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中国当提款机?中国每年给世卫缴上亿会费,但自打美国今年1月宣布退出后,世卫就三天两头喊没钱,这组织还建议各国明后年会费涨20%,这摆明了是想让别人替美国补窟窿?
美国今年1月突然宣布退出世卫组织,全球卫生合作一下子乱了阵脚。美国原本是世卫最大的出资国之一,甩手走人后,世卫的钱怎么都不够花,这个“资金大窟窿”一下子成了国际社会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问题。世卫提出未来两年要把所有成员国会费统一提高20%,这下子矛盾更激化了。有人直接质疑,中国是不是被当成了“提款机”,要帮美国填坑?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吗?
美国退出世卫,不只是表面上的一份声明。美国原本承担着很大一部分会费,退出后留下的缺口,其他国家一时根本补不上。结果,世卫在非洲和亚洲的一些重要卫生项目,不少都因为资金紧张受到了影响。试剂买不齐,团队人手不够,很多防疫工作不得不暂停或缩减。全球本来就脆弱的卫生体系,这下压力更大了。
美国退出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表面上说是对世卫有不满,实际上也有很明显的财政考虑。退出后不用再负担每年高昂的会费,美国自己的财政压力减轻了,但全球卫生合作却跟着吃苦头。美国对外援助和多边合作的积极性下降,世卫不得不调整自己的生存策略。
世卫这次提出的会费涨价,其实是被逼无奈。之前,世卫的常规会费只占总预算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资金都是各国自愿捐的,还限定了只能花在哪些地方。这么一来,一旦有大国抽身,资金结构就变得非常不稳定。为了让世卫有更稳定的收入来源,成员国早在前几年就讨论过改革,现在只能提前上马,尽快让会费占比提高,减少对某几个大国的依赖。
这轮涨费,虽然是全体涨,但中国承担的压力却实实在在。按照最新分摊方案,中国的会费比例要提高,光金额上看就已经远超很多国家。问题是,中国的人均收入在全球并不算高,压力分摊起来并不轻松。中国既要履行国际责任,又不能让自己吃亏。这种两难局面,让外界对中国是否会被当成“提款机”产生了质疑。
面对涨费和国际压力,中国并没有选择退缩,也没有简单“买单”了事。中国一直是世卫的重要出资国,不仅按时足额缴纳了会费,还承诺额外捐款,支持全球疫苗等关键项目。中国更注重用实际行动参与全球治理,比如推动重要卫生协议的制定,支持疫苗公平分配,让更多发展中国家也能获得必要的卫生资源。
中国的立场很明确:全球卫生治理不能只靠几个大国“输血”,更不能变成谁出钱多就谁说了算。中国多次呼吁,世卫的会费分摊应该更公平,要考虑成员国的经济实际,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承受能力。中国提倡多边合作,主张规则制定要公开透明,不能搞“道德绑架”或者强行让某一方承担过多责任。
这一次世卫的资金危机,其实是全球卫生治理老问题的集中爆发。长期依赖少数国家捐款,遇到突发事件就立刻陷入困境。世卫想通过涨会费和改革来改变这种局面,让全球各国都能共同分担责任,保障卫生事业的持续发展。从长远看,这可能是迈向更公平更高效治理模式的一步。
中国在这场风波里,选择了更加主动的角色。不是只做“付款人”,更是积极参与全球规则的制定。中国推动卫生治理朝着多极化、公平化方向发展,既守住了自己的利益,也在国际舞台上争取了更多的话语权。这样一来,中国就不是“提款机”,而是全球卫生合作中不可替代的参与者和建设者。
美国退出世卫的影响还远未结束。世卫涨会费和改革只是解决资金问题的第一步,但能否从根本上带来治理模式的转变,还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这场风波让大家都看清了,公共卫生危机没有赢家,资金短缺拖累的最终是全人类。中国不会缺席,也不愿当冤大头,更希望全球卫生合作能有新的规则和起点。
全球卫生治理到了要做选择的时候,是继续靠几个大国撑着,还是让所有国家都参与进来?中国的答案很明确:合作要公平,责任要分担,规则要大家一起定。未来的路还长,谁能把握住机遇,谁就有资格引领全球治理的新方向。
参考信源:特朗普就职总统首日,美国宣布退出世卫组织!留下巨大融资“真空”
2025-01-21 11:17·第一财经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