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人名地名皆是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陈阳啊,公司就是你的家,现在家里出事了,你得回来帮一把。”
电话那头,王总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喘息,听着特别真诚。
我拿着手机,没说话,只是看着窗外漆黑的夜。
他等了几秒,没等到我的回应,终于装不下去了。
“你快回来,带人把系统恢复了。我知道你有办法。这事儿……对外就说是你当初留下的技术隐患,李伟经验不足没发现。你回来签个字,把这锅背了,我给你双倍年薪,再加5%的期权!”
听到“背锅”这两个字,我突然笑了。
笑出了声。
我没回他一个字,直接挂了电话。
然后,我打开电脑,点开了一个我以为永远不会再碰的文件夹。
我知道,游戏开始了。
01
我叫陈阳,三十五岁,一个写代码的。
在“创辉科技”干了整整八年,混到了技术总监的位置。
说白了,就是公司里所有技术活的头儿,出了问题第一个被拎出来骂的那种。
老板叫王振华,我们都叫他王总。
他不是技术出身,搞销售的,一张嘴能把稻草说成金条。
他最喜欢在开会的时候,拍着我们的肩膀说:“兄弟们,公司就是我们的家,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等公司上市了,人人都是千万富翁!”
那时候,我信了。
现在想想,真是可笑。
矛盾的爆发,是因为一个叫“天穹”的项目。
这是公司的命根子,是王总准备拿去忽悠下一轮投资的关键产品。
为了这个项目,我们整个技术部连续加了三个月的班,会议室的灯就没在半夜两点前熄过。
我带着团队,好不容易啃下了最难的技术骨架,系统眼看着就要成型了。
就在这时候,王总出幺蛾子了。
那是一个周一的项目例会,满满一会议室的人,个个顶着黑眼圈。
王总春风满面地走进来,清了清嗓子。
“兄弟们辛苦了!今天有个好消息要宣布。为了给公司‘降本增效’,我找到了一个更好的替代方案,可以把我们项目目前使用的数据库换掉,一年能省下好几十万呢!”
![]()
他说着,朝PPT遥控器按了一下。
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我从没听说过的数据库名字。
我当时脑子“嗡”的一声。
做技术的都知道,数据库是整个系统的“心脏”,你说换就换?还是换个没听过的“野牌子”?
这不是开玩笑嘛。
我没忍住,当场就站了起来。
“王总,不能换。”
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
我没管那些,盯着王总继续说:“这个数据库我查过,是个小作坊在国外一个开源项目上改的,连个正经的社区都没有。它有三个致命问题:第一,不稳定;第二,有已知的安全后门;第三,处理不了我们设计的高并发数据量。现在看着没事,半年之内,只要用户数据一多,整个系统百分之百会瘫痪。”
我把话撂那了,语气很重。
我以为,我把风险说得这么明白了,他总该听进去了。
可我错了。
王总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
他慢悠悠地端起茶杯,吹了吹上面的茶叶。
“陈阳啊,别这么死板嘛。”他抬眼看着我,笑呵呵地说,“技术是为人服务的,要算经济账。几十万不是小数目,能省则省。再说了,我们也要相信新事物,给年轻人一些机会嘛。”
我愣住了。
“年轻人”?什么意思?
我顺着他的眼神看过去,看到了我的副手,李伟。
李伟,二十八岁,我一手带出来的徒弟。
技术不错,脑子也活,就是有点急于求成。
此时此刻,他正低着头,手指紧张地搓着裤缝,一言不发。
但我清清楚楚地看到,就在刚才,他和王总交换了一个眼神。
一个我当时没看懂,但后来让我恶心了很久的眼神。
那天的会,不欢而散。
02
第二天,公司内部邮件就发下来了。
“经公司研究决定,为加快‘天穹’项目进程,特成立‘敏捷优化小组’,由李伟同志担任组长,全面负责新数据库方案的测试与落地工作。”
邮件里,对我的职位和职责,一个字都没提。
我被架空了。
这还只是个开始。
接下来的一周,我手下的核心骨干,一个个被叫去谈话,然后被调进了李伟的“敏捷优化小组”。
我的办公室,从原来人来人往,变得门可罗雀。
我这个技术总监,成了一个每天上班只能对着电脑屏幕发呆的“光杆司令”。
同事们在走廊上见到我,眼神躲躲闪闪,然后绕着道走,像是在躲一个瘟神。
我忍了一个星期。
最后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我拿着一份我熬了两个通宵写的、长达十页的风险评估报告,敲开了王总办公室的门。
这是我最后的努力。
“王总,我还是认为……”
我的话还没说完,王总就笑着站了起来,从办公桌后绕出来,亲热地拍着我的肩膀。
“哎呀,陈阳,你就是太悲观了,要对年轻人有信心嘛!”
