼可能成为全球白鱼供应的“缓冲带”,但短期内难以弥补野生白鱼的结构性缺口。
全球白鱼进入“地缘定价”时代
从真鳕到狭鳕,全球白鱼产业正进入一个地缘政治与配额博弈主导的新阶段。巴伦支海谈判迟迟未决、阿拉斯加产量下调、中国加工订单集中履约,共同构成了一个“高价、低量、强需求”的市场格局。业内普遍预期,白鱼价格高位将至少持续至2026年底,全球供应链将被迫在紧缩周期中寻找新的平衡点。
日期:2025-10-2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