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儿子从游戏上瘾到主动学习,我才醒悟:反复提醒是一种恶意关心

0
分享至

01

养孩子难,养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更是难上加难。

我儿子,今年17岁,跟他说话有时候真的会气得胸闷。

事情本来可以避免。

那天他考完试主动写作业,还跟我商量:

“妈,我今天累了,想先听网课预习明天的,十点再回顾一下今天的。”

看他有计划,我很欣慰。

可十点了,他还在听网课,四十五分钟的课他听了一个小时。

我进去巡逻监督的时候,他连忙切换APP,皱着眉头咬笔头、挠头,装出一副认真学习的样子。

我仔细一瞧进度条,还停留在三十分钟上!

“马上看完网课”这句话,像极了“狼来了”,拖到快十点半才看完网课。

看完网课,我抓紧时间催着他背今天的英语单词。

五个单词,背了半个小时还没背下来。

我看他就光干坐着,不动笔、不出声。

我心里的无名火开始冒上来了,忍不住大声提醒他:“动嘴读记得快”。他敷衍读了一遍。

我又说:“边读边写更好,写一遍顶读十遍”。他面无表情:“知道了。”

眼看时间过了十点五十,他还磨磨蹭蹭。

我忍不住多催了两句:“你能不能快点?再拖就十一点了,明天上课能有精神吗?”

话刚说完,他“啪”地放下笔,皱眉喊:“你怎么这么烦!”

我愣住了,还没等我反应,他椅子一推,书本一合,作业也不写了,语气特别冲:

“你快出去,我要换睡衣洗漱睡觉了!”

我愣住了:

“我还没生气,你倒先闹脾气?现在快十一点了,你默写用了快半个小时,本来十分钟就能完成的事,我不催你要拖到什么时候?”

他说:

“我本来写得好好的,你一直催,我没心情学了。”

我心里一凉,这才催了几遍啊?

再说了,他要是真的认真学了,也不至于我进来的时候急忙切换后台。

我忍住没拆穿他,强压怒火:“我不是想催你,是怕你熬夜,明天上课没精神。”

他声音更大了:

“你要是真怕我熬夜,就别一直打断我。我知道该什么时候写完,你越催,我越不想写。”

说完,他根本不给我说话的机会,伸手把我往门外推。

我还没站稳,门“咔嗒”一声在里面反锁了。


我站在走廊里,手还搭在门把手上,胸口闷得慌,想叹气又叹不出来。

要不是因为他是我亲儿子,我至于一催再催吗?换个后妈,谁管他的学习呢?

怎么就这么不知好歹呢?

02

从那天晚上开始,儿子就不跟我说话了。

第二天早上六点半,我叫他起床:“儿子,该起了,再不起豆浆该凉了。”

房间里没动静,我又喊了一遍,还是没声音。

直到七点,他才磨磨蹭蹭打开房门。

饭也没吃,换好鞋,他“砰”地一声关上门就走了,连声招呼都不打。

晚上他放学回来,书包往沙发上一扔,看都不看我一眼径直进了卧室,房门关得严严实实。

我做好晚饭,喊他出来吃,喊了两遍,他才慢慢走出来,坐下后拿起筷子,在碗里拨来拨去,没吃几口就放下了。

“今天作业多吗?”我试着找话题,他没吭声。

“老师没说什么事吧?”我又问,他还是低着头不说话。

我实在忍不住了:“你到底要冷战到什么时候?”他猛地站起来,往卧室走:“我不想吃了。”

门再次被关上,我看着满桌的菜,一点胃口也没有了。


接下来的几天,情况越来越糟。

早上叫他起床,他每次都要赖床半小时天天自言自语说“不想去学校”

班主任给我发消息,说他上课要么趴着睡觉,要么盯着黑板发呆,提问时站起来半天不说话

晚自习放学回来,他不看书不做题,也不玩手机,就坐在书桌前发呆

不管我问什么,他都像没听见一样。

我看着他这个样子,心里又急又疼。17 岁,正是关键的时候,他要是一直这样,高考可怎么办啊?

