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天气由凉转寒,万物趋向收藏。中医认为,此时自然界阳气收敛、阴气渐盛,人体应顺应“养收”之道。
此时的气候特点是寒与燥。一方面,昼夜温差加大,易引发感冒、关节疼痛等问题;另一方面,秋燥愈发明显,可能导致口鼻干燥、咽干咳嗽、皮肤干痒、大便干结等。
民间有说法,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冬天补养像是“临阵磨枪”,而这霜降时节进补,那可是给身体打底子的黄金期。霜降时节,再忙也得记得“吃3宝,做1事”。
第一宝:羊肉——暖中补虚,开胃健力
![]()
《本草纲目》中这样描述羊肉:“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
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
古代时期的羊肉,不仅常为席面上的“座上宾”,还常与中药搭配制成药膳以供治疗,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以当归、生姜依配比入羊肉汤,便可温中补血,祛寒止痛。
第二宝:板栗——养胃健脾,补肾强筋
![]()
板栗俗称栗子,在民间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这个时节,糖炒栗子的香味总是飘满大街小巷。
栗子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栗子仁香软美味,即可蒸煮,还可以糖炒,更是可以煲汤,做甜点,有着独特的香味,对脾胃和肾都特别好,还能缓和腰腿无力的问题。
第三宝:柿子——润肺止咳,清热生津
![]()
民间俗语常说“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因此,霜降吃柿子成为了不少地区的习俗之一。
中医认为,柿子性味甘、涩、寒,入脾、胃、肺经,有清热润燥、生津止渴、养阴止血之功。对秋冬季容易出现的口干舌燥、咳嗽有痰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但记住,柿子性寒,不要空腹吃,一次也别吃太多哦。
做1事:晒太阳
霜降之后,寒、燥、郁成为影响健康的三大关键。特别是防秋寒尤为重要,一旦寒气从体表入侵,不仅会引发感冒,还可能导致经脉气血凝滞,引发关节疼痛、肠胃不适。霜降后人体易阳气不足,晒太阳(晒背)有助于温通督脉,补充阳气,驱散寒邪。
每天上午10点或下午2点左右,阳光温和,选择避风处,背对阳光坐10分钟,感到背部温热即可;随后双手搓热,用掌心摩擦后腰的肾俞穴(约与肚脐同高,旁开两指处),直至腰部发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