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北京和平中西医结合医院疼痛科诊室,上午 10 点。阳光透过百叶窗落在诊床上,李先生攥着衣角坐下,时不时揉着肚子 —— 那是他被腹胀折磨 3 个月后,第一次敢 “轻轻碰” 自己的肚子。
【对话实录:从 “肚子像鼓” 到 “瞬间松快”】
刘玉莲医生(指尖轻按李先生腹部,动作放缓):“您慢慢说,肚子胀是早上重还是晚上重?”
李先生(叹了口气):“刘大夫,我这肚子怪得很!早上刚起来还软乎乎的,吃完早饭就开始胀,到中午硬得像面鼓,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晚上躺床上都能摸到肚子上的‘硬块’,觉都睡不好。”
他边说边比划:“之前去别的地方看,开了助消化的药,吃着管用,停了就犯。我都怕自己肚子里长东西,天天焦虑得不行。”
刘玉莲医生(收回手,语气笃定):“您别慌,刚摸您腹部肌肉紧张得厉害,尤其是脐周这块,一按还疼 —— 这不是‘长东西’,是气血不通导致的肌肉痉挛,就像水管堵了,代谢废物排不出去,自然胀得慌。”
她转身从消毒盘里拿出一根细针:“我用浮针给您通一通,这针比头发丝粗点,只在皮肤下面扫,不疼,您试试?”
李先生犹豫着躺上诊床,刘医生先在他腹部贴了块消毒棉片,针尖轻轻刺入皮下:“有酸胀感跟我说。” 她手指捏着针柄轻轻转动,同时说:“您现在慢慢深呼吸,吸气时鼓肚子,呼气时尽量收 —— 对,就是这样。”
不过 5 分钟,李先生突然坐起来:“哎?刘大夫,我肚子好像松了!” 他伸手摸了摸,眼睛亮了:“刚才硬邦邦的地方软下来了,胀痛感也没了!这也太神了吧?”
刘医生笑着拔下针,用棉签按压针孔:“浮针就是帮您把‘堵着’的皮下循环通开,肌肉不痉挛了,胀自然就消了。”
![]()
【技术拆解:浮针为啥能 “一针解胀”?】
待李先生缓过劲,刘医生拿过一张人体肌肉图,指着腹部区域解释:“很多人以为腹胀只跟消化有关,其实像李先生这样的情况,80% 是腹部‘患肌’在作祟 —— 长期久坐、压力大,都会让腹部肌肉悄悄‘紧绷’,时间长了就像拧成一团的绳子,气血走不动。”
“浮针不扎深层肌肉,就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里扫散,相当于‘轻轻拉开’拧住的肌肉纤维,再配合刚才让他做的‘呼吸再灌注’动作,能更快激活局部循环。” 她举了个例子:“就像给蔫了的花松土,土松了,水和养分才能进去,花自然就活了。”
她还提到,自己师从浮针创始人符仲华教授后,特意针对腹胀、腹痛这类病症,改良了 “患肌靶向定位法”:“以前找‘患肌’靠经验,现在会结合按压时患者的反应,精准找到最紧张的那几块肌肉,一针就能戳中‘痛点’,不用多扎。”
【尾声】
离开诊室时,正好碰到刘医生在给一位老人打电话:“张阿姨,您上次腹胀好点没?要是出门不方便,我下班后去您家给您扎针……” 阳光落在她办公桌上,那本写满患者联系方式的 “回访本”,扉页上写着一行字:“治的是病,暖的是心。”
这大概就是浮针之外,刘玉莲医生最 “神奇” 的地方 —— 用技术解痛,用真心暖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