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泰科技当初花大价钱把荷兰安世半导体娶回家,本以为是抱回个"摇钱树",没成想某天醒来,荷兰政府直接给这桩"婚姻"加了把锁——冻结管理权!这出大戏从2018年就开始铺垫,闻泰一步步增持股份,2019年更是豪掷300多亿人民币,才把安世100%的控制权攥在手里,堪称"天价聘礼"。
![]()
可能有人要问,这安世到底有啥来头?说出来吓一跳,它原先是恩智浦的标准器件部门,独立后专攻分立器件、功率器件这些"芯片界的刚需品",汽车和消费电子里都得靠它撑场面。尤其是德国汉堡的晶圆厂,简直是"印钞机"配置:每月能造3.5万片8英寸晶圆,一年下来能蹦出700亿颗器件。小信号二极管这类产品更是全球称王,车规级功率MOS器件也稳坐第二把交椅,欧洲每三辆车里就有一辆装着它的芯片,说是"汽车心脏供应商"毫不夸张。
更厉害的是,闻泰接手前,安世正处于亏损状态,堪称"扶不起的阿斗"。闻泰接手后砸钱又输技术,硬生生把它从泥潭里拽了出来,到2025年上半年,安世贡献的净利润居然是闻泰总利润的266%——这哪是子公司,分明是家里的"顶梁柱"兼"提款机"!
![]()
2020年,闻泰创始人张学政亲自挂帅安世CEO,和三位外籍高管搭起了"中外合资班子":首席法务官鲁本、首席财务官斯特凡和首席运营官阿希姆。一开始大家还能"和平共处",外籍团队管欧洲工厂的日常运营,张学政抓战略和供应链优化,日子过得也算滋润。但好景不长,国际贸易的风向说变就变,荷兰经济部从2023年起就开始"找茬",要求安世设立监事会,还得给监事会一票否决权,甚至想把中欧的网络系统隔离开,限制数据流通。
这要求换谁都不能答应啊!张学政心里门儿清:这不明摆着要架空母公司管理权吗?双方就这么僵持了一年多,谁也不肯让步。2024年12月,美国商务部突然插了一脚,把闻泰扔进实体清单,理由是"技术出口管制",这一下直接给安世的全球业务来了记"闷棍"。为了集中火力保住半导体这条命脉,闻泰2025年上半年果断卖掉ODM业务,套现43.89亿元,摆出了"背水一战"的架势。
![]()
9月初,张学政觉得外籍高管团队和公司战略越来越不合拍,就开始谈离职的事,文件都准备好了,就差签字画押。结果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又放了个"大招":控股50%以上的子公司自动列入实体清单。安世作为闻泰的全资子公司,完美"中枪"。
好戏紧接着上演。9月30日,荷兰经济部就像早就备好剧本一样,立马下令禁止安世动用资产、知识产权,连人事变动都不让动,理由还挺冠冕堂皇:"防止供应链断裂",实则给那三位外籍高管开了"反击绿色通道"。10月1日,鲁本、斯特凡和阿希姆三人就像提前约好一样,直奔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的企业法庭递紧急申请,更绝的是,当天就获批了——不仅暂停了张学政的执行董事职务,还把他的公司账号给锁了,这操作快得让人怀疑是不是早有预谋。
![]()
后来法庭文件曝光,才知道美国官员6月就跟荷兰外交通气,说"换掉安世领导层就能豁免实体清单",这波"里应外合"玩得真溜。10月6日正式开庭更离谱,闻泰这边突然收到500多页材料,却只给两个工作日准备,这哪是开庭,简直是"突袭考试"。外籍高管在庭上信口雌黄说"中方想转移技术",闻泰拿出证据说并购后投了巨资升级汉堡厂,结果法院根本不买账。10月7日,法院直接维持原判,把闻泰的股份除了1股都托管给第三方,还让外籍董事掌握关键投票权。荷兰律师协会前主席都看不下去了,说跨国公司纠纷正常审92天,这次7天就闪电结案,程序里的猫腻比菜市场的假货还明显。
