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世雄(1933-2025.10.22)
记者从亲属方面获悉,岭南画派第三代卓越艺术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梁世雄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10月22日上午8时58分在广州逝世,享年92岁。
梁世雄,1933年生,广东南海人,生前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岭南画派研究室主任、岭南画派纪念馆副董事长。师承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黎雄才先生,并得岳父容庚教诲,早年以人物画创作为主,后转向山水画创作。任教40余年,培养了大批美术领军人才。
其作品先后由国家选送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和我国香港、澳门等地展出,作品被海内外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2009年以来分别向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公共机构捐赠代表作品及手稿文献,共计330余套逾千件。
出版有《梁世雄画集》《岭南画学丛书——梁世雄》《黎雄才、梁世雄访日画集》《梁世雄绘画六十年》《梁世雄书画集》《闳廓集——梁世雄手稿》《梁世雄全集》等。
央视三套:十分大家·梁世雄
![]()
1956年中南美专毕业照
梁世雄先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画家,是岭南画派第三代卓越的艺术家。他继承了岭南画派的优良传统,关注现实,贴近生活,融古铸今,中西结合,与时俱进。梁世雄先生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育,一是山水画创作。他毕生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培养了很多有成就的学生。他在艺术创作上涉及人物、花鸟,但主要成就体现在山水画创作上。他的山水画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他把中国传统的写意精神、写意情怀和写实有机结合了起来。他的探索与创作推进了传统笔墨的发展,把笔墨和光色语言结合了起来。这一点是很多画家尝试去做却没有达到的,他在这一领域苦心孤诣,达到了很高的成就。此外,他还把南方的秀美和北方的雄强结合了起来。
梁世雄先生是一位非常严肃严谨又非常勤奋刻苦精益求精的艺术家。他的速写写生有多样化的角度,一幅创作总是经过反复构图,直到最满意的状态才敲定。可以说,每幅作品都饱含了心血,这是他的艺术特点之一。他的作品还包含了鲜明的地方特色,不仅是岭南,也包括了西北的雪域高原。他的艺术把民族风格、时代精神、个人风貌有机地统一了起来。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艺坛,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再到当下,他的艺术不断发展,拥有强大气的生命力。原来我只是偶尔看过他个别作品,后来因为给《梁世雄全集》作序,看了全部作品之后,我还是非常受感动,了不起,画了那么多好画,而且把山水画向前推进了。(薛永年,著名美术史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2023年10月14日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
![]()
1957年中南美专部分粤籍教师在教学楼前合影,左起:关山月、梁世雄、陈金章、谭荫甜、孔宪明、黎雄才
回望梁世雄90年艺术人生,气格堂堂正正,工作勤勉认真,为人温厚平和。有如法国哲人布封所说,风格即人。梁世雄几十年来的艺术创作,贯穿了一条明晰的主线——伟岸磊落的美学取向,积极明朗的格调内蕴,雄健清新的笔墨意趣。所有特色的最终指向,是崇高美。
面对晚学或媒体访谈,梁世雄说的多是长辈、恩师如何扶掖教诲,有关个人则匆匆带过。或许,我们可从他常写的一副集句联语中略窥其修为:“养气不动真豪杰,居心无物转光明”,上联陆游诗句,下则出自朱熹。在本书编峻印行首发时,得知梁世雄先生与家人商定,遴选259套779件作品及个人文物收藏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是继捐赠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岭南美术馆等机构后,又一大手笔公益善举。
“行为世范,学为人师”,这是汉代以来中国文化人修身律己的高要求,梁世雄的艺品人格有口皆碑,知人论世,于兹至为适合。风范岭南一世雄,他让人肃然生敬。(梁江,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节选于《梁世雄全集》八卷总序,2023年2月15日 )
![]()
1974年为学生讲课
梁世雄的画,艺品平实,画风方正,无取巧、无狂言、无怪诞,深深看过,其味正浓,平实方正就是高云之真深,可细看细思。梁世雄从来不在怪巧,只在平实,这是十分难得的,也是岁月平实的佐证。生活中能做到一生平正,固然也难,然,梁世雄一生平实!梁世雄的画,在于云水飞瀑,在于山外有山,在于景境相加。其水势出之远近,其风雨紧迫过来,就有另外在!这另外就是另外天地!梁世雄的山水画,是既有岭南特色,也有传统基础,其光彩,习习过来分外亮!
