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旅游报)
转自:中国旅游报
□ 王 砚
黄岗村坐落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西南部海拔780米的山岗上,迄今已有800余年历史。这里侗族风情浓厚,“抬官人”“赶坡节”“喊天节”等民俗闻名遐迩,有“男声侗族大歌之乡”之美誉。近年来,黄岗村不断挖掘民族特色文化,创新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逐步形成有生活、有生气、有生意的旅游产业,今年10月17日,黄岗村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传统村落“活”起来
420栋传统民居依山就势、错落铺展,5座侗族鼓楼巍然耸立,守护着村寨的宁静;一座风雨桥静卧溪上,连接着过往与当下,沿溪而立的510栋禾仓群,构成“禾晾文化景观”,成为黄岗村最具特色的文化地标。
“这些老房子都是‘会呼吸的文物’。”黄岗村党支部书记吴龙保说,村民沿用“杉木架构+小青瓦”工艺修缮建筑,每年按“修旧如旧”原则更换构件。
为保护传统侗族村寨风貌,黄岗村将建房规范纳入村规民约,实施风貌保证金制度,并制定了黄岗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消防安全对于传统村落的守护至关重要。10条防火隔离线、11个消防池、40余处蓄水塘、78个消火栓、372个智能监测点、30人组成义务消防队、晚12时后实行禁火制度……黄岗村已构建起“人防+技防+制度防”的立体防护体系。
“这套严密体系让黄岗村实现了30年零重大火灾,成为传统村落消防安全的示范样本。”吴龙保自豪地说。
而村里曾经闲置的传统禾仓,经过精心设计改造,既保留外观挂满稻穗的文化景观,又融入现代化设施,形成了独特的“禾仓宿集”民宿品牌。
上海退休教师李女士沉醉于民宿体验:“在百年禾仓里学做侗绣,听虫鸣看星星,这份宁静千金难换。”
近年来,黄岗村创新推行“党建+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中国旅游集团定点帮扶和多方资金支持,将传统禾仓改造为特色民宿。2024年村集体民宿收入达124万元,村集体分红覆盖全体农户,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激发了村民主动参与传统村落保护的内生动力。
“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年底还有分红,日子越过越好了。”黄岗村禾仓美宿店长陈禄敏说。
侗族魅力“靓”起来
如今的黄岗村,正以天籁侗歌为媒,向世界敞开怀抱。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黄冈村鼓楼下的篝火熊熊燃烧,十余名侗家汉子为游客演唱,无指挥无伴奏的男声侗族大歌如山涧清泉般自然流淌,多声部合唱震撼了在场的所有游客。
“太震撼了!就像大地的和声,直击心灵。”西安游客赵荻举着手机记录全程,“没想到能听到这样原生态的天籁之音,这趟旅行值了!”
侗族大歌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成龙看着满场观众欣慰地说:“这些年,收到太多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的赞许,我们的付出也得到了认可。”
为促进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黄岗村通过常态化传习展演、开发沉浸式体验、组织校内外教学活动等方式,提升侗族大歌吸引力。
2023年,黄岗侗族大歌队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并通过新媒体直播吸引数千万观众,极大地提升了黄岗知名度。吴成龙动情地说:“侗族大歌树立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今年,黄岗村还启动了非遗侗族大歌传承项目。项目以“歌养心·乐养人”为理念,聚焦侗族大歌的系统性保护与活态传承,通过创新传习展演模式、开发沉浸式体验,深化“非遗+研学+旅游”融合,构建文旅融合促增收长效机制。
同时,黄岗村还立足侗族文化根基,系统梳理民俗资源,突出打造以春耕、夏庆、秋收、冬年为核心的“四季民俗”品牌体系。
春季有农耕器具展、侗族摔跤节,夏季“6·15喊天节”热闹非凡,秋季的篝火晚会与长桌宴洋溢着丰收喜悦,冬季的“侗年”则传承着民族传统。
黄岗村积极拥抱数字时代,培育了“火塘姑娘”“侗家五郎”等本土自媒体团队。同时,黄岗村还借力“浪漫侗家七仙女”“村姑阿香”等州县百万级粉丝账号的影响力,内外联动,让侗乡民族文化广为传播。
产业经济“火”起来
金秋染透黄岗侗寨,糯香漫过层层梯田,10月18日,黄岗村香禾糯节如约而至。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共赴这场秋日盛宴,见证丰收喜悦。
喊天广场上,侗族大歌悠扬,芦笙舞步轻快,独特的香禾糯T台秀一展侗家风情。
村民吹响芦笙,结队前往糯稻田,一边采摘一边唱起侗族大歌,共庆丰收。许多游客加入队伍,亲手体验采摘,用镜头记录热闹场景。此外,寨门迎宾、侗家香扁米制作、侗家长桌宴、鼓楼篝火等活动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侗族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
以前,香禾糯是当地的口粮,现在,香禾糯成了当地“土特产”。“黄岗村巧妙地将香禾糯产业与节庆活动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非常有吸引力!”来自北京一所高校的张教授说。
“我们通过举办这些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香禾糯也更加畅销了。”村民吴玉贤说,来到黄岗村的很多游客会选择在村里住上两三天,体验这里的风土人情。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黄岗村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升级传统产业,依托千亩香禾糯种植基地和“稻鱼鸭”立体农业,开发稻田抓鱼、香禾糯采收等体验项目,将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
村里还建起千亩生态茶园,开发四季农事体验项目,并设立“直播助农示范村创客基地”,通过直播带货推广农特产品,带动户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交通的改善也为黄岗村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随着厦蓉高速、贵广高铁的开通,黄岗与外界的距离进一步拉近。黔东南州打造的“乡村旅游1号公路”侗乡旅游环线,更是将黄岗与周边传统村落串联起来,形成了互联互通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2024年,黄岗村旅游接待1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000万元。从深藏大山的传统民族村寨到入选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黄岗村为全球乡村可持续发展树立了典范,展现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可喜成果、澎湃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