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提出的“三资改革”或许意味允许将传统的国有资产进行“市场化、私有化”的价格重估,从而等于向市场注入了可投资资产,释放了市场急需的增长红利,同时或许也能解决地方政府“化债”难,公共事业包袱重等历史问题!我认为从金融的角度而言肯定在当下是利大于弊!
但其中最难的挑战应该在于国有事业单位的市场化、股份化改革!毕竟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各领域都存在一些用以经济结构过渡的”双轨制“体系,虽然,当下已经陆续解决,但涉及到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及福利安排、工资待遇问题,始终是拦在国有资产市场化方向上的重要问题!
而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大潮之下,如何打破阻断社会货币、资源传导的卡点,也是放在各地政府和央国企体系面前的现实问题!
并且,从近期的新闻来看,湖北省推出这样的改革,颇有种当年”深圳改革开放“的味道,其中必然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机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根据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理论或,也证明湖北的经济必须依靠打破传统体系,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空间的关口!
![]()
从宏观经济数据来看:
湖北省当下面临这显著的财政收支矛盾,2024 年财政部下达其 2024-2026 年置换存量隐性债务限额为 2946 亿元,这个规模已经凸显债务化解紧迫性。
而近年来,通过资产证券化,例如武汉洪山人工智能大厦发行 CMBS 融资 3.01 亿元、公交集团用未来票款收益权融资 6.01 亿元等案例,湖北盘活了大量政府资产,有效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并且,地方政府将长期沉淀的资产转化为流动性资金,直接用于偿还到期债务或降低利息负担。
这种「以时间换空间」的操作,既避免了债务违约风险,又通过市场化工具将隐性债务转化为显性市场债务,降低监管套利空间。
此外,过去的湖北,高度依赖土地财政,如何在当下找到收入结构转型的路径成为了必须攻克的难题!因此,传统土地出让收入下滑,也在倒逼湖北转向存量资产盘活,截至 2025 年 9 月,武汉市通过资本化,已经累计盘活资产 2061.52 亿元,宜昌市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也增长 30%,这显示资源资产化已成为重要财源。
![]()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大冶市将废弃矿山改造为氢能仓库;咸宁市通过「原水贷」、「取水贷」等绿色金融产品激活水资源价值,这些创新拓宽了财政收入来源,减少了对土地出让的依赖。
同时,湖北还通过「三项信用贷款改革」,撬动大杠杆,以 10 亿元风险补偿资金,累计撬动 1168 亿元信用贷款,杠杆率达 1:116;省级统筹资金超千亿元支持重大项目,有效带动了社会资本投入。这种「财政资金 + 市场化融资」模式,既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又通过乘数效应放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直接拉动了就业和产业链协同发展。
此外,国有资产长期存在「重持有、轻运营」问题,大量资源(如闲置土地、低效厂房)未充分发挥价值。通过资产化确权(如自然资源清查)和证券化交易(如 REITs、ABS),湖北将静态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金融产品。
例如,东湖高新区发行产业园 REITs 融资 15.75 亿元,使投资成本回收周期从 10-20 年缩短至即时变现;武汉控股收购武汉市政院,实现「水务运营 + 工程设计」一体化,业务毛利率提升至 28%,均体现资产证券化对价值发现和效率提升的作用。这种放大杠杆、拉长账期、降低利润、腾出资产负债表空间的操作,进一步优化了国有资产创造债务上限的空间!
![]()
可以这样说,「三化」改革,将推动国企从行政附属向市场化主体转变,将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向精细化社会有偿服务推进,是市场化改革的重大突破。
例如,湖北文旅集团将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改造为高端养老院,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运营团队;省属数据集团通过「统一授权 + 特许开发」机制激活公共数据资产,培育数据应用市场主体。这种「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模式,既增强了国企的市场竞争力,又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了治理结构!也方便了湖北省的产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培育进程!
未来,湖北或会通过「三资」管理改革整合财政、国资、金融资源,形成「资源资产化 - 资产证券化 - 资金杠杆化」的闭环链条。
并通过零基预算改革优化支出结构,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投建管运」一体化,通过诸如「引江补汉」工程等案例,逐步实现通过市场化机制实现投入产出平衡。这种「财政 + 金融」协同模式,打破了传统部门分割,提升了公共资源配置效率,避免了政府项目不计成本的,不管收益的弊病!
![]()
所以,在我看来,湖北的改革经验具有全国推广价值,其可通过「试点 - 复制 - 推广」的路径,有效推动地方国资改革从「政策驱动」向「制度驱动」转变,别让企业等政策,让企业在制度框架内发展并创造机遇!
不过,金融化必然也有风险!
资产定价与市场波动风险的不确定是现实,但资产证券化却依赖未来现金流预测,若项目运营不及预期(如文旅项目客流量不足),还是可能导致证券违约。例如,洪山 AI 大厦的 CMBS 融资虽利率低至 2.5%,但需确保未来 18 年租金稳定。此外,资本市场波动可能影响证券发行规模和成本,需加强风险对冲机制,这会进一步考验资本的管理能力!
而杠杆化操作若过度依赖债务融资,也可能导致新的风险积累。湖北需在「化债」与「发展」间把握平衡,例如通过零基预算严控低效支出、建立债务风险预警机制,避免陷入「借新还旧」循环,尤其是项目用途管理。
最后,还是我开头说的,改革涉及资产权属调整、人员分流等复杂问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划转可能引发部门利益博弈;湖北虽然已经通过「1+8」制度体系明确操作规范,并引入第三方评估保障公平性,但这还是只有有助于化解矛盾,或依然尚不足以应对利益变化造成的冲击。
但是,创新哪有一帆风顺的,我觉得湖北敢想敢做,未来大概率有美好的回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