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蹲下身子,仔细端详着墙上那幅稚嫩的画作,心中满是柔软的爱意。
画上是一家三口,手牵着手,幸福又美满。
我笑着指了指画里的人,轻声问我的宝贝孙子:“沐沐画得真棒!这是爸爸,这是妈妈,这是沐沐......那奶奶在哪里呢?”
孙子清澈的眼睛看着我,用最天真无邪的童音说出了一句让我如坠冰窟的话。
也正是这句话,让我毫不犹豫地打开手机,订了第二天一早回家的车票。
01
我叫兰秀英,今年五十八岁。
在我这个年纪,本该是在老家侍弄花草,和街坊邻居唠唠家常,过些清闲日子的时候。
可儿子顾承宇的一通电话,让我打包了行囊,从千里之外的老家,来到了这座钢筋水泥铸就的大都市。
电话里,儿子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和请求。
他说,晓琳工作忙,他自己也天天加班,快四岁的孙子沐沐一个人在家,总跟着电视,眼睛都快看坏了。
他说,妈,您过来帮帮忙吧,我们实在是分身乏术。
我能说什么呢?
这是我唯一的儿子,沐沐是我唯一的孙子。
放下电话,我几乎是马不停蹄地收拾了东西。
老头子走得早,我一个人在老家也没什么牵挂。
到了儿子家,那种久别重逢的喜悦冲淡了旅途的劳顿。
孙子沐沐见了我,怯生生地躲在妈妈庄晓琳的身后,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我。
我从布兜里掏出早就在老家庙会上买好的布老虎,在他面前晃了晃。
孩子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接过了那个在他看来有些新奇的玩意儿。
“谢谢奶奶。”他小声说。
我的心,一下子就化了。
儿子家很大,装修得也漂亮,地板亮得能照出人影。
儿媳庄晓琳给我准备的房间朝南,带着一个不大不小的阳台。
她客气地对我说:“妈,您先休息休息,有什么需要的就跟我们说,别客气。”
我笑着点点头,心里却是暖洋洋的。
最初的日子,充满了新鲜感和作为奶奶的满足感。
我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想着法子给一家人做早饭。
老家的杂粮粥,自己擀的手工面,儿子顾承宇吃得赞不绝口,说好久没尝到家的味道了。
可儿媳庄晓琳却总是吃得很少,她总是端着一杯牛奶和一片全麦面包,说要保持身材。
我劝她多吃点,说身体最重要。
她只是笑笑,说:“妈,我们的生活理念不一样。”
我不太懂什么叫“生活理念”,我只知道,一家人坐在一起,就该热热闹闹地吃饭。
照顾沐沐成了我生活的全部重心。
我带他去楼下的公园,看小金鱼,玩滑滑梯。
我给他讲我小时候在田埂上捉蜻蜓,在小河里摸鱼的故事。
沐沐听得入了迷,总要缠着我一遍又一遍地讲。
祖孙俩的感情,在这些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变得越来越亲密。
沐沐从一开始的生疏,到后来整天“奶奶、奶奶”地跟在我身后,像个小尾巴。
我心里的那份满足和幸福,是再多金钱也换不来的。
然而,时间长了,一些看不见的隔阂,就像春天雨后的青苔,悄无声息地在墙角滋生。
矛盾的开始,往往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我心疼沐沐光着脚在地板上跑,怕他着凉,就用老家的粗棉布,一针一线地给他纳了双千层底的布鞋。
鞋底厚实,鞋面柔软,穿着最是养脚。
可我把鞋拿给沐沐穿的时候,庄晓琳却拦住了我。
她从鞋柜里拿出一双价格不菲的机能鞋,对我说:“妈,现在育儿都讲究科学,孩子的脚还在发育,得穿这种有足弓支撑的鞋,才不会变成扁平足。”
我看着手里那双凝聚了我好几天心血的布鞋,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
我说,我们小时候都是穿这个长大的,脚不也好好的?
