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扬档宣 记者 庄剑翔)“气肃而霜降”。霜降并不是最冷的时节,却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此时,是进补的好时节。民谚有“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之言,此时一桌暖意浓浓的菜、汤,不但御寒保暖,而且强筋健骨。在扬州,牛肉相关的“食补菜单”,是老饕们的冬季最爱。
![]()
行走在寒意渐浓的傍晚,穿梭在扬州的大街小巷,不经意会看见围满人群的牛肉汤馆。扬州人口口相传的牛肉汤馆很多,有剑南牛肉汤、李家牛肉汤、朱记牛肉汤、玉泉牛肉汤、赵家牛肉汤……祖传手艺,前店后作,小本经营,却温暖着饥寒与疲惫的旅人心头。
扬州民俗专家朱韫慧介绍,剑南牛肉汤是食客心中的重磅牛肉汤馆。剑南牛肉汤店的牛一般是第一天夜里宰杀,鲜肉开始腌制;第二天夜里烧煮,同时用牛骨炖汤;第三天的早上上市。牛肉汤的汤底是用牛头等牛骨来炖的,配上卤过的牛肉、牛舌、牛肚、牛筋等,丰俭由人,其中的黄金搭配是烧饼和油条,清晨起床用这碗牛肉汤开启热气腾腾的一天。
![]()
“要寻牛,到大仪”,每到隆冬,各种以牛肉为食材的菜品分外“吃香”,这份“冬季食补菜单”,可追溯到600多年前。在仪征的地方美食谱系中,“大仪全牛席”以其丰厚的历史底蕴而闻名遐迩。
大仪全牛席一般宴席上可制作菜肴近40道,随着季节变换而略有不同。据传,“全牛席”源于江苏省三大牛市之一的大仪牛市(另两地为徐州、丹阳)。大仪牛市起于明,发展于清,鼎盛于民国。最兴旺时,黔、鄂、湘、皖等全国各地的客商前来赶集,日上市量最高达万头。
![]()
宴席是以牛身上的各种部位特制而成,通常一桌正宗的全牛宴需要杀两头牛,才能将品种凑齐。富有代表性的是以牛脑加高汤烧制的火锅牛脑,以牛尾配以山药炖制的煲牛尾等,还有鸿运牛头、五香牛肉、鲍汁金牛掌、酱香牛眼、蟹黄牛肉圆、扒烧牛筋、水汆牛腰等各式菜肴,整个宴席以“牛”为本,适当搭配蔬菜,浑然天成,食之妙不可言。
在烹饪的技艺上,根据材料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烹饪方法,集炒、熘、淋、烧、烩、蒸、扒、汆、卤、酱之技于一身,尤擅爆、煨、焖、炖。口味集南北风味为一体,以中咸、微甜、香鲜为主,间以辛辣,追求味之调和,达到原料、辅料、调料、烹法的和谐统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