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被“封杀”了。
不是因为兴奋剂丑闻,也不是赛场暴力,仅仅是因为,它拒绝给以色列运动员发签证。
第53届体操世锦赛在雅加达举行,6名以色列选手报名参赛,但印尼政府以国家安全和外交立场为由,拒绝对方入境。
![]()
结果,国际奥委会(IOC)雷霆出手:终止与印尼申办任何奥运赛事的对话,并建议所有国际体育组织,今后不得在印尼举办比赛。一句话,你别想再办国际大赛了。
听起来很正义:体育不该有国界,运动员不该因国籍被拒。可问题是,这套“普世原则”,怎么从来不是一视同仁?
![]()
还记得俄罗斯吗?当年被全面禁赛,运动员只能以中立身份参赛,国旗、国歌全被抹去。理由是“系统性操纵反兴奋剂体系”。
可如今印尼这事,性质完全不同,它没说不让以色列运动员上场,也没在赛场上搞歧视,而是作为主权国家,行使自己的签证审批权。
![]()
结果,IOC二话不说,直接“斩草除根”,连未来办青奥会的机会都给你掐断。
这不叫“维护体育精神”,这叫双标执法。
就像小区物业规定“所有住户都能自由进出”,可偏偏对某一家说:“你不许进,否则全家人以后不准用公共花园。”
问为什么?答:因为你家支持某个政策。
这合理吗?显然不。可更荒唐的是,隔壁那家明明违规装修、私搭乱建,物业却睁只眼闭只眼,只对这一家狠罚到底。
IOC的逻辑,正在于此。它嘴上说着“体育无国界”,可一旦涉及地缘政治,立刻换一套标准。对某些国家,可以“特殊对待”;对另一些国家,则必须“零容忍”。这种选择性执法,早已不是第一次。
更何况,印尼的决定正当合理。这个国家没有与以色列建交,国内宗教与民意因素复杂,强行让以色列运动员入境,可能引发大规模抗议甚至动荡。
![]()
这不是简单的“欢迎与否”,而是牵涉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大决策。一个国家有没有权利基于自身情况决定谁可以入境?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所谓“主权”岂不成了一句空话?
IOC当然希望体育远离政治。但现实是,体育从来就不是真空里的游戏。从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遭抵制,到近年各种赛事中的政治符号争议,体育与政治的纠缠从未停止。与其假装清高,不如承认现实:完全“去政治化”本就是幻想。
真正的问题在于:当规则只用来约束弱者,而强者可以无视规则时,公平就成了笑话。
![]()
IOC这次处罚,看似强硬,实则短视。它打击的不是一个运动员,而是一个国家未来十年的体育发展机会。
印尼青少年原本可以通过承办大赛开阔眼界、提升水平,如今这些可能性被一纸禁令彻底封死。受伤的,终究是无辜的普通人。
更讽刺的是,IOC一边强调“包容”,一边却用最不包容的方式施压。它要求印尼派代表,去瑞士总部“谈话”,摆明了是“听训”,而非平等对话。
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哪里还有“奥林匹克精神”中“团结、尊重”的影子?
体育的魅力,在于它能跨越分歧,连接人心。但实现这一点的前提,是相互理解,而不是单边审判。如果你真要捍卫“人人可参赛”的原则,那就该从对话开始,而不是一上来就砸饭碗。
否则,这面写着“和平”与“团结”的五环旗,迟早会被世人看穿:它遮不住偏见,也包不住公正,它就是一面随时可以被西方踩在脚下的膏药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