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我参加部队上司妹妹的婚礼,被同桌姑娘看上,我只好做出选择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82年那场婚礼,我做了一个让我至今都在反思的决定。

一个美丽的姑娘当着众人的面对我表达了好感,我思虑再三后做出决定。

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也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当局者迷”。

现在想起来,那时的自己太过较真,太过执拗,也太过自卑。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

但有一点我很确定,那就是有些机会一旦错过,就再也不会回来。



01

我叫李明远,1962年出生在豫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家里八口人挤在三间破房子里,父亲是个木匠,手艺不错但性格倔强,母亲则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勤劳善良但目光短浅。

在我们家,我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下面还有两个妹妹。

因为孩子多,家里的经济状况一直很紧张。

记得小时候,我们兄弟姐妹几个经常为了一个窝头争得面红耳赤,而父亲最常说的话就是:“家里没钱,都给我省着点。”

这种贫穷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匮乏,更是精神上的自卑。

上学的时候,同学们穿着新衣服,而我身上永远是补丁摞补丁的旧衣裳。老师提问时,我明明知道答案,却不敢举手,怕同学们笑话我。

1978年,我刚满16岁,就听说部队在招兵。

那时候当兵对农村孩子来说是条出路,不仅能吃饱饭,还能学到本事。

我瞒着家里偷偷报了名,体检、政审都过了,最后顺利入伍。

临走那天,母亲哭得像泪人一样,一边往我包里塞煮鸡蛋,一边不住地叮嘱:“明远,到了部队要好好干,别给家里丢人。”



父亲虽然没说什么,但我看得出来,他眼中有欣慰,也有不舍。

02

刚到部队的时候,我被分到了后勤连,成了一名炊事员。

说实话,心里多少有些失落,本来想着当兵能扛枪打仗,没想到还是得和锅碗瓢盆打交道。

班长看出了我的情绪,找我谈心:“小李,别小看炊事员这个工作。民以食为天,咱们这些人不把饭做好,战士们哪有力气训练?”

“可是班长,我想学真本事,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军人。”我有些不甘心。

“什么叫真正的军人?只要为部队做贡献,就是真正的军人。”班长拍拍我的肩膀,“再说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你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班长的话让我冷静了下来。既然来了,就要干出个样子。

我开始认真学习烹饪技术,还主动承担了养猪的任务。

我们连队有个小猪场,养了十几头猪,专门为部队提供肉食。以前负责养猪的老兵退伍了,这个活就落到了我头上。

别人都觉得养猪是个苦差事,又脏又累,但我却干得很认真。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喂猪,晚上还要去猪圈看看。我还专门找了几本养猪的书来研究,学习科学的饲养方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养的猪长得又快又好,从来没出现过病死的情况。半年下来,连长都夸我是个养猪的好手。

但我心里还是憋着一股劲,我不想一辈子就这样当个炊事员。

晚上别人都在聊天打牌,我却在宿舍里看书写字。

我从小就喜欢写东西,来到部队后更是坚持每天写日记,有时候还写点文章什么的。

03

转机出现在1979年的春天。

那天,连长的父母来部队探亲,指导员刘文斌到我们炊事班安排工作,要求班长做几道正宗的川菜。

当时我正在宿舍里写日记,刘指导员无意中看到了。

“小李,这是你写的?”刘指导员拿起我的日记本翻看起来。

“是的,指导员。”我有些紧张,怕他批评我不专心工作。

刘指导员看了一会,突然眼前一亮:“写得不错啊,字也很工整。你以前学过书法?”

“没有正式学过,就是自己平时练练。”

“你还写别的文章吗?”

我犹豫了一下,从床头柜里拿出几篇自己写的文章。

刘指导员看后更加惊喜:“小李,你这是埋没人才啊。这样吧,你把这些文章给我,我帮你投到团报上去。”

两个星期后,我的两篇文章真的在团报上发表了。

这在我们连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家都没想到,那个在后厨养猪的小李竟然还有这样的才华。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团政委看到了我的文章,专门询问了我的情况。