他接过我手里的报告,看都没看,随手就放在了旁边的茶几上,还被他自己的茶杯压住了一个角。
“这样吧,”他看着我,脸上的笑容无比“真诚”,“你最近为了项目也累坏了,公司给你放个长假,好好休息一下。项目这边,就让李伟先顶上,你也好带带新人嘛。”
我看着他那张虚伪的脸,听着他那句比刀子还伤人的“带带新人”,心里最后一丝温度也彻底消失了。
这不是劝退,这是羞辱。
他不是在赶我走,他是在告诉我:你,陈阳,已经没用了。
我点点头,没再多说一个字。
我笑了笑,转身走出了他的办公室。
第二天一早,我把辞职报告放在了HR的桌上。
HR一个电话打给王总,不到五分钟,流程就走完了。
王总爽快地批准了,还特意交代HR,要给我办一个风风光光的“欢送会”。
欢送会就在周五下午。
王总当着全公司的面,举着酒杯,大声赞扬李伟“年轻有为,技术精湛,勇挑重担”,是公司未来的希望。
然后,他话锋一转,意有所指地看了我一眼。
“当然,我们也要感谢陈阳总监过去八年的辛勤付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嘛,有时候,一些老的思想、老的框架,确实会阻碍我们的发展。创新,才是我们‘创辉科技’的灵魂!”
底下响起一片稀稀拉拉的掌声。
李伟站在王总身边,端着酒杯,脸涨得通红,不敢看我。
我看着眼前这滑稽的一幕,突然觉得特别没意思。
我拿起桌上那杯为我准备的红酒,一口喝完。
然后把杯子重重地放在桌上,发出“砰”的一声。
在所有人错愕的目光中,我转身就走,头也没回。
走出公司大门的那一刻,我回头看了一眼这栋我奋斗了八年的写字楼。
我知道,这事儿没完。
好戏,还在后头。
03
离职后的第一个月,我过得像个废人。
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对着天花板发呆。
我投了几份简历,但都石沉大海。
这个圈子太小了,我在“创辉科技”待了八年,竞业协议签得死死的。
一些小公司我看不上,大公司又对我这种“被优化”出来的老将心存疑虑。
高不成,低不就。
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我真的错了?是不是我太固执了?跟不上时代了?
那种自我否定的感觉,比被王总当众羞辱还难受。
就在我快要扛不住的时候,李伟给我发了条微信。
只有五个字。
“师父,对不起。”
我盯着那五个字看了很久,然后把手机锁屏,扔到了一边。
我没回。
对不起?如果对不起有用,还要警察干嘛。
从那天起,我不再关注招聘信息了。
我开始通过一些还在“创辉”的老同事、老朋友那里,零零星星地打听“天穹系统”的消息。
他们说得都很隐晦,毕竟还在人家的屋檐下。
“项目进展神速,李总监太牛了!”
“听说下周就要开始内部测试了,王总可高兴了。”
但从他们偶尔泄露的只言片语中,我还是捕捉到了一些危险的信号。
“就是……数据读写的时候,偶尔有点慢。”
“前两天测试的时候,有个用户的账号数据莫名其妙地回到了前一天的状态,不过李总监说很快就解决了。”
听到这些,我心里冷笑。
慢?回档?
