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茗的水果茶变少,看是和谁比。
作为曾以水果茶独一档存在的古茗,最近被一些网友吐槽了,因为10月11号,古茗官宣下架云朵盐水鸭、果蔬瓶、莓果杯。
季节更替,产品有所调整不稀奇,关键是有人发现古茗的水果茶品类在悄悄减少,现在只剩下4款了(各地视情况数据有所不同)。
01■
消费者“果茶焦虑”:
下架潮背后的情绪反弹
古茗因咖啡业务的高歌猛进与消费者对果茶品类减少的感知,让它又一次成热门话题。
10月份,古茗小红书官号一则产品下架公告引起网友关注。云朵盐水鸭、果蔬瓶、莓果杯三款饮品集体退市,其中“盐水鸭”(咸奶盖+乌龙茶底+珍珠)因名字猎奇与口感惊艳曾引发热议,后因凤凰单丛茶底年产量有限等原因而下架。
![]()
![]()
古茗官宣下架3款饮品
另外,古茗果茶系列从巅峰时期的20余款缩减至个位数,以及泡鲁达、嫩仙草满福等经典产品相继下架,取而代之的是咖啡产品的高频推广。
“古茗是不是被低人指点?”“好好做奶茶不行吗?”平台上,老用户对果茶品类减少的抱怨与对咖啡业务的质疑交织。这种情绪背后,是消费者对品牌“初心”的坚守与对市场变化的抗拒。
古茗曾凭借椰奶版杨枝甘露、泡鲁达等创新产品定义行业标杆,如今却因咖啡优惠券的“疯狂派发”甚至被贴上“不务正业”的标签。
![]()
消费者讨论
02■
数据揭秘:
果茶仍是主角,咖啡在做增量非替代
面对消费者“果茶被边缘化”的质疑,有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古茗果茶品类表现强劲:推出14款新品,占头部品牌上新总量的34%,4-6月果茶上新高峰期通过季节性产品精准捕捉市场需求。例如“超级莓果杯”突破性使用10种水果,低温鲜果工艺保留90%以上营养,复购率达32%。
据统计,今年8月,全国门店数量TOP10的茶饮品牌共推出了41款新品,平均每天上新1.3款产品,其中包含5款回归品和36款真正意义上的新品。
![]()
图源:壹览商业
分品牌来看,古茗推出9款新品,成为本月最活跃的品牌,其上新贯穿整个8月,从月初的“云朵盐水鸭”到月底的“满杯红玉石榴”,形成了持续的市场声浪。
喜茶紧随其后,推出6款新品,同样保持了高强度的市场曝光。所以在水果茶赛道,古茗上新力度上仍是遥遥领先。
咖啡业务则呈现“规模化+场景化”特征。截至今年6月,超80%门店配备咖啡机,推出16款咖啡饮品,部分门店咖啡营业额占比达15%。但咖啡业务并未挤压果茶资源,反而通过“鲜果+咖啡”组合技术(如苹果流沙美式)实现品类协同。
![]()
古茗咖啡产品
现在通过场景创新互补,“鲜果+咖啡”的跨界创新更成为新增长点。苹果流沙美式上市首周销量突破50万杯,复购率28%,证明“果味咖啡”模式的市场接受度。
古茗通过技术升级实现双品类协同:咖啡业务提升早餐时段销售额(同比+30%),果茶主导下午茶场景,形成全时段消费覆盖。事实止,古茗果茶长期占据品牌声量TOP5,其今年新品中果茶品类使用花香元素最多达38款,茉莉花茶基底应用广泛。
03■
古茗正从“果茶专家”到“全品类专家”
古茗的品类扩张是基于行业趋势与自身能力的战略选择。
茶饮市场增速放缓,古茗招股书预测中国现制茶饮GMV年增速将从2023年的25%降至2028年的12%。水果茶之后,轻乳茶风口仅剩100-200亿元增量空间,而咖啡市场仍保持双位数增长。
![]()
古茗爆有料水果桶
古茗创始人王云安在接受媒体采访是表示:“我们要做一个消费者随手可及的高性价比新鲜产品渠道。”他给品牌的定位揭示了内部转型逻辑。
供应链是古茗的核心竞争力,据其财报显示,古茗的全程自建冷链网络,将鲜果运输损耗率从行业平均的8%降至3%;冷链车替代空运使云南杨梅45小时直达杭州仓,成本降低40%。这种能力延伸至咖啡领域,使其能用低温奶制作拿铁,而同赛道主要品牌因下沉市场冷链不足仍依赖常温奶。
![]()
![]()
古茗鲜果饮品
咖啡业务的战略价值在于拓展消费场景与客群。
早餐时段咖啡订单占比从2024年的12%提升至2025年的28%,带动全日订单量增长。同时,咖啡用户与果茶用户重叠率仅35%,新增客群贡献了18%的门店营收。
04■
供应链之战:
精细化运营时代的护城河
当“万店规模”成为标配,供应链效率成为竞争胜负手。
古茗的冷链能力不仅支撑果茶新鲜度,更成为咖啡品质的关键:低温奶运输需全程2-6℃温控,古茗通过在门店聚集区建仓、动态路由规划,将配送时效偏差控制在±2小时内。
这种精细化运营体现在每个环节:采购团队深入田间,杨梅采摘后2小时内预冷至4℃,葡萄分拣采用AI视觉检测系统,草莓损耗率从15%降至7%。咖啡豆则采用“期货+现货”组合采购,平抑价格波动,成本较行业平均低12%。
![]()
古茗鲜果茶菜单
但挑战依然存在。易腐水果(芒果、葡萄、草莓)占果茶原料的65%,对供应链时效要求极高。例如今年夏天,某品牌因暴雨导致云南葡萄运输延迟,十多家门店临时下架多肉葡萄,暴露出在极端条件下供应链仍有一定脆弱性。
古茗的双品类战略目前已初见成效,今年上半年单店日均杯量达400+杯,其中咖啡贡献超100杯,果茶近300杯。不过消费者认知的转变仍需时间,“去果茶化”的误解反映出品牌与消费者沟通上还有加强空间。
有行业人士指出,茶饮品牌进入“深水区”竞争,供应链精细化管理、产品迭代效率与食品安全将成为真正的护城河。古茗的转型之路,既是对市场趋势的顺应,也是对自身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
当咖啡的香气与果茶的清爽在古茗门店交织,这场品类博弈的终局或许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一个全品类、全场景、全供应链的新茶饮时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