这事儿表面是中荷纠纷,实则是多方角力。美国的50%规则就是导火索,荷兰政府2024年就催安世加强本地监督,张学政坚持母公司说了算,矛盾早就埋下了。闻泰并购时背了不少贷款,好不容易把安世从亏本养到赚钱,年营收蹭蹭涨,结果被地缘政治这只"黑天鹅"搅了局。更有意思的是,汉堡厂生产的芯片得靠中国封装,一旦卡住,欧洲汽车产业链就直接"断粮",奥迪、大众、宝马的产量立马掉链子,冲击来得比台风还快。闻泰也没坐以待毙,一边去海牙常设仲裁法院告,索赔并购本金加损失343亿元,一边开临时股东大会推员工持股计划,稳住军心。
![]()
10月19日,荷兰经济部长卡雷曼斯出来"打太极",说要跟中方官员碰头聊,但张口闭口都是"为了国家安全""防止芯片供应出问题",强调措施合法,却对"归还管理权"这个核心问题避而不谈,还硬说安世是荷兰企业,得优先顾欧洲利益。闻泰直接回怼:这就是针对中资的偏见!卡雷曼斯后来又在访谈里补刀,说冻结是为了保护欧洲关键产业链,股权绝不可能改。中方要恢复原样,荷兰那边却连个具体答复都没有。更讽刺的是,法庭文件显示那三位外籍高管跟荷兰政府步调完全一致,一直在推动调查稳住控制权。国际上议论纷纷,欧盟内部都吵翻了,有些国家担心这会砸了欧洲的投资环境,但卡雷曼斯只想着会晤缓和气氛,却不解决根本问题,谈判就这么悬着。
冻结令一出,安世的供应链直接"崩盘"。汉堡厂的产品运不到中国封装,物流堵得水泄不通。10月16日,欧盟汽车制造商协会急得连发三封警告信,说美国工厂11月可能就得停产。奥迪德国厂产量跌了15%,大众沃尔夫斯堡工厂降了30%,宝马慕尼黑的交付周期从4周拖到12周,高管们算下来每月要亏10亿欧元,都开始琢磨把电动车生产线搬到沈阳了。到10月21日,欧洲12家零部件企业直接停产,近20万个岗位悬在半空。最头疼的还是ASML,它的高NA EUV光刻机离不开中国的镝、铽稀土,这两种稀土中国占全球95%的份额,连镜头都得用含镧的玻璃矫正畸变。10月9日,中国商务部收紧出口审批,含量超0.1%就得审,ASML的库存只够撑8周,马来西亚工厂2027年才开工,这波算是精准打在了"七寸"上。
![]()
谁也没想到,中方的反制来得又快又准。10月16日早上,安世荷兰总部搞小动作,断了中国员工的系统还停薪,想逼中方让步。结果安世中国团队堪称"特种兵":1小时启动备用服务器,6小时调配本土晶圆和零部件补缺,24小时就全线复产,速度快得让荷兰总部目瞪口呆。10月18日,安世中国直接发公告:国内薪资由本土发放,运营一切正常,法定代表人说了算,员工坚决拒绝执行总部没批准的命令。要知道,安世中国的产能占了总产能的70%,原料国产化率达75%,中芯国际、北方华创还及时伸来技术援手,根本不怕卡脖子。更狠的是,10月4日商务部就禁止安世中国向荷兰出口封装成品,荷兰生产线造出来的芯片瞬间变成"废硅"——没有封装的芯片,谁敢用?10月9日又把稀土管制扩到深加工技术,彻底堵死了ASML找替代方案的路。
![]()
闻泰这边也是"双管齐下",法律和外交手段齐上阵。10月15日股东大会通过员工持股计划,明摆着要跟对方耗到底。要知道,闻泰2025年卖掉ODM业务转型半导体,安世就是它的命根子。现在荷兰新政府陷入了两难:还权吧,怕国内骂"卖国";不还吧,产业链崩了谁也扛不住。欧洲车企的抗议信堆成了山,ASML高管天天跑政府求着放宽对华限制,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
其实中方早就有底气,捷捷微电、扬杰科技已经拿出了对标安世的车规级产品,鼎泰匠芯的12英寸工厂也早投产了,预计2026年中国车规半导体自给率就能从18%提到35%。这场博弈说白了就是:荷兰7天速判砸了市场契约的招牌,美国搞技术管制却让欧洲制造业买单,而中方的反制,恰恰展现了产业链自主的硬气。至于最后结局如何,就看荷兰政府能不能想明白——到底是跟美国一条道走到黑,还是先保住自家的产业链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