当得知我这样一个有文化的兵居然在炊事班养猪时,政委大为震惊,当场就把连长批评了一顿。

第二天,我就被调到了三排二班,担任连队文书。

当文书的日子让我如鱼得水。

我负责连队的文字工作,写各种总结汇报,编写黑板报,还要处理一些日常事务。这些工作对我来说不仅不难,反而很有趣味。

刘指导员对我也格外关照。

他经常找我谈心,了解我的想法,还会指导我如何写好文章。



在他的帮助下,我的文章在各种报纸杂志上频频发表,还获得了不少奖项。

1981年,我因为工作表现突出,被直接提拔为干部,成了连队的副指导员。

提干的消息传回家里,父母高兴得合不拢嘴。母亲逢人就说:“我家明远出息了,在部队当干部了。”

04

成为干部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

不仅待遇提高了,社会地位也不一样了。最明显的变化是,开始有人给我介绍对象了。

刘指导员是我的恩人,他把我从炊事班调出来,又帮我提了干,可以说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1980年的时候,刘指导员私下找到我,说要给我介绍个对象。

“明远,你今年也18了,是时候考虑个人问题了。”刘指导员笑着说道。

“指导员,我还年轻,不急。”我有些不好意思。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有个妹妹,叫刘美娟,和你同岁,人长得不错,性格也好,你们见见面如何?”

我知道刘指导员对我好,但听到这个提议,心里却很忐忑。

刘指导员家庭条件不错,父亲在县政府工作,母亲是小学校长,可以说是书香门第。

而我只是个农村出身的穷孩子,虽然现在当了干部,但根底还在那里。

“指导员,我......”我欲言又止。

“怎么了?是不是觉得自己配不上美娟?”刘指导员一下就看穿了我的心思。



我点点头,实话实说:“指导员,您对我的恩情我永远不会忘记,但是我觉得自己确实配不上刘美娟。您的妹妹应该找个更好的人。”

刘指导员沉默了一会,叹了口气:“明远,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是我希望你明白,感情这个事情不是看门第的。美娟见过你的照片,对你印象很好。”

“指导员,我真的不合适。”我坚持自己的想法。

最终,刘指导员也没有勉强我,但我看得出来,他有些失望。

05

1982年初夏,刘指导员兴冲冲地找到我:“明远,有个好消息告诉你,美娟要结婚了。”

我心里一颤,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是吗?那真是太好了。”

“对方是县邮电局的技术员,家庭条件不错。美娟邀请你参加婚礼,你一定要去啊。”

“当然,我一定去。”我爽快地答应了。

实际上,内心深处我还是有些复杂的情感。

虽然我当初拒绝了刘指导员的好意,但听到刘美娟要结婚的消息,心里还是有种说不出的失落感。

婚礼定在6月15日,地点就在县城的招待所。

那天我专门请了假,穿上最好的军装,买了一份结婚礼品赶去参加。

婚礼现场布置得很隆重,来了很多客人。

刘美娟穿着洁白的婚纱,看起来真的很美。她的丈夫叫王志华,长得一表人才,看起来很般配。

“明远,你来了!”刘指导员热情地迎接我,“来来,我给你安排了个好位置。”

他把我领到主桌,让我坐在他身边。

同桌还有刘家的一些亲戚,其中有一个姑娘特别引人注目。

这个姑娘大概二十出头,长得很漂亮,瓜子脸,大眼睛,梳着两条辫子,穿着一身天蓝色的连衣裙,看起来既清纯又优雅。

“明远,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表妹周晓慧,在县师范学校当老师。晓慧,这就是我经常跟你提起的李明远。”刘指导员笑着介绍道。



“你好。”周晓慧落落大方地和我打招呼,声音很甜美。

“你好。”我有些紧张,不知道为什么,面对这个姑娘时,我竟然有种从未有过的慌乱感。

06

婚礼正式开始后,周晓慧主动和我聊起天来。

她很健谈,问我在部队的生活,夸我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干部,说话间眼中总是带着笑意,让人感觉很舒服。

“李明远,听表哥说你写文章很厉害,在报纸上发表了不少作品。”周晓慧一边给我夹菜,一边说道。

“也没什么,就是瞎写写。”我谦虚地说。

“别谦虚了,能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也喜欢写东西,但从来没有勇气投稿。”

“是吗?那改天我们可以交流交流。”

“真的吗?那太好了。”周晓慧眼睛一亮,“你现在住在哪里?我们可以通信。”

