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正式脱离欧盟以来,英国与欧盟的关系便陷入了长期的博弈与拉锯。
近期,英国政坛却出现了显著的态度转变,以工党为首的英国政府高层频频释放与欧盟 “重修旧好” 的信号,财政大臣甚至公开将国内经济困境归咎于脱欧。
但欧盟方面始终保持着冷淡克制的态度,并未对英国的热情做出积极回应。
英国的主动示好能否打破英欧关系的僵局?
![]()
脱欧后麻烦不少
英国之所以突然展现出与欧盟拉近关系的迫切姿态,核心动因源于脱欧后持续发酵的经济困境与迫在眉睫的政策挑战。
数据显示脱欧以来英国GDP累计损失已超过4%,贸易额较脱欧前年均下降约6%。
制造业PMI 指数多次陷入收缩区间财政大臣雷切尔・里夫斯的表态并非空穴来风,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脱欧导致的贸易成本增加使英国出口企业每年多支出超100亿英镑,大量依赖欧盟市场的中小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
国内通胀高企、税收增加等问题引发民众不满,反对党及脱欧派代表人物奈杰尔・法拉奇领导的势力借机造势,给工党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压力。
除了经济层面的倒逼,政策层面的时间节点也加剧了英国的紧迫感。
欧盟即将于2026年1月生效的碳边境调节机制,将对钢铁、玻璃等碳密集型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而英国此类产品对欧盟出口占比高达30% 以上,一旦未能达成相关协议,相关产业将面临毁灭性打击。
在防务领域,欧盟新推出的 “欧洲安全行动” 基金首轮50亿欧元的合同投标即将截止,若英国错失此次机会,不仅将失去重要的防务合作平台,还可能被排除在欧洲核心安全体系之外。
![]()
欧盟对英国的冷淡态度,源于双方尚未解决的实际分歧,在具体谈判议题上,监管对齐问题成为最大绊脚石。
欧盟坚持的规则
坚持要求英国在基因编辑、食品标准等领域完全遵循欧盟规则,而英国方面则希望保留一定的政策自主权,这种分歧在农业领域尤为突出。
此前英国欧盟关系大臣尼克・托马斯 - 西蒙兹宣称已 “敲定” 农业协议的说法被证实为误报。
在备受关注的青年流动计划中,双方在参与费用、人员配额等细节上的谈判陷入僵局,欧盟提出的每年 5 亿欧元参与费用要求,让本就财政紧张的英国难以接受。
![]()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欧盟各国对英国脱欧后的发展持警惕态度。
随着欧洲多国民粹主义政党崛起,各国政府面临着减少对布鲁塞尔顺从的国内压力,若让英国在脱欧后实现经济蓬勃发展,可能会引发更多国家的脱欧效仿。
面对欧盟的冷淡回应,英国政府试图通过更激进的让步寻求突破。
有消息显示,英国正考虑在化工、汽车等关键产业实施 “规则自动同步” 机制,即自动采纳欧盟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贸易规则,这一举措较里夫斯在野时的提议更进一步。
![]()
同时英国在渔业领域做出重大妥协,2024年5月与欧盟签署的长期渔业协议中,英国放弃了部分海域的渔业资源主导权,以换取欧盟在其他领域的谈判善意。
此外英国还加大了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合作力度,主动提出参与欧盟的氢能联盟计划,希望借助能源合作打开谈判突破口。
欧盟委员会最新发布的贸易政策评估报告中,并未将英欧关系升级列为优先事项,反而强调 “英国需承担脱欧带来的全部后果”。
在欧盟内部投票机制中,德国、法国等核心成员国对英国的提议均持否定态度,认为英国的让步仍未达到欧盟的核心诉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