庄晓琳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奈:“妈,时代不一样了。”
儿子顾承宇在一旁打圆场:“妈,晓琳也是为了沐沐好,您就别操心了。”
最终,那双布鞋被收进了鞋柜的最深处,再也没有拿出来过。
还有一次,我蒸了香甜的豆沙包,沐沐闻着味儿就跑了过来,馋得直流口水。
我掰了一小块,刚要塞进他嘴里,庄晓琳就像安装了雷达一样从房间里走了出来。
“妈!不能给他吃这个!”她的声音有些尖锐。
我愣住了:“怎么了?我自己做的,干净着呢。”
“糖分太高了!”庄晓琳拿过一张湿巾,擦掉了沐沐嘴角沾上的豆沙,“孩子吃太多糖,对牙齿不好,还会影响味觉发育,以后会挑食的。”
她转身从冰箱里拿出一盒蓝莓,洗干净了放在小碗里,递给沐沐:“宝贝,吃这个,这个健康。”
沐沐看了看蓝莓,又看了看我手里的豆沙包,小嘴一撇,差点就要哭出来。
我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闷得难受。
我觉得自己在这个家里,越来越像一个多余的保姆。
我做的饭,要被评判是否“健康”。
我带孩子的方式,要被衡量是否“科学”。
我讲的那些老掉牙的故事,也渐渐被网络上制作精良的动画片所取代。
儿子顾承宇夹在我和他媳妇中间,左右为难。
他总是私下里跟我说:“妈,您多担待点,晓琳她没有坏心,她就是......就是比较讲究。”
我能说什么呢?
我只能点点头,把所有的委屈都咽进肚子里。
为了儿子,为了孙子,我忍。
我开始学着适应他们的生活方式。
我学着使用那个会自己扫地的机器人,尽管我总觉得它扫不干净。
我学着按照庄晓琳手机上的食谱去做所谓的“儿童营养餐”,尽管那些食物在我看来寡淡无味。
我甚至学着说几句普通话,因为庄晓琳说,总说方言会影响沐沐的语言环境。
我像一株被移植的老树,努力地想把根扎进这片陌生的土壤里。
可我渐渐发现,无论我怎么努力,我始终无法真正地融入这里。
这个家,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却也冷冰冰的,缺少了老家那种热气腾腾的烟火气。
我和儿子儿媳之间,隔着的不仅仅是年龄,更是两代人截然不同的生活观念和价值体系。
他们聊的话题,我听不懂。
他们看的电视节目,我觉得吵闹。
有时候,他们一家三口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有说有笑。
而我,一个人坐在旁边的单人沙发上,像一个局外人,安静地看着他们。
那种无法言说的孤独感,像是潮水一般,将我慢慢淹没。
我开始想念老家的那个小院子,想念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
我想念那些和我一起跳广场舞的老姐妹们,想念她们爽朗的笑声。
我想念菜市场里熟悉的吆喝声,想念那份无拘无束的自在。
可是一看到沐沐那张依赖我的小脸,我又把所有回去的念头都压了下去。
我安慰自己,等沐沐上了幼儿园,我就回老家去。
那时候,儿子儿媳就不需要我了。
我天真地以为,只要我再忍耐一段时间,一切都会好起来。
直到那天下午,沐沐在墙上画了那幅画。
那幅画,像一道惊雷,彻底劈碎了我所有的幻想和忍耐。
也让我终于明白,我这棵老树,终究是扎不进这片不属于我的土壤里。
强行留下,只会让自己枯萎。
02
那是一个很平常的午后。
秋日的阳光透过干净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顾承宇和庄晓琳都去上班了。
偌大的房子里,只剩下我和沐沐。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柠檬味,那是庄晓琳买的香薰机的味道。
我闻着总觉得有些呛鼻子,不如老家院子里桂花开时的自然香气。
我正在厨房里忙着给沐沐准备下午的点心。
我想给他做一道老家的特色小吃,鸡蛋醪糟。
那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甜品,甜甜的,糯糯的,还带着一丝酒的香气。
我想,沐沐应该也会喜欢。
我一边哼着老家的歌谣,一边在灶台前忙碌着。
厨房里,是我唯一能找到一丝熟悉感和掌控感的地方。
在这里,我不是那个处处被嫌弃育儿方式落伍的奶奶,而是一个能用双手创造出美味的厨师。
客厅里很安静,只有电视里播放着动画片的声音。
沐沐一个人坐在地毯上,面前堆满了各种各样我叫不上名字的玩具。
这些玩具大多是庄晓琳买的,据说是从国外进口的,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
在我看来,它们远不如我用高粱杆给他扎的蚂蚱来得有趣。
但沐沐似乎很喜欢,他可以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玩上很久。
我把鸡蛋打在碗里,用筷子搅散,看着蛋液在碗里旋转出好看的漩涡。
我的心情也像这午后的阳光一样,平静而温暖。
我甚至在想,等会儿沐沐吃了我做的鸡蛋醪糟,一定会高兴得眯起眼睛。
孩子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也是我留在这里最大的动力。
就在我转身准备去拿糯米粉的时候,我忽然发现客厅里的声音不对劲。
动画片的吵闹声停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沙沙沙”的、细微的摩擦声。
