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号段资源岂能随意转租和滥用

0
分享至


“您已成功订购某某演唱会门票,请在15分钟内支付票款……”近年来,不少用户收到过“1068”开头的诈骗短信。近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一起民事公益诉讼案,揭开了“1068诈骗案”的内幕。

涉案的1068号段资源最初由正规公司向工信部申请获取,但该公司获得资源后并未自行运营,而是通过层层转租、转借,最终该号段被交由不具备合法使用资质的河北某网络科技公司使用。在这一过程中,每一家参与转租的公司都清楚知晓“禁止转租转售码号或短信发送权限”的规定,却无一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识破骗子的伎俩并不容易。一方面,大多数用户不知道合规号段可被转租,误认为所有1068短信均经官方认证。另一方面,诈骗内容高度场景化,抢票、快递、理赔等刚需场景让人容易降低警惕性。更重要的是,普通用户缺乏便捷有效的验证渠道。

应当看到,号段资源的违规转租与滥用,不仅严重扰乱国家电信管理秩序,破坏行业公平竞争生态,更直接侵蚀社会信任根基,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温床”。不能让号段资源成为灰色产业链中的“交易标的”,短信端口变成诈骗信息的“传送带”,斩断号段转租利益链是必要之举。

该案不仅是对个别违法主体的惩处,更是对通信行业违规乱象的严厉警示。无论是哪一环,只要参与号段非法转租,就要为误导用户、助推诈骗付出法律代价。当然,筑牢通信安全防线需多方合力。比如,相关部门完善建立电子溯源系统,可以考虑强制公示号段的实际使用方。又如,司法机构可推广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民事公益诉讼模式,追究转租链条的全环节责任。

多说一句,用户收到支付类短信时,务必通过官方APP确认。骗子无孔不入,我们不仅要擦亮眼睛,还要保持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中国经济网 年巍)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经济网 incentive-icons
中国经济网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41976文章数 47411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