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师点化:家里老人若是“阳寿将尽”,身上这5个地方会很反常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 《黄帝内经》《抱朴子》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黄帝内经》有云:"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人之一生,从呱呱坠地到寿终正寝,皆有定数。古人观天地万物,察阴阳五行,发现生命将尽之时,身体会显露出种种征兆。这些征兆,并非迷信,而是千百年来先贤们观察总结的生命规律。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树老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当一个人的阳寿将要走到尽头时,身体会发出警示,如同秋日的树叶由绿转黄,终将飘零。可这些征兆究竟是什么?为何风水师、老中医、道门中人都能从这些细微之处看出端倪?

道家典籍《抱朴子》记载,人之将亡,必有五征。这五征,藏在身体的五个部位,对应着五行五脏,暗合天地运行之理。若能识得这五个征兆,便能提前预知,好生安排后事,让老人走得安详,也让子女少些遗憾。

那么,这五个反常之处究竟在哪里?每一处又预示着什么?且听我慢慢道来。



话说清朝年间,江南有个小镇,镇上有位风水师,姓袁,人称袁半仙。这袁半仙并非什么江湖骗子,而是真有些本事。他自幼跟随师父学习风水堪舆之术,对阴阳五行、奇门遁甲颇有研究,尤其擅长观人相貌,察人气数。

镇上的人家,但凡遇到红白喜事,都会请袁半仙去看看。他看得准,嘴又严,从不乱说,所以在镇上颇有威望。可袁半仙有个习惯,每次去看风水,看完之后,总会单独把主家的子女叫到一边,低声交代几句。旁人问起,他总是笑而不答。

这年初春,镇上李家老太太过七十大寿。李家是镇上的大户,子孙满堂,热热闹闹地办了三天寿宴。寿宴那天,袁半仙也被请去了。他坐在角落里,看着李家老太太端坐在太师椅上,笑眯眯地接受子孙们的祝贺,脸上却闪过一丝忧色。

宴席散后,袁半仙把李家的长子李承业叫到一边,犹豫了半天,才开口说:"承业,你母亲的气色,恐怕不太好。"

李承业一愣,忙问:"袁师傅,您这话是什么意思?我母亲身体硬朗得很,前些日子还能在院子里走动呢。"

袁半仙摇摇头,压低声音说:"你可知道,人之将亡,身上会有五处反常?这五处,便是天机所在。我观你母亲,已现其中三处,恐怕阳寿不过半年了。"

李承业听了,脸色煞白,双腿一软,差点跪倒在地。他颤声问:"袁师傅,这五处反常,究竟是哪五处?"

袁半仙叹了口气,说:"第一处,在眼睛。"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道家认为,眼睛对应的是肝,而肝藏魂。一个人若是阳寿将尽,肝气衰竭,魂魄不稳,眼睛便会出现异常。

这异常,不是说眼睛瞎了或是看不见东西,而是眼神的变化。正常人的眼睛,即使年老体衰,眼神中也会有光彩,有神韵。可若是阳寿将尽之人,眼神会变得黯淡无光,像是蒙上了一层灰雾,看着让人觉得空洞无神。

《黄帝内经》中说:"肝受血而能视。"肝血充足,眼睛才能明亮有神。可当一个人的生命之火即将熄灭时,肝血枯竭,眼睛自然就失去了光彩。

袁半仙接着说:"我今日看你母亲,虽然脸上带笑,可那双眼睛,却没有往日的神采。你若不信,这几日多观察观察,便会发现,老太太的眼神,越来越涣散,越来越像是在看着很远的地方,又像是什么都没看见。"

李承业仔细回想,母亲这些日子,确实常常发呆,坐在那里,眼睛望着窗外,也不知道在看什么。他原以为是母亲年纪大了,喜欢安静,现在听袁半仙这么一说,心中顿时沉了下去。

"第二处,在耳朵。"袁半仙继续说道。

耳朵对应的是肾,而肾藏精。《黄帝内经》云:"肾开窍于耳。"肾气充足,耳朵才能听得清楚。可当一个人的肾气衰竭,生命之力即将耗尽时,耳朵便会出现异常。

这异常,不是说耳聋,而是听觉变得极其敏锐,又或是变得极其迟钝。有的老人,临终前会突然听到一些奇怪的声音,说是听见有人在叫他的名字,或是听见远方传来音乐声。这并非幻觉,而是肾气外泄,魂魄不稳的征兆。



道家认为,人有三魂七魄,附着在身体上。当一个人阳寿将尽时,三魂七魄开始松动,准备离开这副躯壳。这时候,人的感知会变得异常灵敏,能听到平常听不到的声音,能看到平常看不到的东西。

"你母亲这些日子,可有说过听到什么奇怪的声音?"袁半仙问道。

李承业想了想,突然想起前几天母亲确实说过,夜里总听见有人在院子里走动,可家里人去看,却什么都没有。当时大家都以为是老人家耳朵不好使了,听错了,现在想来,竟是这样的征兆。

"第三处,在鼻子。"

鼻子对应的是肺,而肺主气。《黄帝内经》说:"肺主一身之气。"一个人活着,全靠这口气。当这口气将要散尽时,鼻子便会出现异常。

有的老人,临终前会突然闻到一股奇怪的味道,有的说是花香,有的说是檀香,有的说是一种说不出的香味。这并非真的有香味,而是肺气衰竭,嗅觉失常的表现。

道家还有一个说法,说人之将死,会闻到自己身上散发出的死气。这死气,旁人闻不到,只有当事人自己能闻到。这是因为,当一个人的阳寿将尽时,体内的阳气开始消散,阴气上升,便会产生这种特殊的气味。

袁半仙看着李承业,说:"你母亲这些日子,可有说过闻到什么奇怪的味道?或是突然对某种香味特别敏感?"

