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上海解放,时任三野20军参谋长的蔡群帆总算得了几天假,心里头就一个念头:回家看看娘。自打当年参军离家,他就再没见过母亲,连她的消息都少得可怜。这十几年娘一个人过,真不知道受了多少苦。
可等他一路风尘仆仆赶回老家,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心一沉——家门紧锁,空无一人。他赶紧找村里乡亲打听娘的去向,可大伙儿你看我我看你,都说不清楚。战乱年月,人悄没声儿消失的事儿太常见了。难道娘已经不在人世了?蔡群帆越想越难受,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就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一阵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接起一听,对方说:“蔡参谋长,你母亲在军部等你呢!”
![]()
贫寒岁月:母子相依为命
蔡群帆参加革命不算早,1936年才开始给我党传递情报。这事儿跟他的家境有挺大关系。虽说他后来是独子,可他原本有个比他大五岁的哥哥。
哥哥七岁那年,一场风寒就把人带走了。他爹是个普通的绸缎店伙计,每个月挣的钱刚够一家人糊口,哪有钱给孩子治病?就这么一场不起眼的小病,硬生生夺走了瘦弱的孩子。
哥哥走后,蔡群帆成了家里的独苗,爹娘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他身上。可他爹身体一直不好,又舍不得花钱看病,在蔡群帆12岁那年也走了。从此,他就跟娘相依为命,娘靠做手工活挣钱养活他。
家里再穷,爹娘也没耽误他上学。爹走后,娘拼着命干活,也非要供他继续读书。蔡群帆知道这机会来之不易,学习格外刻苦。家里交不起电费,他就每天晚上蹲在路灯底下看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绩拔尖,还拿到了学杂费减免的待遇。
少年时的苦日子,让他看透了底层百姓被压榨的滋味。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来,他在学校带头参加反日活动。可学校不仅不支持,还随便安了个罪名,把他们这批进步学生全开除了。
![]()
被开除后,蔡群帆处境危险,找工作也四处碰壁。娘劝他换个学校继续读,可他实在不忍心再让娘操劳,小小年纪就扛起了养家的担子,一边打工一边自学。他当过工厂学徒,也做过国民党的调查员,可他性子刚直,不肯弯腰讨好,常被上级刁难。
投身革命:母子忍痛分别
从1936年起,蔡群帆开始在上海给我党传递情报。后来身份暴露,我党秘密安排他离开了上海。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上海成了前线。为了娘的安全,他连夜带娘回了老家,可自己没敢多待。
他跟娘说:“现在国家正难,我不能守着您尽孝。等我平安回来,您说啥我都听。”娘眼里含着泪,却笑着摆手:“你放心去,娘在家等你。”母子俩都清楚,这一别或许就是永诀,可谁都没点破,只把牵挂藏在心里。
蔡群帆走后没多久,老家就被日军占了。有人知道他是我党成员,就总去骚扰他娘,砸东西、逼问我军下落。娘就算知道也绝不会说,更何况她根本不知情。我党得知情况后,担心敌人丧心病狂伤害老人,当时蔡群帆已经在新四军前线打仗,组织不能让他在前方拼命,后方亲人却遭难,就悄悄把他娘转移到了山东根据地。
![]()
到了根据地,蔡群帆的娘杨秀珠也没闲着,重拾手工活手艺,主动参加支前工作。根据地的人都跟一家人似的,杨秀珠手艺好,做的军装、军鞋针脚细密耐穿,战士们衣服破了,她也主动帮忙缝补。看着这些年轻战士,她就想起自己的儿子,把所有的思念都缝进了一针一线里。
战场重逢:母子喜极而泣
杨秀珠就这么在根据地待到抗战胜利。后来根据地有人要去东北,她主动申请跟着去,继续在部队里做后勤。解放战争打响后,新四军先改编成华中野战军,后来又和山野合并成华野,在粟裕指挥下打了不少胜仗。
解放浙江后,十几年没回家的蔡群帆特别想娘,可还没等动身,上海战役就打响了。粟裕调集三十多万兵力解放上海,蔡群帆所在的部队是主力,他只能把思念压在心底,全身心投入战斗。
上海解放后,蔡群帆终于得了几天假,立马请假赶回老家,可没想到家门紧锁。就在他绝望的时候,军部的电话打来了。原来,四野大军入关后,杨秀珠跟着部队南下,如今已是四野的连级干部。四野路过上海时,她听说华野驻扎在这儿,知道新四军大多编入了华野,就找了陈老总想寻儿子。
![]()
陈老总一开始也不清楚情况,刚好旁边有个跟蔡群帆并肩作战过的战友,一眼就认出了杨秀珠说的儿子是谁。就这样,陈老总赶紧给蔡群帆打了电话。
蔡群帆赶到军部时,就看见娘正站在门口张望。十几年未见,母子俩对视片刻,眼泪瞬间涌了出来,紧紧抱在一起。自古忠孝难两全,有这样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是蔡群帆最大的幸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