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名网友发帖称,江苏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9月15日公示的一份《通州湾示范区单元详细规划》,将两处濒危鸟类栖息地规划为临港物流基地和工业用地,可能对“鸟中大熊猫”勺嘴鹬等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造成不利影响。
22日下午,红星新闻记者从南通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了解到,该文件只是批前公示,属于征求意见阶段,目前规划局已经收到很多关于鸟类栖息地保护的反馈,正进行下一步研究工作。此外,该地块前期已进行鸟评,“评估结果是对鸟类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比较小,通过相关的一些环保措施,可以将影响降到最低。”
![]()
▲据央视新闻2023年11月报道,南通通州湾沿海滩涂再现“鸟浪”,其中有不少是珍稀候鸟,包括被誉为“明星鸟”的勺嘴鹬。
示范区规划批前公示
观鸟人士称涉及濒危鸟类重要栖息地
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9月15日发布的《南通市通州湾示范区单元详细规划》批前公示称,通州湾示范区共划分15个详细规划编制单元,本次规划范围包含9个单元,总面积约112.05平方公里,着力打造区域交通门户、石化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纺织及新兴产业基地、大宗商品储备交易基地、滨海特色城市。
![]()
▲通州湾示范区单元详细规划公示
一名观鸟爱好者向红星新闻记者介绍,此次通州湾示范区的规划区域正位于如东-东凌湿地和蛎岈山-启东湿地之间,正是候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节点。按公示文件,通州湾最重要的两处栖息地——海蜇塘和通州湾腰沙港地被规划为临港物流基地和工业用地。这些区域,正是勺嘴鹬、黑脸琵鹭、小青脚鹬等珍稀濒危鸟类的重要栖息地。
据公开信息介绍,勺嘴鹬每年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冻原地带和东南亚的湿地之间往返,迁徙距离长达8000公里。由于扁扁的嘴巴,如同一个勺子,在泥滩中来回扫动过滤食物,勺嘴鹬因此得名“小勺子”,被观鸟者戏称为“自带干饭工具”。因全球种群数量极为稀少,勺嘴鹬也被称为“鸟中大熊猫”,全球成年个体仅约443只,种群数量以每年5%的速度下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级别,也被列入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认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网友在官方规划图上标示的水鸟高潮位栖息地
据《南通日报》9月19日消息,南通环境监测中心监测人员于8月27日发现代号为P7的勺嘴鹬现身通州湾,这是该个体连续第3年在南通地区完成秋季换羽。勺嘴鹬P7是2015年俄罗斯楚科奇繁殖地“偷蛋计划”中人工孵化并成功野放的幼鸟,如今已10岁,成为该计划迄今已知最长寿的个体。自2015年起,勺嘴鹬P7每年冬季在泰国内湾越冬。2023年至2025年均选择通州湾作为换羽地。
上述报道提到,“勺嘴鹬生存状况仍岌岌可危,其长期存活最终仍需依赖其繁殖地、中转地和越冬地等栖息地的有效保护。南通是勺嘴鹬迁飞路线中重要的中转栖息地之一。南通环境监测中心通过沿海湿地布设的远程在线监测系统,多次记录到勺嘴鹬活动:2023至2025年间,南通共记录到勺嘴鹬100余只次。此外,2024年9月于通州湾环志的勺嘴鹬LY,也于今年8月22日在同一地点被再次观测到。”
包括通州湾在内,南通沿海的小洋口、丰利、东凌、蛎岈山、长江口北支等湿地是国际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每年为近80种、数十万只的水鸟提供迁徙停歇地;其中,勺嘴鹬、小青脚鹬等13种鸻鹬种群数量更是超过第五次全球水鸟种群估计(WPE5)总数的1%,达到了拉姆塞尔湿地公约中规定的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
多部门回应:
前期已进行鸟评,“有影响但较小”
生态环境局称已进行业务指导
针对网友关心的影响鸟类栖息地问题,10月22日下午,南通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该文件只是批前公示,属于征求意见阶段,目前规划局已经收到很多关于鸟类栖息地保护的反馈,“因为意见很多,目前我们也正在梳理各个意见的方向是什么,政府正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该工作人员提到,该地块前期的相关专项规划已对环评和鸟评做了相关分析研究,“评估结果是对鸟类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比较小,通过相关的一些环保措施,可以将影响降到最低。”至于是何种措施,该工作人员表示并不了解具体细节。
随后,红星新闻记者就此事咨询南通市生态环境局。该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局里已关注到热心网友对勺嘴鹬栖息地的关注,“关注到此事后,我们跟通州湾也做了一些业务指导。我们了解到,目前该地块只是公示规划,尚未真正动工。”
上述负责人分析,南通到盐城境内的沿海滩涂存在一个全球较大的自然湿地,勺嘴鹬因此选择在中间停留,南通除了通州湾示范区以外,勺嘴鹬在东凌湿地也可以进行停留和觅食。
该负责人介绍,从环保角度,通州湾示范区不在生态空间管控区内,不涉及到环保红线。“我们从通州湾了解到,此次涉及地块的历史遗留问题已经合法化,所以在这个时间进行公示。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南通对鸟类保护较好,勺嘴鹬在此产生聚集或成为种群,所以我们的建议也是从保护鸟类出发,建议通州湾规划各个方面还需要综合考虑一下,想出一个既能发展又能对鸟类不产生影响,或者能恢复替代自然生态环境的方案。大前提还是在开发的同时兼顾保护,不能只开发不保护。”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2024年8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国代表处联合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在浙江省安吉市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识别技术研讨会上,将东凌通州湾滩涂认定为全球生物多样性关键区(KBA),该区域是黑脸琵鹭、勺嘴鹬、小青脚鹬等珍稀濒危鸟类的重要栖息地。
红星新闻记者 蔡晓仪
编辑张寻
审核 冯玲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