这不就是我当初在报告里写得清清楚楚的,那个便宜货因为处理机制有缺陷,在高压下必然会出现的“数据拥堵”和“写入丢失”现象嘛。
李伟解决的办法,我用脚指头都能想到。
无非就是加缓存、做冗余,拆东墙补西墙。
这些小把戏,在低强度测试下或许能蒙混过关。
可一旦上了真正的战场……
我没再问了。
我在等。
等一个必然会到来的电话。
这个电话,比我预想的来得还要快。
![]()
半个月后,一个周四的深夜。
那天晚上我刚看完一部老电影,正准备睡觉。
手机突然响了,是一个陌生的号码。
我接了起来。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嘈杂的争吵声和键盘的敲击声。
“陈阳!快!快告诉我,数据库的底层日志文件在哪?索引文件损坏了,我们找不到恢复点!”
是李伟。
我沉默着,听着他语无伦次的哀嚎。
“师父……求求你……算我求你了……投资方的人就在旁边看着……整个系统都崩了……所有数据都读不出来了……王总快疯了……”
我还是没说话。
我能想象到那个场面。
投资方来访,要求进行一次全功能、高并发的压力测试。
这对于任何一个系统来说,都是一场大考。
而他们,用一个“三无产品”组装的“心脏”,去迎接这场考试。
结果可想而知。
测试开始不到十分钟,廉价数据库不堪重负,瞬间死锁,接着就是海啸般的数据错乱。
李伟和他那个“敏捷优化小组”,肯定手忙脚乱地试图紧急修复。
他们可能尝试了强制重启,或者用了什么不靠谱的修复脚本。
结果,触发了那个开源方案最深层的、连它的开发者都未必搞得清楚的BUG。
最终,导致了索引文件的彻底损坏。
这就好比一本书,内容还在,但目录被烧了。
你再也找不到任何一页在哪。
整个“天穹系统”,几个月的心血,几百万的投入,在这一刻,变成了一堆谁也读不懂的垃圾数据。
项目不是延期了,是直接“猝死”了。
“师父……你说话啊……”李伟的声音带着哭腔。
我轻轻地笑了笑,说出了我离职后对他们说的第一句话。
“我早就不是你师父了。”
说完,我挂了电话。
拉黑。
世界清静了。
我以为这事儿就这么结束了。
没想到,一个小时后,夜里十一点。
又一个陌生号码打了进来。
我鬼使神差地接了。
![]()
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
然后,传来了王振华的声音。
他的声音不再是平日里那种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的感觉,充满了压抑的疲惫和一丝无法掩饰的颤抖。
“陈阳啊,是我,王振华。”
“嗯。”我应了一声。
“公司就是你的家,”他开始打感情牌了,“现在家里出事了,你得回来帮一把。”
我拿着手机,没说话,只是看着窗外漆黑的夜。
“家”?
把我像垃圾一样扫地出门的时候,怎么没想过这里是我的家?
他等了几秒,没等到我的回应,终于装不下去了。
语气也从“温情”变成了赤裸裸的“交易”。
“你快回来,带人把系统恢复了。我知道你有办法。这事儿……对外就说是你当初留下的技术隐患,李伟经验不足没发现。你回来签个字,把这锅背了,我给你双倍年薪,再加5%的期权!”
听到“背锅”这两个字,我突然笑了。
是一种冰冷的、彻骨的笑。
我终于明白,在这个男人眼里,我到底算什么。
我是一个工具。
有用的时候,拿来攻城拔寨。
没用的时候,一脚踢开。
现在,系统崩了,他又想起了我这个工具。
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是用来“背锅”的。
只要我签个字,承认是我当初的设计有问题,那他强行更换廉价方案的愚蠢决策,就可以被完美掩盖。
李伟的无能,也可以被解释为“经验不足”。
所有的责任,都在我这个已经离职的“前总监”身上。
而他王振华,依然是那个英明神武、只是被下属坑了的完美老板。
至于我?
我拿了钱,背了锅,在这个行业里,名声就彻底臭了。
一个在核心项目上留下重大技术隐患的架构师,谁还敢用?
好一招“一石二鸟”。
好一个王振华。
“陈阳?你听到了吗?条件可以再谈!”王总的声音急切起来。
我没回他一个字,直接挂了电话。
手机又响了几次,我没再接。
我站起身,走到书房,打开了我那台加密的笔记本电脑。
输入了一长串复杂的密码后,我点开了一个我以为永远不会再碰的文件夹。
文件夹的名字,叫“天穹纪要”。
我知道,摊牌的时候到了。
游戏,正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