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来年涝不涝,看九月初四”,今日九月初四,下雨预示明年雨多吗

0
分享至

农历九月初四这天,民间素有“来年涝不涝,看九月初四”的农谚流传。今天是2025年10月24日,恰逢农历九月初四,不少地区正逢秋雨绵绵,这一现象再度引发人们对来年降水情况的关注。这种通过特定日期天气预测未来气候的民间智慧,究竟有无科学依据?其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农耕文化密码?

一、农谚背后的气象观察逻辑

从搜索结果中梳理发现,类似“九月初四雨,来年水漫路”的谚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流传甚广。中国气象局官网曾刊文指出,这类农谚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观察天气规律的总结,其核心逻辑在于秋季大气环流与次年夏季降水存在一定关联性。气象专家王某某分析,农历九月初四(公历10月中下旬)正值东亚季风转换期,若此时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可能导致暖湿气流滞留,既带来当下降雨,也可能预示冬季风偏弱,为来年汛期降水偏多埋下伏笔。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经验性预测存在明显地域局限性。例如在四川盆地,民间更重视“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的谚语;而华南地区则有“霜降有雨,来年春旱”的说法。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李某在访谈中提到,现存约8000条天气谚语中,约有65%与降水预测相关,但准确率受现代气候变化影响已大幅下降。

二、科学视角下的验证分析

国家气候中心2024年发布的《中国气候预测技术发展报告》显示,通过对比1951-2023年气象数据发现,九月初四当日降水与次年夏季降水量的正相关率仅为52.3%,略高于随机概率。但细分区域看,江淮流域的相关性达到61.8%,且主要表现为:当九月初四出现中到大雨时,次年梅雨季提前的概率增加1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团队通过数值模拟发现,秋季特定时段的降水异常,可能通过“土壤湿度-大气环流”反馈机制影响半年后的气候。例如2020年九月初四长江中下游普遍降雨,次年该区域确实出现超警戒水位汛情;但2018年同期降雨后,2019年却遭遇了罕见伏旱。这种不确定性说明,单一日期的天气现象难以作为可靠预测指标。

三、古今预测方法的碰撞

现代气象预报主要依靠数值预报模式,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最新系统可提前40天给出降水趋势预测。相比之下,农谚更像是一种概率提示。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某指出:“传统智慧的价值在于提醒我们关注气候系统的关键节点,但具体预测必须依赖多要素综合分析。”

有趣的是,某些农谚与现代气候学研究不谋而合。例如“九月初四西北风,来年旱情不用愁”的说法,与当代关于秋季西风指数与东亚夏季风负相关的研究结论存在一致性。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25年新发表的论文证实,9-10月特定环流型态对次年汛期水汽输送确有指示意义。


四、当代应用价值再思考

在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农谚的实用价值正在发生转变。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2025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科学甄别传统农谚,建立气象灾害预警新机制”。实践中,已有农业保险公司将“九月初四降水概率”纳入区域风险评估模型,作为常规气象数据的补充参数。

江苏兴化农户老周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他既在手机安装气象APP,也坚持记录祖传的20多条关键日期农谚。“去年九月初四没下雨,但智能灌溉系统根据土壤墒情提示要防春旱,结果今年春天真的少雨。”这种传统经验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或许才是应对极端天气的最优解。

‍ 五、文化传承的科学转化

北京大学民俗学教授赵某强调,保护天气谚语遗产的重点不在于其预测功能,而在于其中蕴含的物候观察方法和生态智慧。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推进的“天气谚语活化工程”,通过AI技术分析古籍中的10万余条气象记录,已发现37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天气-气候关联模式。


回到最初的问题:今日九月初四下雨是否预示来年雨多?科学给出的答案是“可能相关但不绝对”。真正的智慧在于理解天气系统的复杂性——既要重视古人留下的观察线索,更要依靠现代科技的全方位监测。正如那句经过改良的新农谚所说:“九月初四抬头看天,卫星雷达更要细参。”在气候多变的时代,或许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传统与科学的交汇处寻找新的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小米法务背刺雷军,一次社会性死亡

小米法务背刺雷军,一次社会性死亡

李东阳朋友圈
2025-11-19 14:09:15
42岁刘翔近况曝光,长期在国外旅游,靠终身合同吸金,远离喷子!

42岁刘翔近况曝光,长期在国外旅游,靠终身合同吸金,远离喷子!

