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信阳市淮滨县司法局芦集司法所成功调解一起因电费收益支付错误引发的光伏合作合同纠纷,在保障村民合法权益的同时,也维护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实现了群众与企业“双赢”,为基层法治化营商环境写下了生动注脚。
![]()
电费误付起纠纷,协商无果求调解
据了解,芦集乡村民丁女士多年前与某光伏发电运营商签订合作协议,由企业在丁女士屋顶安装光伏发电设备,所发电量并入电网,收益按比例分成。然而,因支付环节出现差错,本应转入共管账户的收益误打入丁女士个人账户,导致运营商未能按时收到其应得电费。
运营商方面提出,虽可放弃追索已误转款项,但要求丁女士配合办理账户变更,并在剩余合同期内以她的收益部分抵扣企业损失。丁女士则对合同后续履行心存顾虑。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共同向芦集司法所申请调解。
情法融合破僵局,互谅互让达共识
受理纠纷后,调解员迅速展开调查,厘清纠纷焦点在于电费权属与合同履行方式的平衡。调解过程中,司法所工作人员采取“背对背沟通+面对面协商”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向丁女士耐心释明款项性质与企业诉求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引导企业体谅群众立场,尊重合同原始约定。
经过数天多轮耐心沟通和法治引导,双方最终达成一致:运营商自愿放弃对该笔误付款项的追索,丁女士也同意在剩余合同期内以其收益逐步抵扣企业损失,合同其他条款继续有效。一场可能对簿公堂的纠纷,在调解员的努力下圆满化解。
![]()
小调解见大作为,法治环境稳发展
本案是芦集司法所运用法治思维推动基层善治的又一次成功实践。通过非诉调解,既避免了企业陷入诉讼周期长、成本高的困境,也保障了村民的既得利益与长远收益,彰显了人民调解在化解基层矛盾、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制度优势。
下一步,芦集司法所将继续深化“司法为民、服务发展”理念,推动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一线,为构建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注入调解力量。(通讯员:徐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