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 年 8 月的黔北山区,夜色像浸了墨的棉絮,压得人喘不过气。三合镇那处隐蔽宅院的油灯下,卢杰、漆文彬等匪首的影子在墙上游走,他们攥着地图,声音压得极低,却掩不住眼底的阴狠 —— 要联合赵翔龙、晏子高等势力,成立反共总指挥部,把刚安定不久的黔北搅个天翻地覆。他们没料到,这份罪恶的密谋,早已被解放军 139 团的情报网捕捉,一场雷霆剿匪战,正悄然酝酿。
![]()
139 团团长徐仲禹在作战会议上,手指重重敲在地图上的 “仁怀北部”:“趁他们还没抱成团,打!” 油灯把他的身影拉得很长,桌前的战士们眼神灼灼,连夜敲定的作战计划,像一张收紧的网,只等黎明撒向匪巢。
8 月 20 日天还没亮,群山间突然炸开炮火。解放军的冲锋号划破晨雾,139 团战士如出鞘利剑,直插土匪聚集的区域。那些临时拼凑的匪众,平日里仗着山高林密欺压百姓,此刻见解放军攻势凶猛,早没了往日的嚣张,丢了武器就往山林里钻,漫山遍野都是四散奔逃的黑影。五连和八连的战士们紧随其后,脚步踏过带露的野草,枪托撞着岩石,朝着桑木、二郎坝方向追去 —— 他们知道,漏网的土匪若 regroup,必成大患。
21 日的搜捕却落了空。战士们在山林里穿梭,拨开齐腰的灌木,只抓到几个吓得腿软的散匪。审讯室里,一个土匪哆哆嗦嗦交代:“大、大股的都往兴隆场跑了!” 消息传到连队,指战员们没歇口气,当晚就兵分两路:五连从二郎坝出发,八连从桑木启程,借着夜色往兴隆场赶。山路上没有灯,战士们踩着碎石,裤脚被荆棘划出道道口子,却没人吭声 —— 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土匪跑了。
抵达兴隆场时,已是后半夜。这个坐落在半山腰的村落,静得能听见山风穿过屋檐的声响,偶尔几声犬吠,更显寂寥。五连的搜索小组贴着墙根,挨家挨户排查,木门推开时的 “吱呀” 声在夜里格外清晰,可屋里空荡荡的,灶台上的锅还是凉的。“土匪跑了!” 班长低喝一声,刚要下令扩大搜索范围,村边一间茅草屋突然传来动静 —— 是土匪的鼾声!
战士们悄悄围过去,茅草屋的破洞里,能看见十几个土匪横七竖八地躺着,枪就靠在墙角。就在这时,一个土匪揉着眼睛出来起夜,刚抬头就瞥见村外的人影,吓得魂飞魄散,扯着嗓子喊:“解放军来了!快跑啊!” 屋里的土匪瞬间炸了锅,鞋都来不及穿,跌跌撞撞地往村后的大山逃。
“追!” 战士们立即冲上去,夜色里,双方的身影在崎岖山路上展开追逐。土匪熟悉地形,往陡峭的山坡上跑,战士们紧追不舍,裤脚沾满泥土,呼吸越来越粗重。眼看就要追上,山顶突然响起密集的枪声,子弹 “嗖嗖” 地从耳边飞过,几名战士中弹倒地。“停止追击,包围!” 连长咬着牙下令 —— 土匪早有埋伏,硬冲只会徒增伤亡。
天蒙蒙亮时,几个当地老乡牵着牛路过,见解放军围着山,主动上前搭话:“同志,这山上是李家寨,李正开的老巢!” 老乡指着山顶,语气里满是愤恨,“那恶霸在这儿修了三道墙,还有碉堡,易守难攻啊!” 战士们顺着老乡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李家寨盘踞在三县交界的险峰上,群山环抱间,高墙和碉堡的轮廓隐约可见,像一头蛰伏的野兽,等着吞噬靠近的人。
原来,李正开在这深山里经营多年,早就把李家寨打造成了 “铁疙瘩”。三道高墙足有两人高,墙上布满射击孔,碉堡里架着机枪,山下的沟壑里还埋了地雷。土匪们躲进这里,就是想靠着天险,跟解放军耗下去。
战士们围着山观察地形,阳光渐渐爬上山顶,照亮了山间的雾气。连长蹲在地上,用树枝画着地形图:“硬攻不行,得找突破口。” 老乡们也凑过来出主意:“后山有条小路,就是陡,只有采药的敢走!” 顺着老乡指的方向,战士们看到一条几乎垂直的山缝,杂草掩盖着仅容一人通过的石阶 —— 这或许就是拿下李家寨的关键。
一场更艰巨的战斗,即将在这险峰之上展开。而此刻,李家寨里的土匪还在沾沾自喜,他们以为凭着天险就能高枕无忧,却不知解放军战士们,早已在山脚下握紧了钢枪,眼里满是必胜的决心 —— 黔北的群山,绝不会让这群土匪继续为祸百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