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全运会男篮的热身赛虽然落幕,争议却一点没消停!明明是一系列备受期待的国际对抗,怎么转眼就被球迷集体举报“涉嫌欺诈”?这波操作,真的让人看不懂了。
事情是这样的:不少球迷冲着“美国男篮”“西班牙男篮”的名头,花高价买了球票。一开始虽然美国队输得有点惨,但场面还算精彩,大家也就忍了。可等到看西班牙队比赛时,眼尖的球迷傻眼了——这不就是之前那批美国球员吗?换身球衣,改个队名,又来打一场?同一批人,演两出戏,球迷直呼:“被当韭菜割了!”
![]()
花2700元看一场“换马甲”表演?难怪大家气炸。不少人直接举报投诉,要求退票,怒批主办方和球队“吃相难看”。一场热身赛,怎么就演变成信任危机了呢?
那么问题来了:广东男篮会不会因此被重罚?从规则上看,他们可能只是“背锅侠”。这类比赛通常由外包公司操盘,负责找对手、报备流程。所谓的“美国队”“西班牙队”,根本不是正牌国家队,只是起了个响亮名字的临时球队——球员怎么换、怎么组,主办方确实有操作空间。
![]()
说白了,这就是钻了规则的空子。从报备程序看,主办方可能完全“合法”。广东队作为参赛一方,责任有限,大概率不会受重罚。
但作为球队负责人,朱芳雨这次的选择,确实有点掉口碑。接这种“换汤不换药”的热身赛,对球队锻炼价值有限,反而消耗了球迷的信任。
![]()
说到底,体育比赛,真诚才是必杀技。靠“包装对手”来圈钱,短期或许能赚点门票,长期来看,丢的是人心。球迷不傻,他们愿意为热爱买单,但不接受被套路。
希望这起争议能给所有人提个醒:尊重球迷,才能赢得市场;珍惜口碑,才是长久之道。体育,不该变成一场“变装游戏”。
![]()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