凡画,忌浮、忌浪、忌霸、忌空、忌花、忌烦。能工、能精、能细、能放、能收,方有天地可言。梁世雄画,有此意,此能,是为大成!(林墉,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2005年4月10日)
![]()
1977年与岳父容庚合影于中山大学
作为新中国美术教育培养出来的一代大家,梁先生的艺术成长历程几乎与新中国的发展同步。在70年的创作历程中,他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他为“毛主席纪念堂美术创作的美术作品”“人民大会堂西藏厅主题创作的美术作品”和“西沙采风作品”“新中国建设题材的美术作品”等多个系列的创作,都成为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见证;他笔下的山水跨越了长江的江峡归帆、黄山的松石云霭、南海的热浪椰风、新疆的苍茫胡杨、西藏的雪域高原、岭南的榕荫水乡、台湾的太鲁奇观……从中既能看到他艺术的嬗变历程,更能看到时代演进的步伐。这是梁先生将个人“小我”融入国家、民族“大我”的写照,是岭南美术工作者自觉肩负历史使命、彰显时代风貌的缩影,也是广州美术学院建校70年来始终与时代大潮同行,与国家发展同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林蓝,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2023年12月12日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发言)
![]()
1978年为毛主席纪念堂创作大画,广东国画创作组成员左起关山月、陈洞庭、梁世雄、蔡迪支、黎雄才、陈金章、林丰俗、陈章绩同登长城合影
梁世雄画胡杨与众不同,一是篇幅大,二是笔墨语言强悍,三是画面经营凸显意境、展现了精神内涵,成为同类题材的扛鼎之作,也使他的艺术风貌呈现突破性的新貌,更让岭南画派得到了与时俱进似的提升,更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文脉根深画派的悠远内涵和鲜明的外在显像。
梁世雄的胡杨林给人最强烈的印象是以墨为骨、张力强劲,尤其是树干几乎都是用浓墨垒叠而成的,有碑拓石雕之感。从大效果看,把胡杨树干的整体造型塑造得伟岸倔强,突出了精神品格,而这种效果的产生都是用笔墨造型来呈现的。(李人毅,人民美术网总编辑、原《美术》杂志执行编委,2014年4月4日)
![]()
1980年重登黄山
岭南画派“折中中西、融汇古今”。他与社会革命同行,与思维创新并举,开拓了中国画现代性转型的探索新路。作为当代岭南画派代表艺术家之一的梁世雄先生,基于岭南画风之根脉,兼取北方画派之雄浑,数十年笔耕不辍,初心不改,尽一己之画事,展祖国山河之雄途。
画如其人,梁世雄先生将人生境遇、脾气秉性、学识修养与绘画融为一体,这与岳父容庚先生博学与爱国精神的指引密不可分。著名古文字学家容庚教授生平正直,深为学者见重,梁世雄从岳父的教导以及所庋藏大量文物、字画、碑帖当中获益良多。同时,得益于关山月和黎雄才两位大师的教导,梁世雄的艺术风格继承并发展了二位视野开阔、取景壮美、笔力雄健的特点,成为黎、关之后岭南画坛的山水画大家。(吴为山,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节选于“心随江山——梁世雄中国画艺术展”前言,2019年4月11日)
![]()
1985年与关山月先生在广州文化公园“梁世雄画展”上合影
梁世雄的艺术伴随着新中国成长,受业于关山月、黎雄才两先生,在传承岭南画派艺术革新精神基础上,梁世雄别开新路,形成了自家的艺术风貌。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他主要从事现代人物画的创作,此后全面转向山水画,并以此名世。新中国美术教育的语言结构与技术范式,对梁世雄的绘画产生了持续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早期的人物画,还是后来的山水画,追求物象的准确,构图的严密,成为他的绘画优先考虑的问题。贴近自然,反映现实,成为他的绘画的主要特征,这是紧随时代脉搏跳动的映现。(李劲堃,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
![]()
2023年11月,现当代岭南美术大家全集系列之《梁世雄全集》八卷,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梁世雄先生数十年笔耕不辍,以坚定的艺术信念,不随波逐流,继承和发扬了岭南画派优秀传统,与时代同行,与创新并举,为中国画现代性转型的探索提供一份富有价值的实践方案。(赖志强,广州美术学院校史编修室副研究员,东莞岭南美术馆“河山闳廓——梁世雄中国画艺术展”研讨会,2021年11月16日)
![]()
1992年访日期间与黎雄才先生在箱根芦湖写生
![]()
1998年泰山写生
![]()
2004年梁世雄与陈金章以及十位先后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的研究生合影
![]()
2023年梁世雄在广州美术学院家中
![]()
永远做最可爱的人
77cm×53cm
1956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
长江大桥合拢前夕
容璞、梁世雄合作
41.3cm×81cm
1957年
中国美术馆藏
![]()
归渔
150cm×86cm
1959年
广东美术馆藏
![]()
椰林秋晓
180cm×95cm
1960年
广东美术馆
![]()
珠江月夜
134cm×68cm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
高原雄鹰稿
93.5cm×118cm
1965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
井冈山黄洋界
132cm×219cm
1972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
红日照西沙
96cm×172cm
1976年
关山月美术馆藏
![]()
延安
97.5cm×180cm
1977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稿
80cm×159cm
1977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
小鸟天堂
137cm×68.5cm
1981年
岭南画派纪念馆藏
![]()
布达拉宫
83cm×68cm
1983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
不尽长江滚滚流
180cm×392cm
1984年
南海博物馆藏
![]()
巍巍昆仑
178.5cm×360cm
1984年
中国美术馆藏
![]()
惟见长江天际流
137cm×69cm
1988年
中国美术馆藏
![]()
太鲁阁激流
180cm×392cm
2002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
阿里山之魂
210cm×480cm
2002年
中国美术馆藏
![]()
苍松万古春
180cm×392cm
2004年
中国美术馆藏
![]()
雄风岁月
180cm×800cm
2012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020艺术观察近年报道梁世雄先生艺术的相关链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