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STEAM课堂上,学生们的奇思妙想常常受限于材料、工具和复杂的专业软件。“我想设计一个树屋图书馆”、“我想建造一座未来的智能桥梁”——这些宏大的构想,往往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快速、直观地呈现出来。
如何打破时空与材料的壁垒,让创意不受限制,想法能够自由生长呢?人工智能技术与混合现实(MR)技术的融合,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答案。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在课堂上演:
一位学生戴上MR眼镜,选择一个“海底世界”空间作为创作主题。他用手在空中简单勾画了一条鱼的形状,AI瞬间将其转化为一条栩栩如生、色彩斑斓的热带鱼。接着,他“拖拽”这条鱼,将它轻松放置在虚拟的珊瑚丛中。他又生成了一艘探索潜艇和一艘沉船,很快,一个充满故事性的深海探险场景就在他眼前搭建完成。
他不仅可以走进这个自己创造的世界,从不同角度观察细节,还可以随时修改、调整,甚至推倒重来,而成本为零。
创作,从一项可能充满挫败感的技能挑战,变成了一种自由表达、即时验证的探索游戏。这正是博乐信息《AI智绘空间》为小学STEAM课堂带来的变革。它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自己想象世界的构建师。
AI智绘空间打造三维空间课堂
《AI智绘空间》是一款基于MR混合现实技术的AI绘画创作应用,是三维空间创作的革命性工具:
1、三维主题空间创作:突破二维屏幕限制,提供“现实空间”及多种虚拟主题空间(如月球表面、海底世界),作为创作的初始画布。
![]()
2、AI智能笔触转化:用户简单勾画或选择元素,AI便能实时生成精美的3D模型(如建筑、家具、动物)。
3、空间拖拽与布置:创作好的AI艺术作品可随手拖拽,自由摆放在现实场景中的任意位置,即时构建复杂的虚拟场景。
![]()
对于教师而言,这意味着无需复杂昂贵的硬件材料,就能将一座“虚拟创新实验室”引入日常课堂。它赋能教师轻松开展项目式教学,将抽象的STEAM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交互、可体验的探索过程。
打造一堂科技体验课
教学主题:生态系统空间规划
教学流程(以“构建一个完整的池塘生态系统”为例):
1、规划阶段(10分钟):学生先在学习单上规划生态系统所需的组成部分(水域、植物、鱼类、昆虫、鸟类等),思考其空间关系和食物链。
2、MR构建阶段(25分钟):学生独立操作《AI智绘空间》,选择“自然”主题空间,依次生成并合理摆放各种生物与非生物元素,构建一个平衡的虚拟生态系统。
3、讲解与反思阶段(10分钟):学生轮流戴上MR眼镜,向小组或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解其设计思路和生态原理。教师引导对比不同方案的优劣,启发迭代优化思维。
核心价值: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如生态系统、栖息地)转化为可视、可体验的三维模型,着重训练学生的逻辑规划能力和空间布局意识。
上述教学实践,不仅是一堂有趣的科技体验课,更是对国家推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深度融合的积极响应。其核心教学价值与《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对小学阶段的要求高度契合,并可与信息科技、科学、美术等科目课标结合:
认知与兴趣层面:在极具趣味的个人空间创造过程中,直观感知三维建模、空间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价值,激发对数字创造的兴趣。
技能与应用层面:掌握利用MR和AI工具进行三维表达的基本技能,完成从构思到三维成品的创造流程,这是对传统二维绘画和手工制作的重要补充。
思维与启蒙层面:在规划和布局虚拟空间时,初步培养系统思维、工程思维和空间想象力。通过不断调整方案,体验“设计-评估-迭代”的初步过程。
《AI智绘空间》将小学生的创意从平面图纸解放到立体空间,是一款精准赋能小学中高年级STEAM教育的个人创作实验室。它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成本无限、可随意修改的虚拟沙盒,在这里大胆构建、勇敢试错,亲身感受从想象到“现实”的创造乐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