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 | 乌云斯琴 蒙译汉| 阿力玛
图片 | 张欣 苗晔 部分由满全提供
我是草原的游子,生于斯长于斯。对我而言,草原是一种美学风格、一种生命密码、一种精神气质、一种灵魂标签。
——满全
他的话语像晨露坠地,在每个倾听者心中溅起涟漪,原来这片滋养他的土地,早已将辽阔与坚韧,刻进了他的血脉。
细雨绵绵的四月,为探寻满全其独特的灵魂密码,我们走进了内蒙古师范大学。
![]()
丰盈的三尺讲台
![]()
满全,笔名Dorontengri,现为内蒙古文联副主席,内蒙古作家协会主席,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学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内蒙古师范大学少数民族文学馆常务副馆长,东京外国语大学访问学者,中央民族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对于出生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的满全教授而言,故乡的沃土是他原初的课堂,在这里他经历生活磨砺,铸就了坚韧的筋骨和不竭的精神底气,而哲里木盟师范学校的青砖教室,则为他点燃了教育理想的星火。
1987年,满全从哲里木盟师范学校毕业后,到通辽市科左后旗阿古拉中学任教。两年后通过普通高考,考入内蒙古师范学院蒙古语言文学专业,此后他相继斩获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并留校执教。
![]()
与教学团队在一起讨论问题
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的讲台上,满全的目光始终饱含温度。他说,只要眼中有神,心中有光,前路便无处不光明。这些发自肺腑的箴言激励着莘莘学子们破茧而行。教书育人的热忱早已融入他的血脉,化为生命的本能。以思想启迪青年心智,让学子们抵达更广阔的天地,是他毕生坚守的信念。多年来由他培养的硕士、博士,如今已在各地成为栋梁,他们的成长轨迹,便是对“桃李满园”最生动的诠释。
作为学科的领头马,满全引领着学术的马群踏浪而行。2023年,满全教授带领团队成功创建了全国首个“数字人文本科专业”。这不仅拓展了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疆域,更是开创了人文学科研究与教育的新范式。次年,该专业荣登软科A+本科专业评级。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席卷各领域的趋势中,满全教授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果敢的决断与前沿的思想,精准与时代脉搏契合,率先宣示了,人文学科必须与时俱进,必须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历史必然性。2022年,由他率领蒙古学学院与文学院同仁申请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获评一级学科,2023年,获批设立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这些重要的举措和努力将该学科建设推向了前沿。
![]()
![]()
与本科生在一起探讨议题
2019年,满全教授领衔的专业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其主持的核心课程《蒙古族现代文学》成功获批(首批)内蒙古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同年,其教学成果《开放式写作训练教学模式的实施及其成效》斩获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他个人也先后荣膺“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成为师者中的楷模。
满全教授以师者仁心培育栋梁,以开拓之姿引领学科发展,从育人到治学,始终践行着对教育的热忱与担当。
深邃的学术疆域
![]()
学界共识中,教学与科研向来是大学教师行稳致远的双轮驱动。二者相生共长,恰是对学术智慧与育人能力的双重淬炼。满全教授深悟此道,秉持“教学筑基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辩证理念,将其奉为圭臬并躬身践行。他的学术耕耘结出多元硕果,从论文撰写、专著出版到学术会议组织、前沿讲座开设、重大课题主持,皆以精研之姿深涉其间。
这些年来,满全教授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一般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0项,厅级校级项目19项。在中国、日本、蒙古国和俄罗斯等地用汉文、蒙古文、日文、西里尔文出版了《批评的功能》《碎片与体系》《外部环境与内部机制》《地方资料与公共知识》等学术著作30部,部分学术著作荣获全国“朵日纳文学奖”1次,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6次,内蒙古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1次。
![]()
与博士生、硕士生在一起
在2020年秋季迎新会上,满全院长阐述了他的学术理念:“学术的乐趣在于洞见世界的本真,把握真理。对我来说,文学研究并非终点,而是借以发现世界真理与秩序,并以思想之力重塑世界秩序的途径。世界尽头蕴藏至美与真理,为此,我将继续我的文学探索。”
满全教授怀揣着坚定不移的信念,以勤恳踏实的劳作、锲而不舍的努力,在科研创新与育人育才的征程中,屡创佳绩。他先后荣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才、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青年领军人才等国家级及省部级荣誉与奖励40余项。
![]()
在数字人文专业发展联盟成立大会上发言
目前,满全教授担任全国数字人文专业发展联盟首届轮值主席,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蒙古文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以及内蒙古新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等社会兼职。
辽阔的诗歌领地
![]()
若以词汇勾勒满全教授的精神图景,“丰盈”“深邃”与“辽阔”或可描摹其轮廓。诗人、文学批评家、人文学者、作家协会主席、高校学院院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社会活动组织者……这些角色共同熔铸了他多维度的精神版图。其事业疆域横跨教学、科研、创作、行政、文学组织等诸领域,然若追溯其广为人知的起点,诗人之名,无疑是最初的底色。
“文学是我生命的表达,是我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怀着这样的信念,进行文学创作,先后用汉文、蒙古文、西里尔文出版了《温馨时光》《遥远的雨季》《飞鸟集——一段天边的浪漫故事》(汉文、蒙古文和西里尔文版)、《今夜,大海在北边》《春夜,谁在呼唤》等诗集。作品先后斩获内蒙古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1次,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3次,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1次。
![]()
沉浸在写作中
值得注意的是,满全教授的大部分著作在结构上具有显著的共性——均以三部分构成。从文化象征看,“三”寓意完整、圆满,体现事物发展的全面性;几何学中“三点成面”的原理,赋予其结构上的稳固基底;而哲学视域中,“三” 更化作天、人、地的宇宙秩序隐喻,折射出对世界本质的深刻洞察。教育、学术、创作这三项志业,如同三座丰碑,共同铸就了满全教授在人文星空中的璀璨坐标。三途并进的跋涉中,每一项事业都化作彼此映照的明镜——教育实践为学术研究提供活水,学术洞见为创作表达注入筋骨,创作成果又反哺教育薪火,形成生生不息的人文生态闭环。
诚然,古淖尔之子满全,以文雅浸润民众,以学识引领青年,为民族文化与太平盛世,树立起这三重不朽的丰碑。
![]()
![]()
![]()
![]()
![]()
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主持名家作品签赠会
![]()
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推介自己主编的新书
![]()
![]()
![]()
![]()
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
![]()
![]()
爱读书的一家人
![]()
![]()
![]()
统筹 牧仁
审核 乌日嘎
新媒体编辑 张欣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画报》官方微信
点击“在看”,分享给更多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