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年10月21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特邀北京策略律师事务所全国刑事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关轶男律师,为百余名师生带来题为“刑事证据运用实务解析”的专题分享。本次讲座由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韩瀚博士主持。
讲座伊始,关轶男律师围绕证据裁判原则、自由心证原则与直接言词原则展开系统且深入的解读。她结合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以及辩护经验,将抽象的法律原则变得具象可感。
![]()
以“零口供”抢劫、强奸案为切入点,关轶男律师重点分析了在缺乏被告人有罪供述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电子数据、监控录像等间接证据构建完整证据链,为案件的正义裁判提供坚实支撑。她强调,应当注重审查包括电子数据在内的客观性证据。对于以间接证据认定犯罪的,运用证据推理应当符合逻辑和经验法则,确保证据合法、真实,且证据之间相互印证,不存在无法排除的矛盾和无法解释的疑问。
随后,关轶男律师针对证据的“两力”,即证据能力与证明力进行讲解。她提出,证据能力是证据资格的“筛选器”,强调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形式合规性;证明力则是证据价值的“衡量尺”,关乎证据的关联性与充分性。她以一起案件中DNA鉴定意见的关联性审查为例,明确指出即使是DNA鉴定意见这类具有高度科学性的证据,也不能直接作为定案依据,仍需结合案件具体案情进行审慎判断,避免陷入“唯技术论”的误区。
在谈及当前科技发展对传统证据制度带来的影响时,她提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提升取证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如电子证据的真实性验证难度增加、新型取证方式的合法性边界模糊、证据审查所需的专业技术门槛提升等。法律人应主动适应科技变革,推动证据规则与技术发展同步演进,确保司法公正不被技术“黑箱”所侵蚀,实现科技与司法的良性互动。
在互动环节,关轶男律师与现场师生就刑事辩护实务、证据审查技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讲座尾声,韩瀚博士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他指出本次讲座是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理论与实践”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刑事司法实践,提升法律职业素养。
本次讲座细致梳理了刑事辩护的核心思路与实务方法,为法学院学生洞察理论与司法实践之间的复杂关联提供了桥梁。策略律师事务所关注法学人才培养,通过在各大高校设立“策略律师奖学金”,或专设“策略公益讲座基金”“策略公益大讲堂”“策略律师文化研究院”等平台与项目,开展公益助学、助教以及系列专题讲座活动,以期推动法学教育与法律实务的深度交流,让更多青年学子在真实的法律实践中感受法治精神,积蓄前行力量。
律师介绍
![]()
/关轶男/
北京策略律师事务所律师
策略全国刑事专委会副秘书长
安徽省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安徽省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理事、安徽师范大学法治中国建设研究院副研究员。
在《民主与法制时报》《法学前沿》《江淮时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刑事辩护全覆盖视阈下律师执业权利保障路径探析》《“占坑式辩护”的成因及其规制》《控辩协商视角下认罪自愿性保障探析》《刑拘犯罪嫌疑人后通知其家属的程序意义不限于告知》《我国被拐卖被害人保护制度的困境与出路》等多篇法学论文,参与安徽省法学会2025年课题“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研究”(立项编号:2025YBKT-8)研究。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