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人壶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其冠以“文人”这个字眼,
不仅仅是由于文人的参与,
更重要的是表达其淡泊明利,
超然物外的文化特性,
是一种心灵上的寄托,
更是一种情感与文化的体现,
以情融壶,妙在其中。
![]()
说到文人壶,我们最熟悉的还是曼生壶,这位溧阳县令潜心紫砂,设计了诸多经典壶形流芳百世。也有人想到瞿子冶,他首创子冶石瓢,是继陈曼生之后,又一位将紫砂壶与书画紧密结合的文人,堪称“书绝、画绝、壶绝”三绝。紫砂界中文人壶的代表,其一:曼生壶;其二:玉成窑。又曾有这样的评价:“千年紫砂,绵延至今;雅俗共赏,文化先行;前有陈曼生,后有梅调鼎。”
![]()
然而,文人壶究竟滥觞于何时?似乎让人一时语塞。根据从现存实物及文献查证,文人壶的源头当在明朝紫砂大匠时大彬。这与其前朝历代经济文化的积淀,文人崇尚精致随性的生活相关。
总有人说:梅调鼎后再无真正意义上的文人壶。如今,在壶身刻绘也是较为常见的,很多壶友手里应该也都有带刻绘的壶,但是,其实并不是刻了书画,就是文人壶了。「禅茶一味」、「春华秋实」、「可以清心」等等,这些壶铭是最为普遍的,在今天来说,用之太滥,失去了其本意。文人壶的铭刻,同样是有其本理的,即:「切形」、「切茗」、「切情」,这三点一定要切合一点,要么是切合壶型,要么是切合饮茶、要么是表达心境。
![]()
清道光•瞿子冶刻吉安制月壶款紫泥调砂石瓢壶
款识:月壶(底款);吉安(把款);子冶(刻款)
镌刻:子磻茶具,子冶作画。
池上凉月如水,画此遗兴。
如坡公画法。坡公画简而意无穷,曰数寸有寻丈势。
子冶作于二分竹一分屋,时己亥七月。
![]()
若仅仅是为了刻字而刻,随便刻个唐诗古词,便如同与标签装饰,毫无味道,算不得文人壶,因为没有一丝文人气韵,反而显得俗气。其次,在曼生壶系中,是入字不入画的,在瞿子冶,和后来的玉成窑的作品中,则多见刻绘图画,继而流行。
刻绘也分几大类,如「花鸟人物」、「山水图卷」、「松梅竹兰」等,而这些同样要与所刻铭文对应,方为其理。若是画面换成老僧、弥勒,便是切合「禅」之一字,这样的才是合乎「理」字的,才是刻绘的本心所在。
![]()
![]()
紫砂壶兼收并蓄,诗书画印皆可融于一身,理字却是始终都丢不掉的,所谓文人壶的气韵,也是正是通过器、铭展现出来的独特气质。文雅、清逸或者说书卷气。所以,紫砂壶并不是带个刻绘就可以叫作文人壶,如果只是市场喜欢刻绘款作品,为了刻绘而去刻,以一些毫无内容的书画迎合,这样的东西,永远都是商品,而无法称之为工艺品。
![]()
▲清中期 瞿子冶刻吉安、月壶款紫泥调砂石瓢壶
清代的学术也罢,艺术也罢,都是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价值和坐标。文人壶里融入的翰墨情怀、道德大义、自然兴味不仅构筑了文人风雅的生活状态,更凸显出出世与入世抉择中的无奈和悲凉,而在这种悲凉、淡漠之中,他们又努力追求这份茶与壶所特有的平和与愉悦。
![]()
▲ 清道光行有恆堂款平蓋蓮子壺
![]()

投稿 / 了解 / 分享
纯色紫砂 | 中国宜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