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687字
阅读预计5分钟
作者 | 梦回糊涂
本期编辑 | 张咪咪
本期审核|江怡
![]()
班公湖远眺。图源:“梦回糊涂”微信公众号
2024年10月21日,印度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印已就“剩余边界问题”撤军脱离达成协议。次日,我国外交部也公布了协议已达成。两国自此搬开阻碍关系发展的石头,打开了重启关系正常化的大门。
恰好当时笔者在班公湖和阿里考察。感受到了被印度拖了两年的边界脱离接触谈判达成最终协议后的脉搏。
一年以来,印方可谓左顾右盼,充满了投机心理,导致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很是缓慢,相关议题能拖就拖,谈判诚意时高时低,恢复过程一波三折。
1.边境划界问题,无进展。积重难返、民意压力巨大,尽早划界不是两国共识。划界谈判设立划界专家小组是中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最大的实质性举措。新闻稿用的“早期成果”,指的是世纪初两国就划界达成的原则性共识,非实质性划界谈判成果。
2.边境撤军问题,未解决。两国仍对于对方在边境的军事动作存在深深地疑虑,信任感没有根本性恢复,甚至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恢复。
3.边境管控问题,未解决。保持边境的“和平与安宁”是两国边境问题最大的共识,都不愿意爆发冲突。两国设立了边境管控工作小组,在边境东段和中段设立将军级会谈机制,但还没有成果。
4.中国对印贸易顺差和赴印投资问题,印方有很强的力量(可能也是莫迪本人的想法)认为中方在产业链上试图控制压制印度,是印度走向建国百年(2047年)“制造业强国”最大的阻碍。这种观念不改变的话,中印很多经济合作与贸易问题都会受到限制。
5.直航问题、因公签证问题,都受到上一条的影响,印度“出于国家(产业)安全”的角度,迟迟不愿放开。直到莫迪亲自表态两国“即将恢复直航”,才终于即将在本月底恢复,是中印关系一大进展。
6.跨境河流交流问题,印方作为下游国家,希望通过制度化交流机制甚至条约性文件约束我方的行为,成为潜在的一大风险。我方迟早要恢复跨境河流水文资料的分享,但是也要处处提防印度的陷阱。
7.边贸问题,边贸在两国经济往来中体量很小,更多地是对当地边境地区有利。相对来说,莫迪面临的地方压力更大些,我方可有可无。确定恢复边贸是第二个标志性的缓和举措。
8.扩大朝圣问题,今年恢复印度人通过中印边境来华朝圣,更多是试点,随着顺利进行,明年必然会扩大规模。我方有这个预期。对于其中的风险,是可控的。
9.中国化肥、稀土、盾构机(外方统称TBM)问题,中方做了让步。
10.台湾问题,我方认为印方明确表明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而印方事后辩称仍坚持与我国台湾地区的政经等交往,表明仍采取近年的模糊化政策,拒绝满足我国核心诉求。
11.大和尚和南海问题、“四方安全对话”问题等,双方在新闻稿中并未有过任何提及。我方更多地是高屋建瓴地劝解印度以邻为善。印方也避而不谈,仅挑“友好邻居”的话语作口头回应。
12.多极化问题,莫迪表态认同中方,但他却又强调共同应对恐怖主义(指巴基斯坦),并且从未在行动上配合过我方共同发声、反对美国单边主义的提法。印度从未想要在中美竞争中选择中国。同时,莫迪的“全球南方”政策,希望达成的是以印度为中心,希望“独立自主”,这与他认为的以中国为中心的“一带一路”倡议、上合组织等格格不入。所以,中印只是对于多极化和全球南方战略披了大体一样的衣服,但实质完全不同。
13.重建互信问题,只能是互信数量的增加,而不会有质的变化。
本文转载自“梦回糊涂”微信公众号 202 5 年10 月23 日文章,原标题为《【中印达成边境撤军协议一周年】》。
本期编辑:张咪咪
本期审核:江怡
*前往公众号后台发送“编译”,即可查看往期编译合集
更多内容请见↓
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宝贵的意见或建议,但请务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带有攻击性和侮辱性语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会被采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