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全产品系列完毕—电源两件套,电处和接地盒 - 今日头条
一、入门音箱NS14、16
1、全频4寸的NS14
NS14单元主要是朋友开发的,也就是老ken,木振膜单元也是他最初开搞的。原来他搞的型号叫MC14,可惜就在要完成的时候,他病倒了。带着病他完成了MC14,但却因此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状态。他走后,我开始了自己做音箱的事业,从某种程度上讲,也算是继续走他走过的路。
老ken是一个很有才华和情怀的人,开发木振膜花了他大约三四年时间,可惜关键时候疾病却夺走了他年轻的生命!当年我非常欣赏他的产品,不管是单元、音箱、耳机还有耳放。当年我负责吹,他负责做,算是相互补充。就在我都准备辞职加入声技的时候,他却走了,声技也因此烟消云散了。
MC14在供应商那里剩了一些振膜,我也拿它重新改了下,把它最好的状态做出来,用它做了一款NS14,算是个纪念。
![]()
全频单元自有其优点,声场好、人声好。而且由于是木振膜,它能承受的功率也远大于普通的全频单元(它大约可以承受到30瓦,一般全频单元十瓦了不起了),低频可以干到65Hz-3dB,-6dB甚至能达到60Hz。木振膜的人声、器乐都有一个特别的味,非常多的人喜欢。不过就是单元很贵,所以它售价不便宜。不过现在剩得已经不多了,最后几对了,售完为止。以后也不会再有了,如果想了解实木振膜的魅力,它算是最便宜的了。
2、NS16同轴音箱
自然声NS16是自己的第一对音箱。音箱设计是所有电声设备中公认了最难的,刚开始从5寸同轴起步,我觉得比较合适些。单元换了三四版,才算满足了要求。最终完成花了一年半,这就是自己的一代。
![]()
总体来说它的声音还是很让自己满意的,尤其是中高频,味很正,人声表现也中规中矩。它的唯一或者说最大问题是,由于自己定位于桌面,所以受体积限制,低频没有做到位,只能到60Hz-3dB。后面在NS14出来之后(NS14是自己在NS17和NS15出来之后才开始做的),自己又花了一年多时间,重新设计推出了NS16的二代,这回把低频做到了顶,可以到达55Hz-3dB,-6dB时甚至达到了50Hz左右。同时优化了分频器,更好推而且高频更好了。
![]()
NS16MKII的声音没得说,我认为它已经达到了5寸同轴的天花板级别的表现了,56Hz的低频下潜甚至比一些5寸两单元的箱子还好,同时又具有同轴单元声场上的优点,它的0.75寸的高频表现也非常优秀,已经很接近我NS17和19上面用的那只顶级高音单元的高音表现了。
它的最大缺点是体积,已经逼近自己的NS15了,有足足11升之多。这让它有点不适合桌面了(大桌面还行),不过小房间它也是可以胜任的。目前它也停产了,大约还有近二十对,售完为止。如果你喜欢同轴,那它应该可以满足你在小房间里欣赏音乐的(尤其是它的高频,相当漂亮)。
二、入门级功放A90
A90可以算是集成IC功放的天花板了……吧,至少,目前市面上还没有哪块芯片做到8欧100瓦,4欧160瓦的输出功率。当然,它不是D类的,所以你不能拿D类来比。
![]()
从音质的角度上,A类无疑是最理想的放大器,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效率太低(不到20%)导致功率做不大,能做到50瓦就非常不错了,关键是,价格巨贵(想几千元买台A类的童鞋早早洗了睡吧)。AB类算是个比较平衡的放大器,兼顾效率和成本以及音质。其中IC类的AB类在性价比方面更为出色,外围原件简单,调试容易。非常容易把音质做好,成本也低。正因为如此,它也长期成为中低端的功放,在D类成熟以前。就算在现在D类满大街都是的时候,其实用IC做的AB类要比声价比,它仍然更为出色。除非你真的只认数据,而不认声音。当然,体积也是,AB类的IC功放,还是要大一些重很多的。
