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2025年10月下旬,一则来自美国财政部的内部通知突然引发关注。部门要求员工不得分享白宫东翼的任何照片,理由是“可能泄露敏感安全信息与机密结构细节”。
财政部办公楼紧邻白宫,恰好能清晰看到东翼的一举一动,这样的“禁拍令”未免来得太过巧合。
![]()
就在通知发出前两天,白宫东翼外墙拆除的照片已在社交平台疯传,照片里的挖掘机正凿开建筑墙体,而这一切的目的,是为了建造一座占地90000平方英尺、耗资2.5亿美元的豪华宴会厅。
一场看似常规的白宫修缮工程,为何要对员工的手机镜头严防死守,2.5亿美元的巨额投入全靠私人捐助,其中最大捐助者还是CNBC的现任母公司康卡斯特,这背后又藏着怎样的关联?
![]()
事实上,白宫东翼的拆建动作并非临时起意,根据《华尔街日报》2025年10月22日的报道,此次工程属于印度中型多用途战斗机项目(MMRFA)框架下的“MMRFA2.0”计划,本质是重启2012年搁置的印度组装机采购方案。
回溯2012年,法国达索公司曾通过竞标拿下MMRFA项目126架阵风战机的订单,其中18架为法国原装机,108架计划在印度本土组装,但后续谈判中,印度坚持要求法国为本土组装的战机提供质保,双方僵持不下,订单最终搁置。
直到莫迪上台后,才将计划调整为采购36架法国原装机,搁置了本土组装部分。如今的MMRFA2.0,正是对当年108架本土组装机计划的重启。
![]()
从价格来看,此次114架阵风战机的采购总价约2万亿卢比(折合226亿美元),单架成本1.98亿美元。这个数字虽然依旧高昂,要知道美国F-35战机的裸机价格仅为9000万美元,不足阵风的一半。
但对比2016年印度采购阵风F3-R时2.4亿美元的单价,以及2025年4月采购阵风M时2.88亿美元的单价,确实有所下降。
不过即便如此,外界仍对这一采购决策充满疑问:2025年5.7空战中,阵风战机曾出现实战表现不佳的情况,印度不仅没有调整采购策略,反而扩大采购规模,这样的选择显然与常规军事装备采购逻辑相悖。
![]()
更值得关注的是,此次采购计划的资金来源并非公共财政,而是由特朗普本人及私人捐助者共同承担。根据CNBC2025年10月22日的独家报道,康卡斯特作为CNBC当前的母公司,是该宴会厅项目的最大捐助者之一。
不过目前各方均未披露康卡斯特及其他捐助者的具体捐款数额,这也让“私人捐助”的透明度备受争议。
更特殊的是,CNBC已确认将在2025年底前从康卡斯特剥离,由新母公司Versant接手运营,这意味着康卡斯特此次捐助的时间节点,恰好卡在其与CNBC的关联关系结束前,难免引发外界对“捐助动机”的猜测。
![]()
面对舆论争议,白宫在2025年10月22日发布的声明中明确驳斥,称外界的愤怒是“人为制造的争议”,反对声音来自“精神错乱的左派及假新闻盟友”,白宫强调,这座宴会厅的建设是“大胆且必要的扩建”,与历任总统改进白宫的悠久历史相呼应。
从罗斯福时期扩建西翼办公区,到肯尼迪时期翻新玫瑰园,白宫确实有通过工程改造适应时代需求的传统,但此次2.5亿美元的投入规模,远超此前多数白宫修缮项目,这也是争议的核心焦点之一。
特朗普本人则在2025年10月下旬的玫瑰园活动中公开回应了工程进展,他提到身后传来的施工声音对自己而言“如同天籁之音”,即便有部分民众和反对者对此表示不满,他依旧对工程持坚定支持态度。
![]()
不过这一表态与他2025年7月的公开承诺存在微妙差异,当时特朗普曾明确表示,宴会厅建设“不会干扰现有建筑”,会“靠近现有建筑但不触及,完全尊重原有结构”,因为自己“是白宫历史建筑的忠实粉丝”。
但从10月20日开始的拆建动作来看,工程已涉及东翼外墙的拆除,这让部分建筑学者提出担忧,有研究过白宫历史建筑保护的学者指出,类似大型拆建工程若缺乏细致的科学规划,很容易对周边原有建筑的结构稳定性造成影响。
尤其是白宫东翼部分区域已建成多年,建筑材料和结构强度可能难以承受大规模施工的震动,后续还需持续关注工程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
![]()
除了建筑保护层面的争议,公众和政界的批评声也集中在“资金用途”上,佛罗里达州民主党众议员达伦·索托在2025年10月21日通过推特发声,将这座宴会厅直接称为“特朗普的亿万富翁舞厅”。
认为花费2.5亿美元建造豪华宴会厅是“耻辱”,并直言“欢迎来到第二个镀金时代”,同时附上了《华盛顿邮报》拍摄的东翼拆建现场照片。
索托所指的“镀金时代”,是19世纪末美国工业资本崛起后,富豪阶层与政治力量结合、追求奢靡生活的时期,这一比喻显然是在批评此次工程过于铺张,且与私人资本关联过密,可能影响政治的公共属性。
![]()
从社会影响来看,此次宴会厅建设能否与现有建筑和谐共存,不仅关系到白宫历史风貌的保护,也影响着华盛顿特区市中心的城市形象。
白宫周边不仅有财政部、国务院等政府机构,还有不少居民区和游客景点,大规模施工期间的噪音、交通管制以及潜在的结构安全问题,都可能对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和游客体验造成干扰。
尽管目前白宫尚未公布具体的施工时间表和扰民应对措施,但这些细节无疑是公众后续关注的重点,毕竟一座耗资2.5亿美元的建筑,最终不仅要“好看”,更需要兼顾公共利益与历史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