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 94 亿、手握 4857 亿身价的美的创始人何享健,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打拼一辈子攒下的商业帝国,三个子女竟没一个愿意接手。
明明长子何剑锋搞盈峰控股,涉足母婴、金融,身价不菲;长女何倩嫦掌舵合肥会通,75 亿身家在手;次女何倩兴也和丈夫开科技公司,百亿身家打底,可就是没人愿意接下 “美的” 这杆大旗。这事儿看着是何家的 “家务事”,实则戳破了商界一个藏了几十年的伪命题:家业非得传给亲生孩子吗?
![]()
何享健的发家史,本身就是对 “靠出身” 的打脸。1942 年生在广东顺德的穷农村,8 岁才赶上扫盲运动读上书,13 岁就辍学进工厂当学徒,搁谁看都是 “没奔头” 的命。
可他偏不,1968 年拉 20 多个乡亲搞塑料生产组,做瓶盖都能做到不倒闭;1977 年瞅准货运风口,改做汽车配件,一年就赚 2.6 万,成了公社支柱。
1980 年被迫转做电扇配件,他倒好,自己琢磨出 “美的风扇”,第一年就卖 300 万;后来见香港空调火,又砸钱挖人搞研发,硬生生把美的做成国际化家电巨头。他这一辈子,靠的从不是 “老子传儿子” 的规矩,而是 “见缝插针找机会” 的狠劲。
可到了传承这事儿上,不少人还抱着老观念不放:老板的孩子就该接公司,不然就是 “不孝”“没本事”。但看看何家子女,哪一个是没本事的?
![]()
何剑锋做盈峰控股,从家电配件拓展到母婴、金融,做得有声有色;何倩嫦搞合肥会通,在改性塑料领域做到行业前列。
他们不是接不了美的,是不想接 , 自己闯出来的事业,比守着父亲的江山更有成就感。反观那些硬逼子女接班的老板,多少企业最后落得 “一代不如一代” 的下场?子女没兴趣、没能力,硬扛着只会把家业拖垮,这才是真的 “不孝”。
更关键的是,美的这种年营收几千亿的巨头,早不是 “family business” 能玩转的了。何享健早就看清了这点,所以没硬逼子女,反而花百亿提拔方洪波 , 一个不是亲戚、没沾过何家光的职业经理人。
方洪波从美的内刊编辑做起,跟着何享健几十年,懂业务、懂管理,把美的从家电拓展到机器人、智能家居,做得风生水起。这对比多明显:一边是靠血缘的 “指定继承人”,一边是靠能力的 “职业掌舵者”,哪个更能让企业活下去?答案不言而喻。
![]()
现在还有人替何享健可惜,说 “这么大家业没人继承”。可仔细想想,何享健才是真聪明。他没把美的绑在 “何家子女” 的战车上,而是交给了能让它继续发展的人。
子女们也没被 “继承” 的枷锁困住,各自在擅长的领域做得出色。这哪里是 “后继无人”,分明是 “各得其所”。
商界的传承,从来不该看血缘亲疏,该看谁能扛得起责任、抓得住机会。何享健用自己的选择证明:真正的家业,不是传给孩子的钱,是让企业能一直活下去的规矩。那些还在执着于 “子承父业” 的老板,真该好好学学 , 别让传统观念,毁了自己一辈子的心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