A90用的是TDA7294,一块,就做到了100瓦8欧的输出,这比某些3块7293只输出80瓦4欧的强了不知道多少。原因很简单,多少块芯片你得需要足够的电源来驱动啊。你马儿再好,不给它吃草它也跑不快啊。重点来了,马儿不值钱,草值钱。TDA7294很便宜,一块不到20元,二块也就40元这样。但电源值钱,你要想爆发100*2瓦的功率,变压器起步得400瓦。为什么,因为它只有80%的效率,而且你不能只支持8欧,你得考虑4欧的情况。A90在4欧下推动力160瓦*2,也就是总共320瓦,你再拿320*0.8=400。而400瓦的变压器大约2-300元一只,是2块7294的5-8倍。这还不说它需要更多的滤波电容,而这玩意儿一只10000uf/63V的价格和TDA7294也差不多,而它大约需要4只。这么一算,你就知道为什么很多商家用2块甚至3块芯片也做不出多大的功率了吧。
![]()
还有个重要的地方是散热,要想保持功放长期稳定的输出,功放需要用大片散热片,而这不便宜。以A90而言,它用的散热片很大了,并且还连到壳子一起散热。就算这样,夏天用时它的表面温度都不低。而如果散热不足的话,那怕短期输出功率够,片子一过热,功率就会大打折扣。
但是,不是用哪块芯片声音就是一样的。对于集成IC类功放来说,真正对声音影响最大的是两个,一是运放、二是耦合电容。耦合电容不贵,但运放,好的可不便宜。低端运放常用NE5532就两元一块,而A90上面用的OPA1642比它贵二十倍。但运放的问题在于,不同的机器需要不同的运放,而不是贵就是好的。因此,它需要自己去挑选合适的。这才是真正恼火的事!
![]()
另外,为了不留瓶颈,其它元件也不能用太差。实际上,它基本比齐A120的用料了。而这也导致成本进一步提升。总之,A90并没有因为它用的是集成IC就妥协,但也因此导致它的成本不菲。A90的成本(这里仅指材料人工这些直接成本)要1280元一台,你敢信。而它的售价大约就2000元,还包邮送线啥的。但它的声音嘛,自己敢说比相当多的分立元件的低端机好,虽然它们的售价比它要贵得多。同时它在体积和功能上也做得非常不错,虽然比不上D类的小巧和轻便。不过考虑到它可以集成蓝牙,甚至还能带上一个简单的USB功能(这个算是送的,只支持到16/48),还只有29*27*10cm这样,放桌面也问题不大。就真不算什么了。
三、PCM1794芯片的解码DAC-1
在现在随便块芯片都支持DSD满天飞的今天,还有相当多的人忠情这块20余年前的老芯片,足以说明它的声音之好了。而且它不支持DSD硬解,最高也就支持到24/192。、
![]()
正因为它老,所以它也成熟。现成的电路设计网上到处都是,这也是为什么有商家还要争它的原创的原因。这个电路就是当年hifidiy网上公开的,大家都是不改就用,而俺改了好几版了。它的最大优点是支持可换芯片的设计,这点很好。自己为它配了另一块芯片,也就是著名的CS4398芯片。也就是说,你只买一台机器,加100元就相当于拥有了CS4398解码了。两种芯片的声音相当很大,各有特色。PCM1794更中正大气,而4398更秀丽,但素质要差一截。
![]()
另一方面就是它是直耦的,这让它的解析要比常见的机器好很多,动态、层次也更好一些。元件方面也升级了,除了电容统一用了Elna的,它的运放是自己经过很多块运放比较后的OPA1642。这让它的声音完全比得上一些中端的解码了,如果你愿意,你还可以换更好的。
总体来说,DAC-1是一台低端的解码的价格,中端的解码的声音,尤其是在味道上是真不错,老芯片就是好。除了功能上欠缺些外(外观也没法开脑放),它是一台物超超所值的功放。只要你不追求什么直解DSD,它就是真的不错的。
四、未来的产品
我一直想做台D类功放,当然,不是用现在市面上那堆比如TPA3255之类而是用中高端的,比如Purifi之类的。不过,它的成本不便宜,做出来不会比A120便宜,所以一直在犹豫。它推出来就不是低端了,而且我也非常不喜欢低端重复。
看吧,如果能做得比较便宜,还是可以搞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