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的P - 8A“海神”反潜巡逻机,在未获中国政府任何批准的状况下,公然擅闯中国西沙领空,此等行径严重侵犯中国主权与领空安全。
对此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拦截,事后,澳方非但没有反悔之心,反而还倒打一耙,上演了一出“闯入者扮受害者”的戏码。
![]()
01.
事发的第二天,澳大利亚国防部率先发布声明,声称自家P-8A巡逻机在南海“执行例行监视任务”时,遭到中国一架苏-35战斗机的“不安全互动”,中方战机“在近距离释放干扰弹”,对澳方机组人员和军机构成“潜在风险”。
声明里反复强调“无人员受伤、军机未受损”,却绝口不提他们的巡逻机为何会出现在距离澳大利亚本土数千公里的中国西沙领空?
![]()
10月22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蒋斌直言,澳方声明完全是“颠倒黑白、倒打一耙”,目的就是掩盖其军机非法侵闯中国领空的恶劣行径。
更具说服力的是澳方自己的“破绽”,他们在声明中承认“无人员受伤、军机未受损”,恰恰证明了解放军的处置有多专业。
如果真像澳方说的“不安全”,这架非法闯入的巡逻机恐怕很难完整飞回澳大利亚。
![]()
而且,澳方口中的“干扰弹”,本质就是铝箔条或热源弹,主要作用是干扰雷达信号,一般情况下不会对军机造成实质性伤害,除非出现极端巧合的发动机吸入情况。
中方释放干扰弹,不过是在合法维权框架内,对非法入侵者发出的明确警告信号。
这也不是澳大利亚第一次玩“闯空反诬”的套路,早在2022年5月,同样是P-8A军机,不顾中方反复警告连续逼近西沙领空,最终被南部战区海空兵力驱离。
![]()
三年时间里,澳方的挑衅工具没变、叙事套路没变,唯一变的是中方的回应力度从“警告驱离”到“有力反制”,态度的升级背后,是对澳方“屡教不改”的明确不满。
这次事件中,澳方在声明中反复强调“南海巡逻任务”,却刻意模糊“西沙领空”的主权属性。
要知道,中国对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早在1974年西沙海战之后,中国就已完全收复西沙群岛,对其行使主权管辖。
![]()
澳方军机未经批准闯入这里,本质上就是对一个主权国家领土主权的直接侵犯,而非所谓的“公海空域飞行”。
还有人注意到一个规律,澳方这类“意外”,总能精准卡在“敏感时间节点”。
要么是地区重要会议前夕,要么是美国在亚太地区开展联合军事行动期间。
![]()
比如这次事件发生在10月下旬,恰逢美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筹备“联合军演”,澳方此时派机闯西沙,很难说没有配合美国“印太战略”、向其表忠心的意味。
澳大利亚前总理保罗・基廷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澳大利亚盲目跟随美国战略,无异于将自己的未来典当给别人的博弈。”
作为一个四面环海、靠贸易立国的国家,本应将维护地区稳定放在首位,毕竟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澳方每年出口的矿产、农产品,有相当一部分要靠中国市场消化。
![]()
但现实是,澳方却主动卷入地缘政治漩涡,把军队派到万里之外的南海,充当美国“印太战略”的“马前卒”。
02.
面对澳方的无理挑衅,中国的回应始终保持着“法理清晰、行动克制、态度坚决”的特点,既没给澳方“炒作冲突”的借口,也明确传递了“主权不容侵犯”的底线。
澳方所谓的“航行自由”,本质上是对国际法的“选择性解读”。
![]()
他们把“公海航行自由”偷换成“领空飞行自由”,忽略了“军机”与“民用航空器”的本质区别。
民用飞机只要遵守航线申请,可在各国领空过境;但军机携带侦察设备闯入他国领空,本身就带有“敌意属性”,不存在所谓的“自由”。
这次事件中,中方出动的苏-35战机,是具备超机动能力的重型战斗机,既能执行空中拦截任务,也能对非法目标形成有效威慑。
![]()
此前类似事件中,歼-16战机也曾多次亮相,这款战机兼具制空和对地对海打击能力,是解放军海空防御的“主力机型”。
这并非“威胁”,而是对澳方“屡教不改”的警示。
中国的克制不是软弱,而是出于维护地区和平的考量;但如果澳方把这种克制当成“可乘之机”,继续升级挑衅,中方必然会采取更有力的反制措施。
![]()
值得一提的是,中方的反制不仅限于“空中驱离”。
2025年2月澳方军机侵空事件后,中国一支由055型驱逐舰“遵义舰”率领的舰队,曾出现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沿岸的珊瑚海海域。
当时澳军方虽然嘴上说“尊重航行自由”,却悄悄派出军舰全程跟踪,甚至不敢放出055驱逐舰的实拍图。
![]()
这种“紧张”,恰恰说明澳方心里清楚,中国已经具备“对等反制”的能力,不再是只能被动防御的一方。
03.
澳大利亚之所以在南海问题上“屡教不改”,核心原因在于其把自己深度绑定在了美国的“印太战略”战车上,失去了外交和军事上的自主性。
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澳方派军机闯中国领空、派军舰搞“航行自由”,本质上都是给美国“交投名状”,换取美国在安全和经济上的“关照”。
![]()
美国一直想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而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双方一拍即合,宣称要“打破中国垄断”。
但讽刺的是,澳大利亚虽然有稀土矿,却没有成熟的精炼技术,挖出的稀土矿石,短期内仍需运往中国加工。
除了美国的因素外,还有澳国内因素,国家内部分政客和军方高层,长期受“中国威胁论”影响,把中国视为“潜在对手”。
![]()
再加上,美国通过游说、军售等手段,不断强化澳方对美国的“安全依赖”,澳针对中国就不让人意外了。
不过,如果澳方继续在军事上挑衅中国,很可能引发中方的贸易反制,这对澳方脆弱的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但是澳大利亚忘了一点,美国的“承诺”从来都不是“免费的午餐”。
![]()
美国在亚太地区搞“联盟体系”,本质上是把盟友当成“棋子”,让他们为美国的战略利益买单。
比如俄乌冲突中,美国让欧洲国家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制裁俄罗斯,自己却从中赚得盆满钵满;未来如果中美关系恶化,澳大利亚很可能成为美国的“前沿阵地”,承受最大的冲突风险。
结语:
南海作为全球重要的航运通道和战略要地,和平稳定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
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南海争端,也始终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积极与周边国家开展合作。
![]()
但“和平”不等于“无底线退让”,“协商”也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如果像澳大利亚这样,把中国的克制当成软弱,把非法入侵当成“例行任务”,甚至倒打一耙抹黑中国,必然会遭到中方的坚决反制。
对于澳大利亚来说,现在最该做的不是跟着美国挑衅中国,而是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定位:是继续当美国的“马前卒”,还是回归理性,在地区和平稳定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
未来,如果澳大利亚继续在南海“碰瓷”,等待它的绝不会只是“照明弹”和“警告驱离”,而是更严厉、更直接的反制措施。
国际社会也看得很清楚,谁是南海和平的维护者,谁是破坏稳定的搅局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