我们就这样聊着,不知不觉中,我发现自己竟然对这个刚认识的姑娘产生了好感。

她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很有文化修养,谈吐优雅,和她在一起感觉很轻松愉快。

婚礼结束后,客人们都散了,但周晓慧没有急着走,而是主动提出要送我到车站。

“不用了,我自己可以。”我有些不好意思。

“没关系,我也正好要到那边去。”周晓慧坚持要送我。

路上,我们继续聊着文学、聊着理想,越聊越投机。

到了车站,周晓慧突然停下脚步,看着我说:“李明远,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

“你...你有女朋友吗?”周晓慧的脸微微泛红,但眼神很坚定。

我愣了一下,心跳加速:“没有。”

“那...那你觉得我怎么样?”周晓慧鼓起勇气问道。

这个问题来得太突然,我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确实对周晓慧有好感,但是...

“晓慧,你很好,真的很好。”我真诚地说道。

“那我们可以交往吗?我是认真的。”周晓慧直视着我的眼睛。

面对这样直接的表白,我的内心开始激烈地斗争起来。

07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我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周晓慧是师范学校的老师,家庭条件肯定不错,而我虽然现在是军官,但出身农村,根底薄弱,我们真的合适吗?

更关键的是,我想起了刘指导员之前想介绍他妹妹给我时的情况。

我当时拒绝了,如果现在又和他表妹在一起,他会怎么想?会不会觉得我是个薄情寡义的人?

还有一点让我犹豫的是,我对周晓慧的了解还太少。

今天是第一次见面,她就这么直接地表白,会不会太草率了?

万一我们性格不合怎么办?万一她家里不同意怎么办?

这些念头在我脑海里翻腾着,让我越来越紧张。

“晓慧,我...我觉得我们还是先做朋友比较好。”我最终还是选择了保守的回答。

周晓慧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为什么?是不是我哪里不好?”

“不是的,你很好,真的很好。只是...只是我觉得我们才第一次见面,对彼此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我试图解释。

“那我们可以慢慢了解啊。”周晓慧有些着急,“李明远,我不是那种随便的人,我之所以这么直接,是因为我觉得你是个值得信赖的人。”

看着周晓慧眼中的真诚,我的心在颤抖。我知道我在伤害一个好姑娘,但我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决定。

“晓慧,对不起,我现在还不想谈恋爱。”我说得很艰难。

周晓慧沉默了很久,最后点点头:“我明白了,是我太冒失了。不过,我们还是可以做朋友的,对吗?”

“当然可以。”我如释重负。

汽车来了,我上了车,透过车窗看到周晓慧还站在那里,眼中似乎有泪光闪动。

那一刻,我差点想下车重新拥抱她,但车子已经开动了。

回到部队后,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但没想到,三天后我收到了周晓慧的一封信。

信很短,但字字珠玑:

“明远,虽然你拒绝了我,但我不后悔向你表白。有些话不说出来,会后悔一辈子。我知道你是个好人,也知道你有自己的考虑。我不会纠缠你,但我希望你明白,感情这个东西,有时候需要勇气。如果因为害怕而错过了,可能就真的错过了。我会等你想明白的那一天,但不会等太久。祝你一切顺利。晓慧。”

看完这封信,我的心情非常复杂。

一方面,我被周晓慧的真诚所感动;另一方面,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

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心神不宁。战友们都看出了我的异常,纷纷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明远,你这几天怎么了?魂不守舍的。”同宿舍的战友王大伟问道。

“没什么,就是有点事情在想。”我不愿意细说。

“不会是谈恋爱了吧?”王大伟开玩笑道。

我没有回答,但脸色的变化出卖了我。

“真的假的?快说说,是哪家的姑娘?”王大伟来了兴趣。

在他的再三追问下,我把周晓慧的事情大致说了一遍,但隐去了一些细节。

听完我的叙述,王大伟摇摇头:“你这人啊,就是想太多。人家姑娘主动表白,说明看上你了,你还犹豫什么?”



“可是...可是我觉得我们不合适。”

“什么合适不合适的?感情这个事情,两情相悦就行了,别的都是借口。”王大伟说得很直接,“我看你就是自卑心理在作祟。”

王大伟的话让我陷入了更深的思考。

是的,我确实有自卑心理,这种心理从小就伴随着我,即使现在当了军官,也没有完全摆脱。

就在我纠结不已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