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记者 高爽
“坐在观众席看合成排练,不知怎的一种感动涌上心头……”日前在重庆大剧院内,第十八届文华奖参评剧目《俗世奇人》上演前,该剧副导演张艳秋在朋友圈写下这段文字时,或许未曾料到这份感动会化作当晚数十次雷鸣般的掌声。
为了呈现最佳演出状态,剧组在演出三天前,便搭乘最早的航班从天津飞抵重庆,随即开启“精排模式”。舞美团队每天仅睡四五个小时,反复调试灯光、音效;演员们则一遍遍雕琢动作、表情的细节。最终在18日的正式演出中,这份精益求精的匠心化作观众席此起彼伏的掌声,在山城夜空中久久回荡。
从津沽到川渝的艺术共鸣
该剧由黄维若编剧,钟海执导,刘敏涛领衔主演,徐松子特邀出演,集结了王继世、刘景范等天津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天津人艺)老中青三代艺术家。该剧自2022年首演以来已完成54场巡演,此次重庆之行既是首度与川渝观众见面,更是作为我市唯一入围第十八届文华奖的剧目亮相。
为了达到最佳状态,钟海带领团队反复打磨剧本、精细排练。张艳秋在排练间隙感慨道:“全体演职人员克服疲劳毫无怨言,演员们在导演的指导下反复调整细节,这样的敬业精神和对戏剧的情怀怎能不让人感动。”
在传承中创新的舞台匠心
如何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提炼精华,将这部雅俗共赏的经典作品完整而精准地搬上舞台,始终是剧组创作的核心课题。为此,该剧对冯骥才原著进行了创造性转化,新增“关二姐”这一贯穿全剧的角色。“关二姐是原著中未集中呈现的人物,我们通过她串联故事,展现天津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钟海说。
这一改编获得冯骥才认可。他曾在观剧后感慨:“我写《俗世奇人》,你们演《俗世奇人》,都是为了最终要把天津人搬上舞台,使天津最深刻的文化、这个地方可爱的人民的集体性格、天津迷人的文化形象和审美形象,被人们接受,让人们感动。”
市井烟火中的人间真情
当晚的演出中,刷子李、泥人张、苏七块等“奇人”跃然舞台,天津卫的市井烟火气扑面而来,观众席爆发出阵阵笑声与掌声。该剧通过市井小人物的骨气与智慧,歌颂了中华民族“民生在勤”的实干精神。
从津沽到巴蜀,《俗世奇人》的重庆之行不仅是一场演出,更是天津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天津人艺将地方故事升华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艺术精品,展现了城市文化软实力。
来源:天津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