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别忽视这种戒断陷阱
撰文 | 燕子
克罗恩病(CD)患者1年间因反复腹痛、血性腹泻、血尿累计住院12次,均被诊断为“CD活动期”或“复发性尿路感染”,接受抗生素与阿片类药物治疗后缓解,却在停药3-5天内复发,这究竟是CD的难治性复发,还是被长期掩盖的另一重病因?
一、患者基础病史与本次急诊就诊情况
患者为28岁西班牙裔男性,9年前确诊CD,同时伴有焦虑与神经源性膀胱,曾接受 Mitrofanoff 术及肠代膀胱扩大术,术后需规律进行间歇导尿。
患者因“严重左腰背部疼痛放射至耻骨上区,伴间歇性血尿、恶心、呕吐及非血性腹泻”前往本院急诊。急诊检查显示,心率110次/分,全腹压痛;红细胞沉降率正常,初始血乳酸浓度3.8mmol/L(2小时后降至1.8mmol/L),血常规提示缺铁性贫血,尿液分析显示血尿;腹盆腔增强CT未发现活动性CD表现,也无肠壁水肿及泌尿系结石迹象。急诊同步采集血培养、尿培养标本,并进行尿毒理学检测,结果显示尿阿片类药物阴性;经追问病史得知,患者就诊前2-5天服用过羟考酮,此为尿毒理学呈阴性的原因。
二、患者CD治疗史与本次入院前诊疗困境
患者自述2015年在外院经胶囊内镜诊断为“小肠CD”,当时已存在腹痛、呕吐及盗汗症状3年多。初始治疗采用口服泼尼松联合美沙拉嗪,症状一度得到控制;2021年因美沙拉嗪诱发急性胰腺炎停药,改用阿达木单抗40mg每两周1次;2022年检查发现抗药抗体阳性,外院停用阿达木单抗,此后1年未接受任何CD维持治疗。
中断治疗期间,患者症状明显恶化,出现无法控制的血性腹泻、间歇性肉眼血尿及持续性腹痛,同时体重下降约23kg。在另一家医院累计住院12次,每次均被诊断为“CD活动期”或“复发性尿路感染”,共接受13个疗程静脉抗生素治疗,同时因腹痛使用静脉阿片类药物镇痛。每次出院时医生会开具3-5天疗程的阿片类药物,但停药后3-5天内,腹痛、腹泻、血尿等症状即复发,形成“入院-用药缓解-出院停药-症状复发-再入院”的循环,最终本院急诊以“腹痛待查:CD活动期?复发性尿路感染?”将其收入院。
三、入院后多学科会诊与排查过程
患者入院后,首先联系泌尿外科会诊。鉴于患者无发热、尿频尿急等感染症状,遂停用抗生素;初步考虑泌尿系统症状可能与CD活动期相关——因患者膀胱为肠代重建结构,CD活动期可能导致肠道黏膜炎症或微小损伤并累及膀胱,因此建议进一步请消化科会诊评估CD活动状态。
消化科医生会诊时,结合患者CD病史、当前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虽有腹痛、腹泻等类似CD活动期的症状,但C反应蛋白正常,腹盆腔CT无肠壁炎症表现,此前外院多次“CD活动期”诊断缺乏客观影像学或内镜证据支持。为排除CD活动期及其他器质性疾病,医生安排了系列检查:血培养、尿培养、胃肠道感染病原体检测、粪便虫卵及寄生虫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同时行上消化道内镜、结肠镜、磁共振小肠成像及胶囊内镜检查,所有检查均未发现CD活动期典型表现(如黏膜溃疡、肠腔狭窄等),也未发现肠道肿瘤、感染或其他导致腹泻、腹痛的器质性病因。
至此,诊断陷入了困境!
医生反复查看病史,终于发现一个关键线索……
外院12次住院期间,每次给予阿片类药物后症状均会改善,而出院后停用阿片类药物3-5天症状即复发,此时间规律与阿片类药物戒断反应的潜伏期高度吻合。为验证这一假设,医生在患者症状缓解后暂停阿片类药物使用,结果在停药后24小时内,患者再次出现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状,与戒断反应的临床表现完全一致。
结合上述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及戒断症状诱发试验结果,最终明确诊断为“阿片类药物使用障碍”。患者此前从未被医护人员告知症状可能与阿片类药物相关,在这次明确诊断后表示愿意接受治疗(丁丙诺啡8mg,每日三次口服)。
患者出院后在诊所继续进行相关治疗,出院12个月后的随访显示,其腹痛、腹泻、血尿等症状已完全控制,未再因类似症状住院;体重较出院时增加11kg,已重返工作岗位;同时,经消化科医生评估后重启CD维持治疗,目前病情稳定,无活动期征象。
病例讨论与启示
本病例的核心诊断挑战在于CD活动期与阿片类药物戒断反应的症状高度重叠,且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肠代膀胱术后)进一步混淆了症状归因。从临床表现来看,CD活动期典型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及体重下降,而阿片类药物戒断反应同样可出现类似症状,二者在胃肠道症状上的重叠率教高,易导致误诊。尤其当患者存在明确CD病史时,临床医生容易优先考虑“CD活动期”这一已知疾病,而忽视阿片类药物使用障碍这一潜在病因——本病例中患者外院12次误诊即源于此。
从鉴别诊断要点来看,本病例提示临床医生需关注以下客观指标以区分二者:
其一,炎症标志物:CD活动期常伴随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反应蛋白升高,而阿片类药物戒断反应通常无炎症指标异常;
其二,影像学与内镜证据:CD活动期在CT、MRI或内镜下可见明确的肠壁炎症征象,而戒断反应无器质性改变;
其三,症状与阿片类药物的关联性:CD活动期症状缓解依赖于抗炎治疗(如生物制剂、糖皮质激素),而戒断反应症状会随阿片类药物使用而缓解、停用而复发,此“用药-缓解-停药-复发”的规律是鉴别二者的关键临床线索。
此外,阿片类药物使用障碍的诊断本身存在挑战,尤其在非静脉吸毒人群、早期阶段或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中。本病例患者的阿片类药物使用障碍源于CD相关疼痛的阿片类药物使用,属于医源性阿片类药物使用障碍范畴。阿片类药物使用障碍的发生风险随剂量增加及使用时间延长而升高,本病例患者每日使用42.5 MME,持续约1年,完全符合阿片类药物使用障碍的高危因素。
参考文献:
[1]Ryan MC, Yibirin Wakim MJ, Suarez S. Opioid Withdrawal Misdiagnosed as a Crohn's Flare. Case Rep Gastroenterol. 2025 Jun 13;19(1):434-438. doi: 10.1159/000546335.
医学界外科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
加入我们吧!
责任编辑:叶子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