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邳州市针对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基层党组织“无钱办事”等难题,推行“支部嵌入项目”工作,将发展项目与基层党支部建设深度融合,鼓励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项目经理”,带领群众走出各具特色的强村富民新路径,让党支部站在了经济发展的最前沿。
![]()
在邳州市炮车街道宋圩村的党群服务中心里,哒哒哒的缝纫机声不断响起,一件件衣物防尘罩在村民的手中逐渐成型,这个看起来不大的“小生意”,每个月都能给在这工作的村民带来2000元左右的收入。面对村集体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现实,宋圩村村“两委”不等不靠不要,开展“思维风暴”谋发展,仅用20天时间,就将村党群服务中心负一层200多平米的空间,改造成衣物防尘罩加工点。虽然项目小,但每年能让村集体增收数万元,还为20多名村民提供了工作机会。
![]()
促进多元发展,拓宽强村富民路。如今的邳州,各村(社区)党组织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探索多种类型的集体增收路径。议堂镇潘庄村党支部联合江苏昕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智能玩具加工厂。龙头企业把触角延伸到村,村集体收取相应的管理费,每年可增收5万元。他们还与邳州农商银行、邳州市交控集团探索党建共建项目,打造集金融驿站、交控慧生活便利店、快递驿站于一体的便民综合服务体。“支部嵌入项目”的工作模式,让潘庄村在富民强村的道路上越走越稳。
![]()
![]()
党支部是发展堡垒,党员更是致富带路人。在港上镇十房村的助农直播间里,村党支部书记杜学富正在为网友介绍辣椒面、大豆油,这些都是十房村的特色产品。为了给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千家万户搭建“快车道”,十房村党组织积极开展直播带货,直播间从只有几个人,发展到最高1.2万人同时在线,并积累了近万名粉丝。村集体还注册了“石坊春”品牌,用苏北老乡的真诚和朴实,“卖真货、打品牌、涨粉丝、增收入”。
![]()
![]()
如今在邳州,一个个增收项目落地生根,一片片希望的田野硕果累累,组织强、产业旺、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据统计,通过实施“支部嵌入项目”,邳州市490个村(社区)集体经营收入全部超过30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上的37个,200万元以上的10个。
徐州广电记者 | 王振兴 马得程
编辑 | 李勇良
一审 | 刘楠 蒋莉
二审 | 朱宸昕 许腾飞
三审 | 张清
转发+在看,告诉身边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