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赵楠正经聊清史之嘉道中衰中的广东海防与水师(八)嘉庆朝海盗崛起的原因及其实力(4)海盗的组织与武装以及海盗的优势
海盗的组织与武装
经过越南西山政权的指导及长时间战斗后,广东海盗已经发展出一套完善的组织。他们分为六大部,帮主在旗内拥有自主权,部下称为大老板,又被清廷称为总盗首。其行动大多以“股”进行,由大头目管辖,统领船只30-40艘。战船上人员分工亦非常明确,甚至制定了指挥官阵亡后的安排。每艘船都会设立一个“头目”,负责战斗指挥,如果头目阵亡,通常会以其中一位炮手代替,此外还有“先锋头目”、“副头目”,负责其它任务。船内尚有“舵工”负责驾驶船只,再有3-4名“火长”、2-4名炮手,并有负责抛锚、祭拜的人,又有“司笔墨”的随库,其余人员负责升篷降帆、摇橹划桨。由此可见,海盗已不再是以往的乌合之众,而是一支专业部队,日后屡屡战胜水师并不是偶然。
在武器装备上,海盗更胜广东水师,海盗的战船大都是抢掠得来,再加以改装。例如张保的旗舰“鹏发”号,原本是一艘大商船,在越南东京装货返回途中被俘,经过改造后,仅一面甲板便安装火炮3至8门,清廷甚至形容海盗得到这艘船后,更是“所向无前”。除了商船外,海盗亦喜欢抢夺米艇,因为它方便快捷、舱面宽大。据在1806年被俘的英国人端拿估计,当时海盗有25000人,船只达500-600艘,大多重75至200吨之间。至1809-1810年,另一名英国俘虏格拉斯普尔(1788-1846)估计,海盗已有70000人,800艘大船、1000艘小船。战船经海盗改造后,两侧布置渔网和牛皮,阻止对方攀爬及长矛攻击。较大的海盗船更有25门火炮,火炮都安装在台架上而没有车轮,也没有后膛的拉索及滑车。炮口全部横向两侧,不会放置于船前或船后。进行攻击时,必须转动船只,让炮口对准目标,两舷火炮全部发射后,船只会暂时撤退,重新装炮作战。每艘船后又拖带小船1艘,可容纳18-30人,安装6至8门小炮,预备在夜间进袭不肯就范的村庄。海上作战最重要的武器是火器,除了有西山政权的提供外,海盗亦抢掠沿海炮台,或向沿海土豪购买私铸火炮。所以每部海盗都有数量非常可观的武器,单是红旗帮旗下的黄正嵩一部,便有开波、拖风、流绘大小船只36艘,20门600-3000斤铁炮、30门60-500斤柴炮、141门大小百子炮、13门斑鸠炮,鸟枪、钩镰、藤牌、长短刀共1270余件。从两位英国俘虏的记载来看,海盗相对水师,不止在人数上占优势,武器装备亦同样如此。他们的战船经过精心改装,既能防备水师攻击,也可以在不同环境作战。
海盗的优势
海盗通过多次战争的洗礼后,已成长为一股强大,远非平时负责巡哨的广东水师可比。第一,海盗的战船量是遥遥领先,容易集结成大舰队,而广东水师分别驻防各地,往往只能以数十艘战船出战,对阵过百艘海盗船只,数量大幅落后。第二,海盗的兵员配置、火炮及战船都较优胜。接舷是当时最主要的战术,海盗大船配置120人、中船配置80-90人、小船亦有60-70人。但水师的大、中、小战船,分别只配置60-70、50、49人。而且,船上需要6-7人掌舵,8-9人管头篷,10余人管大篷,3人操作每门火炮(各船配炮多则17-18位,少亦12-13位),令士兵无法兼用火罐、藤牌、鸟枪等武器,过船攻击人数不足,反而被海盗乘虚进攻。此外,海盗使用的火炮、战船,都比水师的要好,自然在战场上占优。第三,海盗的指挥能力极强,特别是张保经常使用诱敌、突袭战术,令水师防不胜防,麾下战将梁皮保更被郭婆带誉为“勇冠海上”,能够在数丈距离内跃上敌船。相反,广东提督孙全谋多次在关键时刻指挥失误,失去击败海盗的黄金时期。另一方面,海盗可以在广东省阔长的海岸线上,自由地选择出击地点,突然上岸抢掠物资,然后迅速撤退,掌握了战争主导权。
海盗集团既有出色领导、良好组织,部队又有丰富的战斗经验,战力早已在广东水师之上。而且他们有内地接济,物资供应源源不绝,掌握战争主动权,令嘉庆朝的广东水师难以匹敌。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