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采摘“高塬玫瑰”抢抓上市最佳时间。
![]()
工人们在高塬玫瑰生态农场抓紧采摘。本版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
“高塬玫瑰”迎来丰收即将上市。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 李璟
在延安市富县茶坊街道伏龙村,百亩高塬玫瑰生态农场里香气诱人,饱满鲜艳的有机苹果已经到了最佳采摘时节。
10月23日迎来霜降,苹果园里一片忙碌——富县高塬果业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孔建军亲自“下场”,带领果农们抓紧采摘果实,抢抓最佳上市时间。
孔建军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近期富县一直阴雨绵绵,部分苹果可能会稍微延后上市,但总体产量并不受影响。今年全县苹果种植面积37.4万亩,预计产量将超过70万吨,有望创历史新高。
持续降雨会不会影响苹果丰收?市场供需波动会不会造成“丰产不丰收”?在孔建军看来,如今这些问题早已迎刃而解。
近年来,随着苹果期货市场的日渐成熟,延安地区苹果产业链企业和收购商开始尝试借助期货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在这里,全国首个苹果“保险+期货”项目的成功试点,为当地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为稳收增收注入新动能
位于陕西北部的延安,不仅是中国革命圣地,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据统计,全国每九个苹果中,就有一个来自延安。
在这里,苹果不仅是农民增收的“致富果”,也带动了冷链物流、加工、电商等全产业链发展,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顶梁柱”和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
2008年,孔建军创立了高塬果业合作社,并将当地果农联合到一起,打造了1000亩有机苹果种植基地,带领果农们一起敲开致富幸福门。
2020年10月,长江商报公益联盟“延安公益行”走进富县,并与孔建军一手打造的“高塬玫瑰”有机苹果品牌签订公益助农合作协议,帮助果农更好销售农产品,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高塬果业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孔建军又投资300余万元打造了100亩高塬玫瑰生态农场,开启以生态有机为农业标准的集果业生产、新技术引领、采摘观光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
然而,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形与频发的极端天气,是孔建军和当地果农们一直以来不得不面对的严峻挑战。再加上近年来苹果市场季节性规律减弱、替代水果冲击、种植成本上升等问题,也让果园的生产经营面临较大风险。
但如今,一场持续超5年的金融创新实践,正在这里结出硕果,并将改变传统农业的风险管理方式。
2019年,郑州商品交易所在富县推出了“农险无忧”苹果“保险+期货”价格险项目,通过金融工具创新,为当地苹果提供风险保障。这也是国内第一期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首次实现富县8个苹果主产乡镇全覆盖,包括北道德镇、交道镇、牛武镇等核心产区及多家合作社,惠及3092户果农,覆盖种植面积5.6万亩,承保现货总量6.63万吨,总保额达4.85亿元,实现“应保尽保”。
2024年,孔建军也加入了“保险+期货”项目,为生态农场的76亩果树买了保险。一亩地保费50元,他共花费3000多元。
“去年市场价格下滑,但是我们买了这个险,结果获赔了1万多块,这风险太有保障了!”孔建军告诉记者,以前即便苹果长得再好,也得揪着心,就怕卖不上好价钱。但如今有了“保险+期货”项目的加持,告别“靠天吃饭”的焦虑,他对今年的收成信心十足。
金融赋能果业高质量发展
孔建军所说的苹果“保险+期货”项目,是一种将传统农业保险与金融衍生工具相结合的模式。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了解到,项目具体运作中,不仅有果业局和保险公司,还有期货公司也参与其中。果农向保险公司投保,保费收缴完成之后,保险公司通过购买场外期权将风险转移至期货公司,期货公司再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对冲。苹果集中上市后,各方通过共同研判行情趋势,选择最有利的时机进行期货交易,帮助农户获得最大化的价格风险的保障,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记者了解到,保障苹果价格的不单单是保险,而是“保险+期货”。将筹集到的保险资金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展期货交易,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一旦苹果现货价格下跌,就能通过期货市场获得收益,再以保险的形式赔付给农户。
该项目由太平洋财险陕西分公司承保,申银万国期货联合浙商期货、东证期货等5家机构共同参与,采用了增强亚式及触碰式障碍期权进行价格风险转移。农户所缴纳的保费只占总体保费的20%左右,其余部分则来自政府补贴和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公司等机构的资金支持。
富县苹果产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保险+期货”项目最初实施2万亩,到今年增长达到了6.1万亩,力争让项目覆盖更多的果农户和果园,保障果农户增收。今年,项目的财政补贴达650万元,同比增长8.3%,将为更多户农户带来价格保障。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4年间,富县苹果“保险+期货”项目累计覆盖果园19.5万亩,惠及农户12263户,总赔付金额达6120.59万元,户均获益近5000元。
项目深度契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通过郑商所“农险无忧”平台搭建、地方政府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协同发力,为积极参与试点的果农撑起了面对“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双重防护伞,同时推动传统苹果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现代化全产业链跃升,形成“风险共担、多方共赢”的创新模式。
2024年,项目试点圆满结项,标志着富县苹果产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而该项目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全国农产品风险管理提供了“富县样本”,也为保障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贡献了金融智慧。
如今,“保险+期货”这道价格保障,已经成为当地越来越多农户的“定心丸”。孔建军告诉记者,2026年他还会继续参与项目,并将发展更多中小农户加入生态农场,争取规模达到2000亩。“项目增强了我们种苹果的信心,抵御市场风险的信心,我们会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