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富叔
![]()
生活里,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人:
无论你怎么苦口婆心地劝,无论你从多少角度去分析,他们就是听不进去,像一堵墙,寸步不让。
你讲道理,他说你多管闲事;
你摆事实,他觉得你别有用心;
你说得越多,他反而越固执。
比如,一个女孩陷入了一段明显的感情骗局。
身边所有人都看得清清楚楚,那男孩不过是在玩弄她的感情,可她偏偏深信那是真爱。
任凭朋友、家人如何劝说,她依然笃定—— “他不是那种人,你们不了解他。”
甚至还会反过来指责别人:“你们嫉妒我幸福!”
旁观者一目了然,可她却被自己的执念困住了。
这不是爱情的忠贞,而是认知的局限。
再比如,你劝年轻人趁早学习、增长见识,告诉他们:“知识会改变命运,学习能拓宽人生格局。”
但有的人却摇头冷笑:“没用!有钱才是硬道理,关系才是王道。”
他们信奉的逻辑极其简单:一切都归结于“钱”“运气”“关系”。
任何和努力、成长有关的建议,在他们看来都毫无意义。
于是,他们继续原地踏步,还要为自己的懒惰和退缩,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
这种沟通,往往以争吵收场。
你心力交瘁,对方却坚信自己“看得更透”。
最后,你只能叹息一句:“世上最难的事,就是和认知不在一个层次的人讲道理。”
为什么有些人,哪怕证据摆在眼前,也死活不肯承认?
问题的根源,不在“态度”,而在“认知”。
当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越低,他看到的世界就越狭窄,他的思维方式就越像一条单行线:只能看到一种可能,也只能相信自己的判断。
而正是这种认知上的局限,让他变得异常固执。
一个人认知越低,视角越窄,判断力越差,也就越容易陷入“固执”的死胡同
![]()
![]()
有人说:“固执没什么不好,它说明一个人有原则、有坚持。”
这话乍听有理,但仔细想想,固执持并不是一回事。
坚持,是基于理性的信念,是对正确方向的执着。
固执,则是拒绝思考、抗拒改变的顽固。
固执的人,不是守住原则,而是害怕被否定;
他们不是理智地坚持,而是自尊心作祟。
他们拒绝倾听、拒绝反省,更拒绝学习。
当固执演变成偏执,一个人就很难再成长。
很多人误把固执当个性,觉得“我就是这样的人”,甚至以“我有棱角”为傲。
可实际上,这种所谓的“个性”,往往只是认知的盲区。
真正的个性,是在明辨是非后仍然保持自我;
而固执,只是无知的放大,是用情绪抵抗理性。
一个成熟的人,懂得在成长过程中打磨自己的棱角,不是为了迎合别人,而是让自己更有弹性、更能包容。
那些能不断完善自我的人,明白一个道理:固执从来不是优点,而是一种认知缺陷。
固执的人,看起来有主见,其实是被旧观念绑架。
他们的世界里,永远只有黑与白、对与错;
他们习惯用情绪替代思考,用经验抵抗变化。
心理学家乔治·凯利提出过“个人构念论”,意思是我们每个人的判断,都来自以往的经验、期望与思维模式。
当一个人的见识有限,思维单一,他的“个人构念”就像一个小盒子,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他都只能从那一个角度去解释。
于是,世界再复杂,他看到的永远只是片面的一角。
而认知高的人,读得多、见得广、想得深,他们的大脑里储存了更多“构念”,面对问题时自然不会执着于单一答案,而是能从多个维度去看待和分析。
所以,当认知水平越高,一个人越能理解“别人为什么会那样想”,而认知水平越低,一个人越容易固执己见、以偏概全
![]()
![]()
我们可以把这个现象比喻成“数学集合”。
低认知者的思维是集合A,高认知者的思维是集合B。
B包含A,但除此之外,还有更多集合C、D、E……
比如,认知低的人,坚信“读书没用”。
他们看到一些没上大学却赚钱的人,就以为知识无用。
他们评判一切的标准只有:钱。
但认知高的人,会明白:金钱只是结果,不是全部。
读书的意义,在于开阔视野、提升思维、丰富精神世界、让你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拥有选择权
对他们来说,读书不仅能带来工作机会,还能让人更理智地判断、更从容地面对人生的不确定。
这就是认知层次的区别。
一个人知道得越多,他越能发现自己的局限。
所以,越聪明的人反而越谦逊。
