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黄忠
通讯员 王粲
在街头,打耳洞只要找个干净卫生的美容店就可以,但实际上,医疗美容项目穿耳孔术绝非任何机构任何人员“想打就能打”的。
近日,黄冈市团风县检察院公益诉讼干警通过短视频平台发现线索后,通过公益诉讼监督,督促相关行政部门加强监管,让美丽回归安全。10月22日,承办检察官胡黎玲向极目新闻记者介绍了案情始末。
视频画面中,一把穿孔枪正对准一位顾客的耳垂,瞬间完成“无痛穿耳”。检察干警在抖音平台发现了团风某美容店经常发布这类视频。视频文案写着:“美甲、美睫、打耳洞、唇钉、舌钉,欢迎预约!”
这样一条看似寻常的“变美”分享视频,却引起了胡黎玲的注意。她介绍,“打耳洞”并非普通生活美容。《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明确,“穿耳孔术”明确属于医疗美容项目,应该由专业执业医师在符合标准的环境内规范操作完成。而该美容店经营范围仅为美甲服务、化妆品零售等,并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操作人员也非专业医疗人员,存在健康安全隐患。
团风县检察院经初步调查认为,相关行政部门未对无资质开展医疗美容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同时,也未对非医疗机构违规发布医疗美容广告的行为进行查处,致使社会公共利益持续受到侵害。
为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8月13日,团风县检察院组织召开公益诉讼案件磋商会,与相关单位深入沟通,共商治理之策。“医疗美容具有创伤性和侵入性,直接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生活美容机构违规操作,极易引发感染、毁容甚至传染性疾病传播。”磋商会上,胡黎玲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各单位的监管职责。
两家行政机关代表当场表态:立即整改。会后,行政机关迅速行动,对涉事美容店进行现场检查,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并监督其删除了违规广告内容。同时,后续还将打击非法医美纳入常态化监管,为消费者提供健康规范、安全放心的医疗美容市场环境。
团风县检察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跟踪整改效果,加强与行政机关的沟通协作,共同守护人民群众的“颜值安全”。
![]()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