我心里“咯噔”一下,有种不太好的预感。
我赶紧擦了擦手,快步走出厨房。
眼前的景象,让我瞬间愣在了原地。
只见沐沐小小的身影正站在客厅那面最显眼的电视背景墙前。
那面墙,庄晓琳特意选了一种米白色的艺术涂料,据说是进口的,花了她不少钱。
平日里,她连一丁点儿污渍都容忍不了,每天都要用湿布擦拭一遍。
而现在,这面她视若珍宝的墙壁,已经变成了一块巨大的画板。
沐沐手里正攥着一根红色的蜡笔,看样子是从他那套豪华的儿童画具套装里拿出来的。
他正踮着脚,十分专注地在墙上涂抹着。
他的小脸上,沾着几道红色的印记,像一只偷吃了油彩的小花猫。
墙上,已经被他画上了一片触目惊心的红色。
还有一些蓝色和黄色的线条,纵横交错,杂乱无章。
![]()
我的第一反应,是头皮一阵发麻。
完了。
庄晓琳回来看到,一定会发脾气的。
她对这个家的整洁和完美,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要求。
我几乎已经能想象到她皱着眉头,用那种带着审视和不满的眼神看着我的样子。
我下意识地就想开口呵斥沐沐。
可话到了嘴边,看到他那副投入又认真的神情,我又把话咽了回去。
他还只是个孩子,他哪里知道这面墙的价值。
在他眼里,这或许就是一张可以让他尽情发挥想象力的白纸。
我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慌乱,放轻了脚步,慢慢地朝他走过去。
“沐沐,你在画什么呀?”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温柔一些。
沐沐被我的声音吓了一跳,手里的蜡笔“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
他转过头,看到是我,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露出了两颗小小的米牙。
他指着墙上的“杰作”,一脸骄傲地对我说:“奶奶,你看,我画的画!”
他的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期待,仿佛在等待我的夸奖。
那一刻,我心里所有的恼怒和担忧,都被他这个纯真的笑容给击散了。
我还能说什么呢?
我只能先想办法,看能不能把这些蜡笔印记给清理掉。
我蹲下身子,捡起地上的蜡笔。
“沐沐画得真好看。”我违心地夸奖道。
同时,我的脑子里在飞快地转动着。
用湿布擦?不行,可能会越擦越花。
用酒精?不知道会不会损伤墙面。
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那片涂鸦上。
虽然线条很凌乱,色彩也很随意,但我还是努力地想从中分辨出一些具体的内容。
也许是看出了我的困惑,沐沐主动当起了讲解员。
他用他那根胖乎乎的小手指,在墙上指指点点。
“奶奶你看,这个是太阳。”他指着一个黄色的、带着放射状线条的圆圈说。
“这个是小草。”他又指着几根歪歪扭扭的绿色线条。
我顺着他的指引看过去,渐渐地,我发现这幅画似乎并不是完全的信手涂鸦。
在那片混乱的色彩中,我慢慢辨认出了几个模糊的人形轮廓。
有两个高一点的,一个矮一点的。
高一点的,一个画着长长的头发,另一个则是短头发。
他们三个,手牵着手,站在一起。
而在他们的身后,似乎是一座房子的轮廓。
虽然画得很稚嫩,甚至有些可笑,但我还是看懂了。
那画的是一家三口。
是顾承宇,庄晓琳,和沐沐他们自己。
我的心,在那一刻,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地触动了一下。
原来,在孩子的心里,家的模样就是这个样子的。
爸爸,妈妈,还有他,三个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想到这里,我心里的那点慌乱,也渐渐被一种莫名的感动所取代。
或许,庄晓琳看到这幅画,也不会那么生气了吧?
毕竟,这是她儿子对这个家最美好的诠释。
我甚至开始有些欣赏起这幅画来。
它虽然不美观,却充满了童真和爱意。
这是任何昂贵的装饰画都无法比拟的。
我看着墙上的画,又看了看身边一脸期待的沐沐,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
我指着画里的那三个人影,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我觉得孙子画得真好,把一家三口的幸福都画出来了。
我决定逗逗他,便笑着问沐沐......
03
我笑着问沐沐:“沐沐画得真棒!这是爸爸,这是妈妈,这是沐沐......那奶奶在哪里呢?”
我原本以为,沐沐会像往常一样,指着旁边的一个空白位置,说“奶奶在这里”,或者干脆拿起蜡笔,在旁边再添上一个代表我的人影。
然而,沐沐接下来的反应,却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料。
他听到我的提问,并没有立刻回答。
他歪着小脑袋,清澈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困惑,似乎在很努力地思考着我的问题。
然后,他用非常认真,甚至带着一点严肃的语气,一字一句,清晰地回答道:
“爸爸妈妈说,这个大房子是我们的新家,奶奶不能住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