03

为了让儿子抓紧时间打起精神,专心投入到学习上。

我不断地看课、看书,终于,一位心理专家的话点醒了我。

反复提醒,其实是一种“恶意关心”,它会增加孩子的焦虑感。

心理学中有个“超限效应”,指的是:

当外界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接受者的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

我的反复叮嘱,看似关爱,实则是在隐形中伤害了孩子。

当我反复提醒儿子“别玩手机”“认真写作业”“上课认真听讲”,在他听来,潜台词是:

“你连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必须靠我提醒”。

如果孩子长期被这样的否定式提醒包围,他会逐渐怀疑自己的能力。

要么变得自卑怯懦,要么用叛逆对抗,来证明“我能自己做主”。

儿子跟我冷战,在课上发呆或许就是用叛逆对抗我!


除此之外,专家还告诉我,反复叮嘱会让孩子养成“依赖型思维”

我的反复叮嘱,本质上是在替孩子承担责任——

他不用记着带伞,因为我会提醒;不用规划写作业时间,因为我会催。

久而久之,孩子会失去主动规划、承担后果的意识。

专家说到这里,我猛然想起前段时间发生的事。

那天下午,班主任突然发消息说,儿子的数学卷子没交,这已经是第三次了,每次都说忘了带。

他回家后,我连忙问他,他毫不在乎:“啊?卷子没交吗?我忘带了,谁让你早上没提醒我啊!”

我一下子愣住了,这是他自己的作业,做没做还两说呢,还把“没带作业”的责任推到我没提醒上!

仔细想来,这不就是专家说的“依赖型思维”酿的恶果吗!


俗话说的好,谁痛苦谁改变。

我不指望一夜之间儿子性情大变,突然懂得感恩,我只能先改变自己,然后影响到他。

想明白这些,我决定先从“不催”开始改。

04

1、先把嘴闭上,不催促,不讲或者少讲道理

17 岁的孩子,要面子,不爱听道理。

那天我一直指责“你网课没看完”“你单词背得慢”,其实是变相地说“你没做好”。

他那么大了,觉得自己已经能管好自己了,可我却一次次指出他的错,让他觉得没面子、没自尊,所以才会跟我急、跟我闹。

但当时的我只觉得,我可是他妈妈啊,都是一家人,有什么不能说的。

可现实就是,孩子长大了,想法不一样了。

他希望能得到父母的尊重,而不是不顾及他面子挑他的毛病。


以前,我总以为,跟他讲道理,他能听进去。

可青春期的孩子,有几个愿意听父母说教的呢?还不都是父母说两句就急。

因为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一个特质——自尊心极强。遇到事都是先顾面子,再听道理。

你让他没面子,就算你说的道理再对,他也听不进去;

你给足他面子,不指责,先共情,他反而会主动跟你沟通。

2、给孩子信任和鼓励,给他搭造一个“无论如何都爱你”的港湾

老公在外地做生意,家里家外就靠我自己一个人打理。

作为一个没有工作的家庭主妇,我一直把“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儿子,将来出人头地”当作我的人生考题。

在我的思维里,只有儿子成绩优秀、考上重点学校,我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儿子成绩下滑了,我会觉得是我的失职;

开家长会时,听到其他家长说“孩子模考稳在 600 分”,我就怪自己没紧盯儿子备考;

看到同事晒给孩子制定的高三作息表,我就自责没给儿子制定更精细的计划。

尤其是儿子上了高中后,我总是失眠。

怕儿子上课听不懂,怕他模考掉出一本线,怕他考试时心态不稳……

我的焦虑也蔓延到儿子身上,让他觉得学习是人生头等要紧事。

这就导致他但凡在学习上遇到一丁点小困难,就接受不了。


我意识到这点,开始用“剥离法”调整。

1我问自己:

我怕的是什么?

是儿子考不好?

还是怕别人在背后说我闲话“你都不工作,光在家看孩子,这点事都管不好”?

2再想:

就算儿子模拟考试没达到我预期,但是他每天坚持刷题、主动整理错题的韧性,难道不是比分数更珍贵的东西吗?


想通后,我不再每天追问他“刷了多少题”“排名有没有升”。

而是睡前跟他聊 5 分钟:“今天上课累不累?要不要早点睡,明天再补错题?”