姩姩有娱
2025-11-10 17:49:18
中日一战不可避免,日本达成一致:解放军若武统,日本定武力介入

中日一战不可避免,日本达成一致:解放军若武统,日本定武力介入

胖福的小木屋
2025-11-20 00:02:51
里子面子都没了!邹市明赔光两亿后,冉莹颖亲手撕碎他最后的体面

里子面子都没了!邹市明赔光两亿后,冉莹颖亲手撕碎他最后的体面

赶鸭子上架
2025-11-14 15:48:42
10余名台湾同胞在意大利餐厅点5份披萨遭老板讽刺,当地华人团结反击致闭门歇业,旅行团:一共13个人,还点了多杯饮料

10余名台湾同胞在意大利餐厅点5份披萨遭老板讽刺,当地华人团结反击致闭门歇业,旅行团:一共13个人,还点了多杯饮料

极目新闻
2025-11-19 15:35:21
杭州官宣取消灵隐寺门票

杭州官宣取消灵隐寺门票

界面新闻
2025-11-19 10:37:00
喻恩泰和妻子婚内双出轨,聊天记录不堪入目,妻子约P喜欢大的

喻恩泰和妻子婚内双出轨,聊天记录不堪入目,妻子约P喜欢大的

社会酱
2025-11-19 17:42:35
前日军退将曾扬言:若不考虑弹道导弹,日本海自一周全歼中国舰队

前日军退将曾扬言:若不考虑弹道导弹,日本海自一周全歼中国舰队

不掉线电波
2025-11-19 16:31:08
陈梦:没想到能进决赛甚至冠军,健康完赛是队伍对我的最大愿望

陈梦:没想到能进决赛甚至冠军,健康完赛是队伍对我的最大愿望

懂球帝
2025-11-19 22:50:07
小米市值,两个月跌没了整个“蔚小理零”

小米市值,两个月跌没了整个“蔚小理零”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1-19 18:32:09
宋朝之前连棉被都没有,零下几十度的寒冬,古人是怎么熬过去的?

宋朝之前连棉被都没有,零下几十度的寒冬,古人是怎么熬过去的?

法老不说教
2025-11-03 19:36:43
南极游发全员信引吐槽,俞敏洪乘坐的邮轮被曝入住价最高约148万元

南极游发全员信引吐槽,俞敏洪乘坐的邮轮被曝入住价最高约148万元

界面新闻
2025-11-19 10:20:20
俄罗斯警告高市早苗

俄罗斯警告高市早苗

极目新闻
2025-11-19 17:31:43
演员张艺洋已执行死刑!中国娱乐圈首例,倪大红、李雪健被牵连

演员张艺洋已执行死刑!中国娱乐圈首例,倪大红、李雪健被牵连

阿纂看事
2025-07-25 17:12:19
人口不到16万的库拉索首进世界杯!

人口不到16万的库拉索首进世界杯!

扬子晚报
2025-11-19 17:47:44
特斯拉起诉30多家中国公司!

特斯拉起诉30多家中国公司!

鞭牛士
2025-11-19 21:15:57
还想淡化?日媒最新爆料

还想淡化?日媒最新爆料

环球时报国际
2025-11-19 22:09:33
中国一邮轮放弃日本靠岸,取消乘客下船

中国一邮轮放弃日本靠岸,取消乘客下船

极目新闻
2025-11-19 17:58:05
吴艳妮哭成泪人!颁奖典礼掩面痛哭,三届全运会无缘金牌

吴艳妮哭成泪人!颁奖典礼掩面痛哭,三届全运会无缘金牌

奥拜尔
2025-11-19 22:57:40
微信群里转发一篇文章,两人被跨省传唤;最新情况:均不予处罚

微信群里转发一篇文章,两人被跨省传唤;最新情况:均不予处罚

大风新闻
2025-11-19 13:01:32
2025-11-20 00:52:49
阿龙美食记 incentive-icons
阿龙美食记
用心做菜,满足您味蕾享受
16437文章数 1777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惊呆了!外国画家如何颠覆水浒108将的形象?

头条要闻

日方要求解释为何未告知磋商后会有媒体拍摄 中方回应

头条要闻

日方要求解释为何未告知磋商后会有媒体拍摄 中方回应

体育要闻

世界杯最小参赛国诞生!15万人岛国的奇迹

娱乐要闻

史林子出轨对方前妻放锤!

财经要闻

重磅!中金公司拟收购东兴与信达证券

科技要闻

一夜封神,Gemini 3让谷歌找回“碾压感”

汽车要闻

此刻价格不重要 第5代帝豪本身就是价值

态度原创

旅游
家居
手机
健康
本地

旅游要闻

上关镇位于洱海的一侧,没什么网红景点,堪称大理最安逸的角落

家居要闻

水岸美学 书香人文生活

手机要闻

荣耀GT2 Pro再次被确认:8500mAh电池+骁龙8E5,12月发布引期待!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本地新闻

第十二届影展携手重庆来福士丨两江交汇,光影共生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