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10月23日,美国联邦政府的 “停摆” 僵局已持续22天,美参议院第12次否决共和党临时拨款法案,使这场由政治博弈引发的治理危机陷入无解循环。
当联邦机构停摆导致民生凋敝、行政瘫痪时,时任总统特朗普的两项决策却将美国内部混乱推向极致:一边是斥资2.5亿美元改造白宫宴会厅,一边是以 “名誉受损” 为由依据《联邦侵权索赔法》起诉自己主导的政府,索赔2.3亿美元,且最终赔付需经其本人签字批准。
这场民生困境与权力任性的尖锐对立,并非孤立的政治闹剧,而是美国制度缺陷、治理失能的集中爆发,其影响正从国内治理层面外溢,动摇美国霸权的根基,将原本隐性的衰落周期推向显性阶段。
一、政府停摆:霸权根基的民生与行政双重溃堤
美国霸权的维系,始终以国内治理的合法性与稳定性为基础,唯有国内秩序井然、民众信任政府,其 “民主典范” 的形象与对外影响力才具备支撑。但此次22天的政府停摆,直接击穿了这一基础。
![]()
在民生领域,航空运输网络率先陷入瘫痪,单日5800架航班延误的背后,是安检人员、空管人员因欠薪引发的怠工与离职潮,这不仅打乱民众出行节奏,更重创美国 “全球交通枢纽” 的信誉;旅游行业一周内亏损超10亿美元,酒店、景区大规模裁员,中小商户倒闭潮蔓延,进一步放大经济下行压力。
更触目惊心的是弱势群体的生存危机:4200万依赖 “食品券”(SNAP计划)的儿童、老人与残疾人面临断粮风险,美国农业部因停摆无法发放补贴,多地食品银行库存告急,社会救助体系濒临崩溃。当 “政府失职致民众挨饿” 的场景成为现实,美国长期营造的 “民生保障标杆” 形象彻底崩塌,而国内治理合法性的流失,恰是霸权对外输出的第一道裂痕。
行政体系的瘫痪则加剧了信任危机的扩散。近百万联邦公务员被迫无薪工作或休假,国土安全、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关键部门停摆:边境管控漏洞扩大,新型流感病毒的追踪研究因CDC资金断裂暂停,FBI部分反恐任务搁置,国内安全风险陡升。
盖洛普民调显示,2025年10月美国民众对联邦政府的信任度降至18%的历史新低,这种信任崩塌已从普通民众蔓延至企业界,多个跨国企业因质疑政策稳定性,推迟在美投资计划,转而将资金投向欧洲、亚洲市场。美国经济赖以吸引全球资本的 “稳定优势” 正在流失,而经济活力的衰减,正是霸权硬实力弱化的开端。
![]()
二、权力任性:制度伦理与治理逻辑的异化
当民生与行政危机持续发酵时,特朗普的两项决策不仅未缓解困局,反而将制度缺陷与治理异化推向极致。2.5亿美元改造白宫宴会厅的计划,在公务员欠薪、弱势群体断粮的背景下,本质是将政治精英的形象包装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
白宫宴会厅改造并非紧急民生或行政需求,却占用了本可用于发放食品券、维持政府运转的财政资源,其传递的信号清晰而刺眼:美国政府的治理优先级已偏离 “服务民众” 的核心,沦为满足精英个人需求的工具。这种资源错配,直接冲击美国 “民主治理典范” 的软实力根基,欧洲理事会主席曾隐晦批评:“当一个国家将宫殿改造置于民众温饱之上时,其所谓的‘价值观领导力’已无说服力可言。”
更荒诞的是2.3亿美元的 “自我索赔” 事件。特朗普以 “通俄门”“密件门” 调查损害名誉为由,起诉自己主导的政府,而审核索赔的司法部副部长布兰希、民事司主管伍德华,均曾担任其或其助手的辩护律师。《联邦侵权索赔法》的立法初衷是保护公民免受政府不当行为侵害,如今却沦为总统 “权力自肥” 的工具 ——“前客户审核前客户索赔” 的模式,彻底打破司法中立原则,暴露美国司法体系被权力渗透的深层危机。
佩斯大学格许曼教授称此案 “荒谬至极”,前联邦检察官图宾直指 “利益冲突无法伦理合理化”,这些批评的核心,是美国制度伦理的崩塌:司法独立本是美国对外输出 “法治价值观” 的核心卖点,如今却成了权力操控的装饰品。当其他国家目睹美国司法可被总统肆意摆弄,对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信任度大幅下滑,东南亚某国前外长的质疑颇具代表性:“若美国连国内司法公正都无法保障,何以让人相信其能在国际事务中秉持公正?”