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当一个人的认知被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他就只能看到“自己以为的真相”,看不到更大的世界。
这种狭隘会让他不断强化自己的固执,因为在他的世界里,没有别的可能性。
于是,越固执越不学习,越不学习就越无知
这种恶性循环,最终让人止步不前。
![]()
![]()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否顺畅,往往取决于认知的“匹配度”。
认知相当的人交流,会感到轻松愉快,因为他们在相似的维度思考问题
但当两人的认知差距太大,就会出现“鸡同鸭讲”的局面。
一个讲逻辑,一个讲情绪;
一个谈原则,一个讲面子;
最后的结果,不是冷场,就是争吵。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老朋友多年后再见,反而“无话可说”。
不是感情淡了,而是认知差距拉大了。
一个人不断成长,认知升级;另一个原地踏步,固守旧思维。
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早已分道扬镳。
固执的人,缺乏反省力。
他们习惯用旧经验应对新问题,当现实与认知冲突时,他们不是更新认知,而是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没错。
心理学家佛拉维尔曾提出“元认知”的概念,指的是“对自己思考的思考”。
也就是说,一个人能觉察到自己在怎么想、怎么判断,并能主动修正自己的思维模式。
很多固执的人,缺的正是这种觉察力。
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判断其实很片面,也从未想过“我是不是想错了”。
而那些善于反省的人,哪怕一开始也固执,但会不断地自我修正。
![]()
我以前也是个极其固执的人,总觉得那是“性格使然”,改不了。
可后来,通过不断学习,我发现——很多时候,不是我“有个性”,而是我“太无知”。
读书越多,见识越广,我越能发现自己的局限,曾经认定的那些“真理”,一个个被现实推翻。
当我遇到不同意见时,不再急于争辩,而是提醒自己:“或许他看到的是我没看到的那一面。”
这种改变并不容易,需要长期训练。
但一旦开始觉察,你就会慢慢变柔软,变得愿意倾听、思考、理解。
要想摆脱固执,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学习。
多读书,多接触新观点,多思考不同的角度
认知升级后,你自然不会再被旧思想绑架。
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平和、更通透,不再急于争对错,而是更愿意理解和包容。
当你学会从不同维度看问题,你就能看清固执背后的本质,那是一种低水平的认知在作祟。
所以,当你下次又陷入“争不过别人”的情绪时,不妨先问自己:
是不是我看得还不够远?
是不是我还可以学得更多?
人这一生,成长的标志不是你赢了多少次争论,而是你学会了多少次放下固执
当你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你就能跳出那层“认知的牢笼”,活得更加通透、从容,也更加自由。
固执的人,看似坚定,实则被局限困住;
而认知高的人,看似谦逊,实则掌握了更大的自由。
认知决定了一个人的眼界,也决定了一个人能否看见更远的世界。
正如一句话所说:“人的一生,最可怕的不是无知,而是不知道自己无知。”
当你固执己见时,不妨提醒自己,也许你的固执里,藏着低水平的认知。
多读书、多了解、多思考,当你经历的多了,知道的多了,认知能力提升了,固执自然会有所改善。
愿你能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学会倾听、学会反省、学会成长。
作者简介:富叔,你的事才是头等大事,生活就是哄自己开心,睡前原谅一切,看似原谅他人,实则放过自己,富书第5本新书《睡前原谅一切》已出版,你的生活,需要允许万物穿过自己,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本文: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或富书豆···包AI,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