当我真正放下读书的执念,跟儿子说:

“你能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本身就已经很有意义了,不论怎样,我都爱你,家永远是你的港湾”后,儿子终于不再抵抗我。

因为他能感受到,我关注的是“他这个人”,不是“他的高考分数”。

那一刻,我接纳了自己,接纳了孩子,焦虑也正在慢慢消散。

3、说规则,不催结果:让孩子自己掌控过程

以前周末早上,儿子一睁眼就打开手机玩,我看到了就火大:

“刚起床就玩!作业堆着不写,你想拖到晚上吗?”

他要么假装没听见,要么把被子蒙住头,一整天都别别扭扭。

曾经的我家,最大的“假想敌”是手机。

无尽的指责和唠叨,耗光了孩子所有的心理能量。

而现在,我学会了“接纳情绪”和“规范行为”。

1接纳情绪——我接纳他的感受,理解他在游戏里寻找的成就感和掌控感。

2规范行为——理解他玩游戏的同时,也得让他坚守“必须保证规律作息和不能放弃学习”的底线。


有次周六早上,我又看到他靠在床头刷游戏视频,深吸一口气没像往常那样骂他,而是走过去坐在床边说:

“上周网课每天都上到晚上,作业也多,周末想早点起来玩会儿手机松松劲,是吧?”

他愣了一下,放下手机看了看我,没说话。

我接着说:

“妈知道你累,想放松没问题。

不过咱们之前商量好,周末上午要把老师留的理科作业写完,下午给你 1 个半小时玩游戏,晚上再复习错题。

现在 8 点,你要是想玩,就玩到 8 点半,然后起来洗漱吃早饭,9 点开始写作业,行不?”

他想了几秒,点头说:“行,那我玩到8点半就关。”

那天早上,他真的在8点半把手机放在了客厅,自己去洗漱了。

以前我总觉得,妥协就是纵容,后来才知道,只有先接纳孩子的情绪,他才愿意听后面的规则。

要是一上来就指责,他满脑子都是“你又骂我”,根本听不进任何话。


儿子慢慢有了变化:

他会自己安排网课、作业、复习的时间,不会再磨磨蹭蹭;遇到不会的题,会主动问老师。

早上不用我叫,自己定闹钟起床,根本不用我催。

有一天晚上,我起夜,看到书房的灯还亮着,走过去一看,儿子正在背英语单词,嘴里小声读着,手里还拿着笔写。

我端了杯温牛奶,放在他桌上,他抬头看了我一眼,说:“谢谢妈。”

我没有说别的,只是简单提醒了他一句:“别太晚了,背完这几个就睡。”他点了点头。

那一刻,我心里特别暖。

原来,我不用一直催、一直盯,只要跟孩子拉近距离,相信他、鼓励他,他自己就能调整好状态,就能慢慢进步。


我们这个年纪,养青春期的孩子,真的不容易。

怕孩子走弯路,怕他跟不上大部队,总忍不住想盯紧点、催快点。

可我们忘了,孩子长大了,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节奏。

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听话的孩子”,而是培养“能独立负责的成年人”。

让孩子在试错中成长,在独立中成熟,这才是家长能给孩子的最好的青春期礼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上海地铁“霸腿”老人身份曝光!有网友自称是邻居,爆料更多内幕

上海地铁“霸腿”老人身份曝光!有网友自称是邻居,爆料更多内幕

不写散文诗
2025-11-06 00:01:13
德国默茨政府食言了,德国确认不会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巡航导弹

德国默茨政府食言了,德国确认不会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巡航导弹

山河路口
2025-11-04 23:06:00
“夜蒲女神”连诗雅日本疯狂购物!吓亲老公陈家乐

“夜蒲女神”连诗雅日本疯狂购物!吓亲老公陈家乐

粤睇先生
2025-11-06 01:31:53
贪了10亿后,陈布雷要求严惩孔祥熙,蒋介石:不要声张,不要调查

贪了10亿后,陈布雷要求严惩孔祥熙,蒋介石:不要声张,不要调查

史笔似尘钩
2025-10-17 21:17:57
他俩官宣结婚,朋友圈都炸了!!!

他俩官宣结婚,朋友圈都炸了!!!