![]()
三、乱局外溢:霸权衰落周期的显性化加速
国内治理失能与制度伦理崩塌,并非局限于美国本土的问题,其外溢效应正直接削弱霸权的 “硬支撑” 与 “软背书”,将原本缓慢的衰落周期大幅提前。
在硬实力层面,美国霸权的经济基础依赖国内市场稳定与财政健康,但政府停摆导致的旅游业亏损、企业投资撤离、消费信心下滑,已直接拉低经济增速。2025年第三季度美国GDP增速降至1.2%,低于预期的2.1%,若停摆持续,第四季度增速或跌破1%。
经济活力的衰减直接影响军费投入:2025年美国国防预算因停摆被迫削减5%,多个武器研发项目延迟,军事硬实力的 “更新迭代” 受阻。更严重的是社会分裂加剧:支持与反对特朗普的群体在 “停摆”“索赔” 事件上尖锐对立,街头抗议频发,这使美国难以形成统一的对外战略共识。应对中俄等竞争对手时,内部政治扯皮不断,外交决策效率骤降,霸权的 “战略执行力” 被严重削弱。
而美国的财政状况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2025财年,尽管得益于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增加了1180亿美元收入,但美国预算赤字仍高达1.775万亿美元。更为严重的是,美国国债在2025年10月21日首次突破38万亿美元大关,仅两个月前才刚刚突破37万亿美元,显示出债务增长的惊人速度。短短两个月内,美国国债就增加了1万亿美元,日均增长约166亿美元,相当于每秒增加7万美元。这种债务增长速度不仅在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极为罕见。
美国政府的混乱正在从根本上动摇美元的国际地位。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经从2000年的71%暴跌至58%,下降了13个百分点。这种下降趋势在2025年进一步加速,美元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份额单周下滑1.2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2025年美元全球外汇储备占比降至58%,比2018年下降了6个百分点。
在软实力层面,美国霸权的核心吸引力是 “制度优越性”,即通过展示稳定、公正的制度,吸引盟友追随并维系国际秩序主导权。但当前的乱局彻底瓦解了这一 “软背书”:欧洲盟友开始与美国保持距离,德国、法国宣布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不再盲从 “对华脱钩” 政策;日本在半导体产业中绕开美国,与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建立独立供应链。
盟友的 “离心倾向”,本质是对美国制度稳定性的不信任,而盟友体系正是美国霸权的 “支柱”,支柱松动则霸权根基动摇。在国际秩序层面,美国长期以 “规则制定者” 自居,但其国内 “规则破坏”使其丧失制定国际规则的道德话语权。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WTO争端解决机制中,越来越多国家公开质疑美国的 “规则双重标准”,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开始出现 “离心力”,霸权的 “规则领导力” 逐步丧失。
![]()
四、霸权兴衰的历史镜鉴:混乱背后的必然逻辑
从历史维度看,任何霸权的衰落都始于内部根基的动摇。19世纪英国霸权的式微,源于其国内产业竞争力下滑与殖民地治理成本高企;如今美国的困境,虽表现为短期的政府停摆与个人权力任性,实则是制度缺陷(两党极化、权力制衡失效)与精英利益凌驾公共利益的必然结果。
特朗普的2.5亿改造费与2.3亿索赔案,不过是加速这一进程的 “催化剂”:它将美国制度的脆弱性暴露于世界眼前,也打破了 “美国例外论” 的神话,没有任何霸权能依靠外部威慑掩盖内部的治理失能,当国内民生危机、制度伦理崩塌与社会分裂交织,霸权的衰落便成为历史必然。
美国的国际形象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调显示,全球范围内对美国持负面看法的受访者比例持续上升,在一些传统盟友国家甚至超过50%。美国盖洛普公司的数据更是触目惊心:自2007年起,国际社会对所谓 "美国领导力" 的认同度从未高于50%。
美国的国际形象危机不仅体现在民调数据上,更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寻求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在经济、政治、安全等各个领域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中国提出的 "一带一路" 倡议、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上合组织等多边合作平台,正在成为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的有力替代。
当前美国的乱局,已不仅仅是一场政治闹剧,更是霸权衰落周期从 “隐性” 转向 “显性” 的标志。若美国无法解决两党极化、制度伦理重构、民生保障强化等核心问题,其霸权衰落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这场始于国内的混乱,正以不可逆转的态势,改写全球权力格局的走向。曾经的 “全球领导者”,正因自身的治理失能,逐步失去主导世界秩序的资格,而这一切,都始于其内部根基的率先溃堤。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