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是咱新中国军事制度建设,很重要一年。
![]()
这一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度,自此,我军正规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那年9月27日,授衔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毛主席亲自为10位元帅、10位大将授衔,整个过程庄严肃穆,意义重大。
![]()
而就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有一个名字没出现在授衔名单上,毛主席也因此发问:“‘军中吕布’为何不在名单上?”
![]()
而这个被称为“军中吕布”的人,名叫吕俊生,出生在河北邢台的一个小山村,1907年,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穷得揭不开锅。
小时候他个子高、力气大,别人都觉得他是干重活的好料,可惜家里连个像样的饭都吃不上,13岁那年,他离开家乡,靠着打零工、学徒、拉车、搬煤等苦活过活,走南闯北,日子过得非常艰辛。
![]()
而1937年,吕俊生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目睹了日军在华北的残暴行为,心里愤怒得不行,他听说八路军在太行山一带活动,便一路打听着找过去。
当时他已经三十出头了,年纪并不小,可是一身的力气加上练过拳脚,很快就在部队里站稳了脚,部队里的人一开始见他彪形大汉,都叫他“大个子”,他训练特别刻苦,打仗也不要命,很快就成了大家眼中的猛将。
1938年夏天,山东夏津的一场战斗让他彻底出了名,当时部队在转移途中被日军围住,子弹快打光了,敌人一波接一波地冲上来,吕俊生拔出大刀冲在最前面,一口气砍倒了二十多个敌人,把敌人完全打懵了。
![]()
他身上也被刺中多刀,但硬是挺了下来,战后,战友们都佩服得不行,说他跟三国里的吕布一样,是战场上的猛将,从此,“军中吕布”的称号就在部队里传开了。
吕俊生的勇猛不是一时的,在百团大战、平乡战斗、临清战斗等多个战役中,他都是冲锋在前,特别是在一次敌人碉堡难以攻克时,他带着几名战士绕到敌人背后,趁夜色靠近,掏出几颗手榴弹从射击孔往里一扔,直接把碉堡炸塌了一半。
他第一个冲进去解决了剩下的敌人,整个连队士气大振。
![]()
除了勇猛,他还非常懂得战场上的战术,在闫家庄阻击战里,他指挥连队利用地形打游击,巧妙地设置地雷、冷枪、诱敌深入,把一个日军小队打得溃不成军,自家这边却几乎零伤亡,这种战法既节省兵力又保住了战士的性命,非常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到1942年,他身上的伤已经很多了,部队决定让他去地方搞武工队工作,虽然离开了前线,但他依然冲锋陷阵,有一次他带人侦察敌情,不巧被伪军包围。
他为了掩护同志和老百姓,从另一边引开敌人,孤身一人突围,还干掉了几个伪军,1943年,他在一次战斗中单枪匹马击毙四名日军,后来在临清战斗中,他还用红缨枪活捉了八名敌人,真的是战功赫赫。
![]()
战后他继续参加解放战争,一直打到全国解放,1949年开国大典那天,他作为战斗英雄代表站在天安门广场上,看着五星红旗升起,不禁眼圈湿润。
毛主席接见战斗英雄时,还特意握着他的手说:“你就是那个‘军中吕布’吧?”这句话,在很多人心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为什么这样一个战功卓著的老英雄,到了1955年授衔的时候,名字却没出现在名单上?
![]()
这就得从他退伍的事说起,1952年,吕俊生身体已经不太行了,多年打仗留下了不少病根,腰伤、腿伤再加上旧伤复发,让他没办法像以前那样带兵打仗了。
他觉得自己年纪也大了,不能再拖着部队,于是主动申请退伍,回老家种地,组织上多次劝他留下,或者安排他去地方担任一些工作,他都推辞了,他说:“我没文化,不适合当领导。当兵是为了打鬼子,现在国家好了,我回家种地。”
就这样,他带着一身伤疤和一堆军功章,回到了老家河北邢台的前青峪村,他在村里过得跟普通老百姓一样,戴着草帽下地种地,干活从不偷懒。
![]()
邻居们都知道他是打过大仗的英雄,可他从不提自己的功劳,有人问他怎么不去当干部,他就笑笑说:“现在能吃饱、穿暖就挺好,别给国家添麻烦。”
所以到了1955年授衔制度推行的时候,吕俊生已经退伍三年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当时军衔主要授予现役军人,对于已经离开部队的老兵,尤其是没有进入干部编制的,基本不再考虑授衔。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军中吕布”没能出现在名单上,毛主席那句“为何不在名单上”,其实是一种惋惜和尊重,但制度上确实没有办法改变。
![]()
吕俊生回乡以后,一直过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他带着村民修水渠、建水库,还把自己的军功章拿出来教育孩子们要热爱祖国,他从不居功自傲,也不要求什么待遇,县里几次想给他改善住房、发补助,他都谢绝了,说国家还在建设阶段,钱要花在更需要的地方。
1970年11月22日,吕俊生因病去世,享年64岁,他的一生没有耀眼的头衔,也没有留在军队高层,但他的战斗事迹却在民间广为流传,村里的老人到现在还会讲起他当年单刀破敌的故事。
![]()
制度有制度的逻辑,但个人的贡献不会被遗忘。
我们记住吕俊生,不是因为他有没有军衔,而是因为他曾经真刀真枪地为国家拼过命。
这件事放到当下也有现实意义,比如最近国际上关于退伍军人待遇的问题,包括一些国家的老兵维权事件,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战争结束后,这些为国家流血流汗的人,如何被制度所承认,是一个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
![]()
在中国,我们的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逐步完善政策,也正是为了不让“军中吕布”式的英雄被忽视。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早就写在历史里了。
不在名单上,不代表被遗忘。
![]()
真正的英雄,从来都不只靠军衔证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