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坛又迎来了新首相,高市早苗。她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这本该是一件备受瞩目的事,但国际社会的反应却有些复杂。尤其是中国,其第一时间的表态,没有热烈的祝贺,而是冷静的回应,这背后传递的信号,确实耐人寻味。
在高市早苗当选首相的当天,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日本共同社的记者自然问到了中方的看法。发言人的回应非常简洁:“我们注意到有关选举结果,这是日本内部事务。”随后,话锋转向了对中日关系的原则性阐述,强调中方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希望日方能与中方相向而行,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各项原则,特别是要“信守在历史、台湾等重大问题上的政治承诺”,并维护双边关系的政治基础。
![]()
如果我们把这段回应,与同一天中方对玻利维亚新总统当选的即时祝贺进行对比,就能明显感受到一种“温差”。对玻利维亚,中方表达了祝贺和美好祝愿;而对日本新首相,则是“注意到”和原则重申。这种外交辞令上的差别,往往真实地反映了国家间关系的实际温度。它表明,中方对高市早苗上台的态度是审慎的,甚至带有明确的保留。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就在于高市早苗其人及其一贯的政治主张。
高市早苗在日本政坛以保守和强硬著称,其政策理念被一些媒体形容为“女版特朗普”。更值得关注的是,她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和民族感情的一系列问题上,有着大量负面记录。
她曾多次发表抹黑中国的不实言论,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铁案,大肆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在至关重要的台湾问题上,她屡次发表错误言论,挑战一个中国原则。此外,她不顾中国等受害国人民的感情,多次以内阁大臣的身份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最近一次甚至是在今年的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日。她还主张修改日本的和平宪法,意图将自卫队升格为“国防军”。
这些言行,严重违背了中日之间四个政治文件所确立的原则和精神,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损害了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因此,对于一个有着如此鲜明反华标签的政治人物上台,中方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按照常规外交礼仪给予热情洋溢的祝贺。那份冷静的回应,本身就是一种明确的态度:中方在密切关注,并划出了清晰的底线。
有分析将中方的这次表态称为“雷霆一击”。这里的“雷霆”,并非指言辞上的激烈咆哮,而是指其内容的份量和警示意味。在看似平静的表述中,中方清晰地指出了关键所在——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
![]()
“信守在历史、台湾等重大问题上的政治承诺”这句话,是直接说给高市早苗及其新政府听的。这相当于在第一时间提醒日方,尤其是提醒这位新首相:在这些原则性问题上,日本政府是有过郑重承诺的,不要试图逾越红线,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中方没有进行预判性的指责,而是基于对方过去的言行,提出了明确的期望和要求。这是一种既保持外交礼节,又立场坚定的做法。
面对高市早苗这样一个政治人物上台,中日关系的未来无疑充满了不确定性。理论上存在几种可能:一是高市早苗在执政后,基于现实和国家利益的考量,调整其极端保守的立场,转而采取更为务实和合作的对华政策。但这种可能性在观察家看来微乎其微,因为其政治底色已非常牢固。
二是新政府在对华政策上保持相对克制,避免最激烈的挑衅行为(如首相正式参拜靖国神社),使中日关系维持一种“不好不坏”的僵持状态,等待下一次政治变动的机会。
![]()
最令人担忧的第三种可能,则是高市早苗将其竞选时的主张付诸实践,强力推进修宪扩军,并在历史、台湾等问题上持续挑衅。如果选择这条路,必将导致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困难,甚至引发新的地区紧张。正如一些国际媒体所评论,她的目标可能是将日本打造为所谓“印太地区”的反华支点,这无疑会带来巨大的外交风险。
然而,今天的中国拥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和综合国力来应对挑战。中方的反应已经表明,我们不会因为日本领导人的更迭而自乱阵脚,也不会因为对方的强硬姿态而退缩。中日力量对比已今非昔比,一个敌视中国的日本领导人,固然会给两国关系带来波折,但无法阻挡中国发展的步伐,更不可能动摇中国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决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