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秋意渐浓,道路两侧栾树的红粉果实已缀满枝头。采访车一路穿行,窗外景致从绿意田野渐变为现代化工业园区。10月14日,向“新”而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一行抵达陕西渭南,实地探访当地工业绿色发展的实践成果。
转黑育绿强产业
氢能,已成为全球降碳进程中的重要领域,各国纷纷加码布局;我国更在2022年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将氢能产业提升至国家能源战略高度。
记者走进韩城市龙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了解到陕西旭强瑞清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旭强瑞”),正是陕西氢能产业的“先行者”。“我们是陕西省第一批氢能产业链联盟企业,从2020年就锚定氢能赛道了。”旭强瑞行政总监杜晓艳介绍,其母公司陕西海燕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深耕传统煤炭能源,而旭强瑞则扛起新能源转型重任,如今已初步构建 “制氢、储氢、加氢、用氢” 全产业链。
![]()
图为陕西旭强瑞清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氢燃料电池堆。中国经济网 贾佳/摄
“绝对零碳环保,噪音非常低,排放物只有水,没有任何污染气体。”杜晓艳介绍的氢燃料电池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在陕西省内首个加氢站,几辆氢燃料电池重卡正排队加氢。“传统燃油卡车每跑10万公里,大约排放130吨二氧化碳,咱们的氢燃料重卡完全零排放。”旭强瑞总经理王进辉的话掷地有声。
值得一提的是,旭强瑞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堆,实现了陕西本土氢燃料电池堆研发及生产“零的突破”,2023年西北首条全自动化氢燃料电池堆生产线投产,更为全省氢能多场景应用按下“加速键”。
今年 10 月底,在园区45辆氢能重卡稳定运行的基础上,搭载企业自研新一代氢燃料电池堆核心技术的氢能重卡将正式上线,这款重卡续航达600公里左右,可覆盖园区至陕北、山西的长途运输,进一步拓宽氢能应用场景。
变废生宝促循环
在“双碳”目标与循环经济理念的引领下,韩城昇隆循环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昇隆循环”)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绿色发展路,其钢渣资源化利用的实践成果尤为亮眼。
“我们是国内首家实现钢渣全利用的企业,整个过程不产生任何废物,从根本上解决了钢铁企业固废资源化利用的难题。”昇隆循环党支部副书记杨少锋的话语中满是自豪。
依托自主技术,昇隆循环以钢渣、高炉矿渣为原料,可年产112.5万吨G95级钢铁渣粉、37.5万吨S95级矿渣粉。这些产品作为水泥混合材和混凝土掺合料,能等量替代150万吨水泥,这意味着投产后每年可节约9.93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25.8万吨、二氧化硫2382.6吨,真正实现“变废为宝”,既消化了工业固废、节约了资源,又产出了性能优良的绿色建筑材料。
![]()
图为韩城昇隆循环产业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中国经济网 王蒙/摄
支撑这一成果的是昇隆循环全国首创的干法钢尾渣处理系统,能在粉磨过程中精准分离钢渣中的活性物料与惰性物料,且全程无额外废弃物产生,最终达成钢渣100%资源化利用的目标。眼下,昇隆循环的产能升级项目正加速推进,新建一条60万吨/年矿渣粉生产线、一条25万吨/年钢渣粉生产线,同时搬迁建设一条60万吨/年矿渣粉生产线及配套辅助系统。
“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今年年底将陆续进入调试与试生产阶段。”杨少锋透露,全部项目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2.5亿元,年均利税约2200万元。“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全国钢渣处理与综合利用的示范生产线,未来在全国推广这一模式,最终推动全国10亿余吨钢渣全部实现综合利用,为循环经济发展贡献‘昇隆方案’。”
驭风造绿显担当
作为中国交建在西北地区的高端装备制造核心企业,中交天和西安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天和西安装备”)在响应《“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方面,通过新能源装备制造与服务,助力绿色低碳产业链升级。
“风电装备的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是向绿色低碳目标的坚定迈进。”中交天和西安装备新能源分公司副总经理徐绍祥站在白水高新区的生产车间内向记者介绍道。公司致力于风电塔架技术的迭代升级,计划率先采用强度更高的Q500钢材制造塔架,以满足更大功率风电机组的安全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低风速区域开发的钢-混凝土混合塔架(高度已达160米)已获得中国船级社认证,此类创新结构能在保证强度的同时降低成本,并将低风速区发电效率提升15%以上。“陕西部分区域风速条件有限,我们的混合塔架能让‘弱风’变‘强电’。”徐绍祥说道。
![]()
图为中交天和西安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的风电塔筒车间。中国经济网 王蒙/摄
截至2023年底,公司生产的塔架已支撑起2800兆瓦的风电装机容量,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600万吨,为优化能源结构、节约标煤做出直接贡献。
制造环节的工艺革新同样诠释着“绿色智造”的内涵。车间内,无碳弧气刨工艺正在风电塔筒焊接中发挥作用,彻底改变了传统工艺需反复清根、打磨的弊端。“传统碳弧气刨不仅增加焊工劳动强度,产生的粉尘还会污染车间环境。”徐绍祥表示,新工艺省去碳刨环节后,不仅施工效率提升,施工成本降低,更从源头杜绝了烟尘污染,实现焊接过程的清洁化生产,适用于目前陆上各类机型风电塔筒的焊接。
静脉工业护青绿
走进光大环保能源(富平)有限公司厂区,生活垃圾堆成山令人震撼,但意外的是,空气中并无一丝异味。“因为垃圾舱内维持着负压状态,确保了环境清新。”公司工作人员徐瑶笑着解释。
![]()
图为大环保能源(富平)有限公司的垃圾舱。中国经济网 贾佳/摄
在这里,每天600吨生活垃圾进入垃圾舱,通过抓斗放入炉排焚烧,产生的烟气脱酸反应后,严格执行欧盟标准排放,蒸汽带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渗滤液处理后产生的水全部回用,实现零排放;炉渣制成环保砖、路基材料等,实现综合循环利用;飞灰经螯合稳定化处理后安全填埋,真正实现"一进四出"(进垃圾、出电、出热、出建材、出无害残渣)的资源化利用,每一个环节都藏着自主研发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系统。
在控制室内,巨大的电子屏幕实时显示着焚烧炉温度、烟气排放指标等数据,工作人员随时关注各个指标的状况,有异常及时调整,保证生产的稳定运行。据了解,2021年公司被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评为省级规上工业企业,并列入渭南市大气环境重点排污单位名录。通过垃圾焚烧发电,富平县实现了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对改善生态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起到显著提升作用。(中国经济网记者 贾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