李承业细细回想,母亲前些日子确实说过,总觉得屋子里有股怪味,让人打扫了好几遍,可她还是说有味道。当时大家都以为是老人家鼻子太灵敏,现在想来,竟是肺气衰败的征兆。

袁半仙顿了顿,接着说:"第四处,在舌头。"

舌头对应的是心,而心藏神。《黄帝内经》云:"心开窍于舌。"心气充足,舌头才能灵活,说话才能清晰。可当一个人的心气衰竭,神志不清时,舌头便会出现异常。

这异常,表现为说话开始变得含糊不清,或是突然说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话。有的老人,临终前会突然变得特别健谈,絮絮叨叨地说个不停,说的都是年轻时的事情,仿佛回到了从前。这并非老年痴呆,而是心神不定,魂魄开始游离的表现。

道家有个词,叫"回光返照"。说的就是有些老人,在临终前会突然精神好起来,能吃能喝,还能下床走动,说话也利索了。可这并非好转,反而是生命之火最后的燃烧,往往过不了几天,人就走了。

"你母亲这些日子,说话可有异常?"袁半仙问。

李承业想起来了,母亲这几天确实话多了起来,总是拉着他们说以前的事情,说她年轻时候怎样,说他们小时候怎样。话说得特别细,连几十年前的小事都记得清清楚楚。当时大家还挺高兴,以为母亲身体好了,精神好了,现在听袁半仙这么一说,才知道竟是回光返照的征兆。

李承业的眼圈红了,声音有些哽咽:"袁师傅,您说的这四处,我母亲都有了。那第五处,又在哪里?"

袁半仙看着李承业,沉默了良久,才缓缓说道:"第五处,在手脚。"

手脚对应的是脾胃,而脾胃主四肢。《黄帝内经》说:"脾主四肢。"脾胃气血充足,手脚才能温暖有力。可当一个人的脾胃之气衰竭,阳气不足以温养四肢时,手脚便会出现异常。

最明显的征兆,便是手脚冰凉。有的老人,即使在夏天,手脚也是冰凉的,怎么捂都捂不热。这是因为阳气衰败,无法达到四肢末端。道家认为,人的阳气,是从心脏发出,通过经络运行到全身各处。当阳气不足时,首先衰败的,就是离心脏最远的手脚。

还有一个征兆,便是手脚的颜色变化。正常人的手脚,即使冰凉,颜色也是红润的。可若是阳寿将尽之人,手脚的颜色会变得青紫,或是惨白,像是失去了血色。

更关键的是,有些老人在临终前,手指会不自觉地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像是在抓什么东西,又像是在拨弄什么。民间称之为"抓空"。道家认为,这是魂魄即将离体,下意识地想要抓住什么,想要留在这个世界上的表现。

李承业听到这里,双腿一软,跪倒在袁半仙面前,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袁师傅,您说的这五处,我母亲竟然全都有了!前几天,我握着母亲的手,发现她的手冰凉冰凉的,手指还一直在动,像是在抓什么。我当时还以为是母亲冷了,给她加了被子,现在才知道......"

袁半仙扶起李承业,叹了口气说:"承业,你也不必太过悲伤。生老病死,乃是天道循环,谁也逃不过。你母亲这一生,儿孙满堂,福寿双全,已经是很好的归宿了。"

李承业擦了擦眼泪,问道:"袁师傅,那我母亲还有多少时日?我们该如何是好?"

袁半仙沉默片刻,正要开口,却突然停住了。他看着李承业,欲言又止,脸上露出一丝为难的神色。

"袁师傅,您但说无妨,我们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李承业恳切地说。

袁半仙摇了摇头,说:"承业,这五处征兆,虽然是阳寿将尽的表现,可若能懂得其中的玄机,倒也不是完全没有转圜的余地。只是这玄机......"

李承业听了,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袁师傅,您是说,还有办法?"

袁半仙点点头,又摇摇头,说:"办法是有,可这办法,却不是我能说的。这其中牵扯到天机,牵扯到生死轮回的大道理。我虽然学了些风水之术,可对这些大道理,也只是略知一二。若想真正明白这五处征兆背后的玄机,还得去请教真正懂得道法的高人。"

"那哪里能找到这样的高人?"李承业急切地问。



袁半仙沉吟片刻,说:"听闻南山有座道观,观中有位老道长,道号清虚,据说已经修行了六十多年,对生死之道颇有见解。你若真想救你母亲,不妨去里试试。只是,这条路不好走,而且就算见到了老道长,他愿不愿意出手,也是未知之数。"

李承业听了,立刻站起身来,说:"不管多难,我都要试一试。母亲养育我这么多年,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她就这样走了。"

说完,李承业连夜收拾了行李,第二天一早,就动身前往南山。这一路跋山涉水,历经艰辛,走了整整七天,才来到南山脚下。抬头望去,只见山势险峻,云雾缭绕,半山腰隐约可见一座道观。

李承业顾不上休息,沿着山路往上爬。等爬到道观门口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他气喘吁吁地敲响了道观的门,一个小道童开门出来,问明来意后,把他领进了观中。

道观里清静素雅,李承业在偏殿等了许久,终于见到了那位老道长。只见老道长须发皆白,面容慈祥,身上散发着一股出尘的气息。

李承业跪下就拜,将母亲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恳求老道长指点。老道长听了,闭目沉思良久,才缓缓睁开眼睛,说:"你母亲的情况,贫道已经知晓了。这五处征兆,确实是阳寿将尽的表现。可若想延寿,却也不是没有办法。只是......"

老道长顿了顿,看着李承业,说了一句让他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的话——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