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前言
最近,一种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骗局又在多地出现,骗子打着“国医大师”“特效药”的旗号,把成本仅28元的普通保健品包装成“抗癌秘方”,以每盒7万元的天价卖给老人。
仅宁波一地就有十几名老人上当,有人甚至被骗走毕生积蓄,这种骗术为何能屡屡得逞?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背后的套路。
![]()
一场电话引发的骗局:嘘寒问暖比亲儿子还勤快
今年夏天,宁波的刘老太在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北京国医馆”的助手,说有位“国医大师”看到了她的病历,能治好她的老毛病。
老人刚开始半信半疑,但对方不仅能准确说出她的病史,还信誓旦旦保证“三个月见效”。
![]()
紧接着,一位自称“大师”的人亲自来电,声称用三种药就能根治她的病,为显“诚意”,他还让助手添加微信,要求老人发舌苔照片“远程诊断”。
然后骗子就开始推销所谓的“特效药”,但需要先给1000元的定金,刘老太一心求医,毫不犹豫转了账。
付完定金后,骗子的“关怀”攻势开始了:每天早晚准时问候“阿姨吃药了吗?”“今天感觉怎么样?”,时不时分享其他老人“康复案例”,甚至提醒“天气冷了多穿衣服”,这种嘘寒问暖让独居的刘老太倍感温暖,渐渐放松了警惕。
![]()
天价药丸真面目:成本28元,成分竟是普通中药
在骗子怂恿下,刘老太前前后后买了多盒“特效药”,总共花了7.1万元,但药吃下去后,病情毫无起色。
她曾提出退款,对方却说:“中药起效慢,现在停药前功尽弃!”结果没多久,骗子直接失联了。
![]()
警方调查后发现,这些所谓的“神药”其实是在外地某违规药房生产的普通保健品,每盒成本只有28元,成分就是常见的中成药,根本没有“抗癌”“化结节”的功效。
骗子通过夸大宣传,把药价抬高了上千倍,更可恨的是,他们专门挑选患慢性病、独居的老人下手,利用他们对健康的渴望和对陪伴的需求实施诈骗。
![]()
骗局背后暗藏黑色产业链,全国上千人受害
随着案件深入,警方发现这起骗局背后藏着一个跨省诈骗网络,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购买老人信息,针对不同疾病准备相应话术。
比如对关节炎患者强调“活血化瘀”,对心脑血管患者鼓吹“疏通血管”,他们甚至用改号软件伪装成医院电话,有些还能模拟医院彩铃,增强可信度。
![]()
根据公安部的数据,2023年全国破获的类似涉老保健品诈骗案件超千起,涉案金额高达数亿元。
宁波案件中,仅一个小团伙就骗了16名老人,涉案金额约20万元,很多老人被骗后不敢告诉子女,甚至因此拒绝参加社区体检,心理阴影难以消除。
![]()
为何老人频频中招?孤独比疾病更致命
这种骗术并不高明,为何总能得逞?除了骗子的话术包装,更深层的原因是老年人面临的“情感空缺”。
很多子女工作繁忙,一年回不了几次家,老人独自面对疾病和衰老,容易对嘘寒问热的陌生人产生依赖,骗子正是抓住这一点,用“温情攻势”换取信任。
![]()
此外,老人对现代医疗知识了解有限,容易被“医院治不好,偏方有奇效”的话术迷惑。
甚至有些高学历老人也会中招,因为骗子会伪造“专家资质”“患者感谢信”等材料,让人防不胜防。
防骗指南:多一份关心,少一份伤害
要想避免老人上当,光靠提醒远远不够,以下是几个实用建议:
多和父母聊聊“新骗局”:把媒体报道的案例讲给老人听,比如“特效药成本28元卖7万”这种具体细节,比单纯说“别被骗”更管用。
提醒父母认准正规渠道:真正的好医生不会主动打电话推销,购药必须通过医院或正规药店。
常回家看看:子女的陪伴是最好的“防骗药”,哪怕多打几个电话,也能减少老人的孤独感。
遇到可疑情况立即报警:很多老人被骗后选择沉默,反而让骗子逍遥法外,及时报警能帮助警方快速破案。
![]()
结语
刘老太的7万元最终被追回一部分,但更多老人的钱早已被骗子挥霍一空。我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这些辛苦一辈子的老人,却在晚年因骗局伤心伤财。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更多人看到,转发给家人朋友,毕竟,守护父母的养老钱,就是守护他们的晚年尊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