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界热议美国是否放宽对乌远程武器限制之际,特朗普于10月22日明确表态,排除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的可能性。
他以武器操作复杂、训练周期漫长为由,驳斥了相关援助传闻,同时重申白宫避免美军直接介入冲突的立场,让乌克兰获得这款关键远程武器的希望落空。
特朗普在白宫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援乌“战斧”导弹的问题给出了明确否定答复。
“很多人不知道,学会操作‘战斧’至少需要六个月,通常得花一年时间。”他强调,这款武器系统极为复杂,培训内容涵盖控制系统操作、目标分配实操、模拟器训练及综合演练等多个专业环节,绝非短期可以掌握。
基于这一特性,特朗普进一步阐明立场:“使用‘战斧’的唯一现实方式,就是由美军直接发射,但我们不会这么做。”这句表态彻底封死了近期向乌克兰转让该导弹的可能性,与此前泽连斯基会面后“未明确拒绝”的模糊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此前,泽连斯基曾专程赴美争取“战斧”导弹援助,甚至提出“用数千架无人机交换”,当时特朗普未直接否决,让乌方保留一丝期待,如今则彻底打破这一幻想。
特朗普的表态并非凭空而出,而是针对近期发酵的援助传闻作出的回应。
此前《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华盛顿已计划取消对乌克兰使用西方远程导弹的限制,允许其获得包括“战斧”在内的关键武器,用于打击俄罗斯领土深处目标。
对此,特朗普在“真相社交”平台强硬驳斥:“《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是假新闻!美国与这些导弹无关,无论它们来自哪里,也无论乌克兰如何处理它们!”
这一回应与白宫长期坚持的“避免冲突升级”立场一致,美方担忧向乌提供远程攻击性武器,可能引发俄罗斯的强烈反制,甚至将美军拖入直接对抗。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分析指出,此类援助无异于“美国向俄罗斯宣战”,是特朗普政府极力规避的风险。
特朗普强调的“训练周期长”并非托词,而是“战斧”导弹的技术特性决定的现实障碍。
作为一款射程超1800公里的远程亚音速巡航导弹,“战斧”需依赖与GPS集成的精密电子系统定位,打击精度高度依赖美军情报支持,包括目标坐标确认、飞行轨迹规划等关键环节。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指出,即便不考虑训练问题,援助“战斧”还面临多重难题:一是美军库存有限,每年仅生产50至70枚,难以满足乌克兰的需求。
![]()
二是乌克兰缺乏适配发射平台,其海军已无可用舰艇,需对导弹进行地面发射改装,耗时数月。
三是操作需美军持续提供情报与技术支持,这与特朗普“避免介入”的诉求相悖。半岛电视台进一步透露,乌克兰此前的远程无人机袭击都需五角大楼全程指导,更无力独立操作“战斧”这类高端武器。
从更宏观的政策层面看,否决援乌“战斧”是特朗普政府平衡对乌支持与冲突管控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美国需通过持续援助维持乌克兰的防御能力;另一方面,又必须划定“红线”,避免援助行为突破俄罗斯的容忍极限。
“战斧”导弹的打击范围可覆盖俄境内关键军事基地、后勤中心等设施,被泽连斯基称为“普京惧怕的武器”。
一旦提供,不仅会激化俄乌矛盾,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破坏地区安全格局。此外,美国国内对“无限度援乌”的质疑声渐起,特朗普政府也需考虑国内舆论对“消耗美国资源”的不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