美芽
2025-11-05 19:01:55
武松断臂出家后,梁山无一人看望,唯独曾最瞧不上他的人还记得他

武松断臂出家后,梁山无一人看望,唯独曾最瞧不上他的人还记得他

鹤羽说个事
2025-10-30 15:56:40
从大队书记到中央委员,他曾任重庆市委书记,后降县委书记

从大队书记到中央委员,他曾任重庆市委书记,后降县委书记

林子说事
2025-11-03 05:22:40
皇马的右路,阿隆索的阿喀琉斯之踵

皇马的右路,阿隆索的阿喀琉斯之踵

生活新鲜市
2025-11-06 01:13:20
外媒给《塞尔达无双》4分:M站最低分 唯一媒体差评

外媒给《塞尔达无双》4分:M站最低分 唯一媒体差评

游民星空
2025-11-05 15:10:12
回顾探花大神:害人害己,多位女主被亲戚认出当场“社死”

回顾探花大神:害人害己,多位女主被亲戚认出当场“社死”

就一点
2025-10-09 12:19:42
遭中国一票否决,朱拉尼找特朗普求助,美国出手也没办法

遭中国一票否决,朱拉尼找特朗普求助,美国出手也没办法

暮光视界
2025-11-05 22:46:17
爷爷分征地款,大姑100万,二姑80万,三姑60万,唯独我家没有

爷爷分征地款,大姑100万,二姑80万,三姑60万,唯独我家没有

农村情感故事
2025-10-26 08:07:28
美军再度遭遇耻辱时刻:中国海军6艘战舰包围,815舰插入南海演习

美军再度遭遇耻辱时刻:中国海军6艘战舰包围,815舰插入南海演习

松林看世界
2025-11-03 07:08:25
西海岸祝福邵佳一:俱乐部主教练荣升国足主帅,这是我们的荣幸

西海岸祝福邵佳一:俱乐部主教练荣升国足主帅,这是我们的荣幸

懂球帝
2025-11-05 19:38:21
被包围了?台湾尚未统一,中国海军被美日韩封锁围堵,怎么破局?

被包围了?台湾尚未统一,中国海军被美日韩封锁围堵,怎么破局?

温辞韫
2025-10-28 17:38:31
同学聚会,班长让每人交800,我找借口没去,第二天有人找上门

同学聚会,班长让每人交800,我找借口没去,第二天有人找上门

船长与船1
2025-11-05 09:03:14
翁帆与张国立

翁帆与张国立

蕾爸退休日记
2025-10-30 13:04:50
蒯纪闻梅开二度救主,上海U20全运队惊险杀进八强,81岁老帅徐根宝不服输

蒯纪闻梅开二度救主,上海U20全运队惊险杀进八强,81岁老帅徐根宝不服输

上观新闻
2025-11-05 18:19:11
白所成老泪纵横,明珍珍被判死刑,他知道自己也跑不了的

白所成老泪纵横,明珍珍被判死刑,他知道自己也跑不了的

柏林观察
2025-10-08 11:14:00
她因生不出儿子被软禁16年,31岁再嫁19岁小鲜肉,连生5个儿子!

她因生不出儿子被软禁16年,31岁再嫁19岁小鲜肉,连生5个儿子!

百态人间
2025-10-16 15:38:43
2025-11-06 02:39:00
纽扣家庭教育
纽扣家庭教育
专注于青少年心理问题
845文章数 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科教融合 四川越西举办青少年机器人比赛

头条要闻

俄士兵连遭乌军7架无人机袭击奇迹生还 视频披露

头条要闻

俄士兵连遭乌军7架无人机袭击奇迹生还 视频披露

体育要闻

赢下皇马,会是利物浦的转折点吗?

娱乐要闻

港星林尚武突发心脏病去世

财经要闻

事关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中央金融办发声

科技要闻

大转弯!特朗普再提名马斯克盟友任NASA局长

汽车要闻

智己LS9入局"9系"混战 全尺寸SUV市场迎来新变量

态度原创

手机
教育
旅游
家居
公开课

手机要闻

苹果Shazam更新26.0版:液态玻璃界面焕新登场

教育要闻

最新:2026年南京中考体育考试内容及评分标准曝光!

旅游要闻

震撼来袭!1.5万㎡硫华菊映广州塔,秋日画卷仅剩10天!

家居要闻

别样府院 畅享诗意生活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