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福特号航母都没有形成战斗力,为什么还要强行服役?折射出了美国海军的哪些问题?
![]()
前段时间,懂王参加了美国海军建军250周年的纪念仪式,海军将领们也是煞费苦心,努力让大统领玩的尽兴,防空导弹当烟花放,尽显豪奢。但是细心的朋友会发现,被撞的尼米兹级航母“杜鲁门”号这么长时间依旧没有修好,海军用一面旗进行遮挡,实在是欲盖弥彰,这显示了美国海军当下的困境。
![]()
本来,这艘尼米兹级航母已经到了服役年限,应该退役了。老船下,新船上,可是这新上来的船它不靠谱。这里所说的新船就是号称世界第一的福特级航母。
福特级航空母舰项目,正式立项于1996年,从1981年里根上台以后,美国就开始加速去工业化,十几年时间老底还有,加上苏联的倒台给美国吸了一口老血,因此美国在这个阶段制定的武器研发标准都非常自信。
![]()
当时,美国海军要打造一款引领21世纪海战的新一代核动力航母,其所设定的技术指标极高,要全面超越以往的尼米兹级航母。国防部要求,新航母要采用全新的A1B型核反应堆,其发电能力和功率要大幅提升,而且能连续运行20年不需更换堆芯。
还要使用电磁弹射系统,比传统的蒸汽弹射器效能更高、维护更少,并能弹射更多种类的舰载机。同时要高度自动化,弹药输送配备专门的升降机,这样可以减少舰员编制。
![]()
这样一个宏伟计划,美国国会大笔一挥,居然通过了。首舰的研发与建造总预算为137亿美元。该舰的承建工作由美国唯一能建造核动力航母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负责,背后是一大批军工复合体和研究机构。
“一鲸落而万物生”,一艘全新的福特级航母可以奶活一大批军工企业。这个思路的确是对的,但是执行的很差。
福特号的建造过程本身就不科学,建造这样的巨舰,通常应该先论证,然后拿出设计方案和图纸,接着再进行小范围的工业摸底,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
福特号航母则不是按照这个套路来,开工后边建造,边修改,建造过程中有了新点子再阶段性推倒重来。就这样反复折腾,2005年开工到2017年才下水,整整用了12年。参考一下中国的福建号航母,2018年建造2022年下水,只用了4年时间。
在美国那边,拖的越长,军工企业钱拿的就越多。整个项目超预算,建造费用超了近24亿美元,算上研发、海试等杂七杂八的费用,福特号到目前已经花了170多亿美元,相当于福建舰的两倍多。
![]()
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福特号至今都没有形成战斗力。F35C弹射不了,只能弹F18,还不能满弹满油,整体战斗力还不如尼米兹级航母。
问题就出在电磁弹射上,美国这套电磁弹射系统使用的是中压交流电,利用惯性飞轮储能。这个系统可靠性极差,按照当初设想,四条弹射轨道相互独立,但是实际上共用一套核心组件,一旦坏了,四条全部不能工作。
![]()
按照设计指标是弹射4166次出现1次故障,结果是181次出1次故障,这两年通过优化改进也只能做到每弹射400次出现1次故障。这个数据依旧拉胯,而且弹射测试的还不是真机,是配重小车。
另外,福特号航母的弹射系统目前只能弹射25吨级别的,F35C吨位太大了。目前,F35C只能在尼米兹级航母上用蒸汽弹射起飞。最尴尬的是,福特号现在想改回蒸汽弹射也行不通了,因为搞蒸汽弹射的那个厂家已经倒闭了!
![]()
为什么会这样?
体制上的原因是根本,很多人觉得美国军事装备包给私企是市场经济,有竞争最终会拿出好的产品。实际上各巨头形成了行业垄断,想着法从国会那要钱,但是就是不干实事。
美国造船业急剧萎缩,本土工人素养不够,支撑不起造船业。当下美国正准备让韩国来帮其重振造船业,还要用本国工人,这事估计最后也成不了。
![]()
政策朝令夕改,今年的美国反对去年的美国,昨天签的协议和今天有什么关系?钞票是自己印的,自家海军工资却发不出来,大总统用AI制作自己开着飞机向群众投射大便,已经抽象成这样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