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瓦罕走廊从来都不只是一条普通的陆上通道。
它横亘在帕米尔高原南麓,92公里的长度里,藏着中国与阿富汗唯一的边境衔接点,也装着塔利班掌权三年多来对“经济破冰”的迫切期待。
可现实从来没那么简单,这三年多里,阿富汗境内的枪声没停过,跨国恐袭的阴影也没散过。
周边国家要么在边境加派兵力严防渗透,要么重新评估对阿政策,连曾经示好的声音都渐渐变得谨慎。
所有人都清楚,瓦罕走廊的“开与关”,从来不是单纯的基建或贸易问题,而是绕不开安全这道坎。
当边境另一侧的风险还在不断累积,中国选择继续关闭瓦罕走廊,真的是“拒绝合作”吗?
![]()
塔利班的“特殊态度”
2024年以来,阿富汗临时政府的一系列表态,让国际社会对其反恐立场的担忧再度升级。
其中最受争议的,便是国防部长雅各布在公开场合的发言。
他不仅明确否认巴塔的恐怖组织属性,还抛出“任何政府都可能给对手贴恐怖分子标签”的观点,将恐怖主义定义彻底功利化。
这份表态并非无的放矢,早在2023年下半年,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塔利班就因巴塔问题爆发过2021年以来最大规模的边境冲突。
![]()
当时,巴塔武装频繁在巴基斯坦境内发动袭击,造成数百名平民和军警伤亡。
巴基斯坦方面多次指责阿富汗塔利班为巴塔提供庇护,甚至动用战机越境空袭阿富汗境内的巴塔据点。
而阿富汗塔利班始终否认这一指控,却从未拿出切实行动清剿境内的巴塔势力。
阿富汗塔利班与巴基斯坦塔利班本就“系出同源”,早期都受极端思想影响,且不少阿富汗塔利班高层与巴塔初代领导人有过合作经历。
![]()
如今,即便两派明面上宣称“分道扬镳”,阿富汗塔利班内部仍有大量巴塔同情者,尤其是国防部长雅各布所在的派系。
作为塔利班创始人奥马尔的儿子,他身边聚集的军头多是追随奥马尔多年的老成员,与巴塔的联系更为紧密。
这种内部牵绊,让阿富汗塔利班始终无法对巴塔采取强硬清剿措施,反而用“恐怖主义无定义”的话术为自己的纵容行为辩护。
![]()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态度已引发连锁反应。
巴塔在得到阿富汗境内的“安全空间”后,活动愈发猖狂,甚至将目标对准了巴基斯坦境内的中国公民和中巴经济走廊项目。
2023年底,巴塔分支曾袭击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中企工地,所幸中方安保人员及时拦截,才未造成人员伤亡。
![]()
但这一事件已明确释放信号,阿富汗塔利班对巴塔的纵容,正在威胁中国在南亚地区的利益安全。
塔利班对巴塔的纵容态度,不仅让巴基斯坦陷入安全危机,也让邻国中国不得不重新审视与阿富汗的边境管控策略。
而瓦罕走廊作为中阿之间唯一的陆上交通线,自然成为中国防范安全风险的关键节点。
中国对这条走廊的限制,并非出于对阿富汗的排斥,而是基于现实安全的冷静判断。
![]()
中国的反恐谨慎
中国与阿富汗的边境线仅在瓦罕走廊地区有92公里接壤,这条走廊也因此成为中阿之间唯一可能的陆上通道。
自2021年阿富汗塔利班掌权以来,他们多次向中国表达开放瓦罕走廊的意愿,甚至提前在走廊内修建了简易道路。
中国并非不愿与阿富汗开展合作,事实上,中国一直支持阿富汗的战后重建。
但在开放瓦罕走廊的问题上,中国始终坚持“安全优先”的原则,因为这条走廊一旦开放,可能带来的风险远超经济合作的收益。
![]()
除了巴塔,阿富汗境内还有“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基地”组织以及针对中国的“东伊运”等恐怖势力。
2024年初,一名在阿富汗喀布尔工作的中国公民遭“伊斯兰国”武装袭击身亡。
袭击者在事后声明中明确表示“行动针对中国”,并要求中国切断与阿富汗塔利班的所有联系。
这一事件发生前,阿富汗塔利班副外长斯塔内克扎伊还曾向中国大使承诺“确保在阿中国公民安全”。
![]()
现实与承诺的落差,让中国对塔利班的安全保障能力产生更深疑虑。
中国在联合国层面的表态,更能体现这份谨慎背后的考量。
2024年3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安理会反恐会议上专门点名阿富汗。
指出“伊斯兰国”“基地”“东伊运”在阿富汗境内“十分活跃且相互勾连”,并明确要求阿富汗塔利班采取“可视、可核查”的反恐行动。
![]()
所谓“可视、可核查”,正是针对塔利班此前“口头反恐、实际纵容”的现状。
此前塔利班虽多次宣称“清剿了境内恐怖分子”,却从未允许国际组织进入相关区域核查,这种“自说自话”的反恐模式,显然无法让中国放心。
因此,在塔利班未拿出切实反恐成果前,限制瓦罕走廊通行,是中国保障国家安全的必要选择。
![]()
限制瓦罕走廊原因
从2021年至今,中国始终未开放瓦罕走廊,这一决策并非“闭关锁国”,而是基于地区安全形势的理性判断。
从巴基斯坦的处境能看到放任风险的后果,作为与阿富汗接壤最长的国家,巴基斯坦因塔利班对巴塔的纵容,已付出沉重代价。
2023年的阿巴边境冲突中,双方在边境地区部署了大量兵力,交火导致边境贸易中断,数千名平民流离失所。
![]()
巴基斯坦国内甚至有声音呼吁“出兵瓦罕走廊”,逼迫塔利班清剿巴塔势力。
这种紧张局势若蔓延到中阿边境,不仅会影响中国边境地区的稳定,还可能打乱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节奏。
要知道,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国与南亚合作的核心项目,一旦因恐怖主义风险停滞,损失将难以估量。
![]()
从俄罗斯的政策调整中也能看到国际社会的共识。
俄罗斯曾是首个承认阿富汗塔利班临时政府的大国之一,早期也希望通过合作推动阿富汗稳定。
但随着阿富汗境内“伊斯兰国”势力的扩张,俄罗斯的态度逐渐转向谨慎。
据外媒报道,俄罗斯已开始与塔吉克斯坦等集安组织成员国合作,加强对阿富汗北部边境的封控,甚至考虑撤回对塔利班的支持。
![]()
而从塔利班的自身表现能看出合作的前提尚未具备,塔利班一边喊着“希望与中国合作发展经济”,一边却在反恐问题上含糊其辞。
2024年4月,阿富汗临时政府代理公共工程部长阿洪德与中国大使赵星会面时,再次提及开放瓦罕走廊,并称“双方同意继续合作”。
但中国在会后的通报中,通篇未提“瓦罕走廊”四字,仅强调“加强基础设施、交通领域合作”。
这种表态差异,正是中国对塔利班“口头合作、行动滞后”的回应。
![]()
结语
中国的谨慎,并非不重视与阿富汗的关系,而是深知“安全是合作的前提”。
中国限制瓦罕走廊的每一个考量,都基于现实安全的理性判断,而这份谨慎,也为阿富汗塔利班指明了方向。
那就是若想真正融入国际社会、获得邻国信任,唯一的路径是放弃对恐怖势力的纵容,用“可视、可核查”的反恐行动证明自己的诚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