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即将迎来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10度,天气渐寒,初霜出现,意味着冬天即将来临。在这个秋冬交替的重要时节,民间积累了丰富的传统习俗,它们不是无稽的迷信,而是古人顺应自然的生活智慧。接下来,菜卫卫给大家分享霜降当天3做3不做,不是迷信,都是老传统,顺应时令保健康
![]()
第一做:霜降吃柿子
霜降时节,中国许多地方流传着吃柿子的习俗。泉州一带有句老话:“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其他地方有“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的说法。这些代代相传的俗语,是古人对季节变化的观察。
![]()
霜降前后,柿子完全成熟,此时的柿子皮薄、肉多、味鲜美。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柿子为脾、肺、血之果,味甘平气,性涩而能吸收,故有补中益气之功效”。在北方地区,人们习惯将柿子和苹果放在一起,寓意“事事平安”。商人则喜欢把栗子与柿子搭配,取“利市”的好彩头。吃柿子时,需选择完全成熟的果实,避免空腹食用,也不宜大量食用,以免造成不适。
![]()
第二做:赏菊饮茶
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之时。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赏菊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自汉魏时期起,赏菊就成为霜降时节的重要活动。
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旧时北京文人喜欢在天宁寺、陶然亭等地举行菊花会,摆上百盆名菊搭成菊塔,先拜菊花神,再饮酒赋诗。
![]()
现在,我们不必完全照搬古人的形式,但可以在周末前往公园欣赏菊花展,或者在家中摆放几盆秋菊。古人称菊为“延寿客”,在万物逐渐凋谢的深秋,欣赏菊花的傲霜姿态,可以帮助我们调节情绪,保持心境开阔。
与赏菊相配套的,是饮用适宜的茶饮。例如,非遗项目坦洋工夫茶就很适合霜降时节,它经过“平抖捞撩”多道筛分工艺制成,汤色红亮带金圈,喝着暖身又润燥。这些都是老祖宗藏在饮食里的养生,有助于我们平稳过渡到冬季。
![]()
第三做:适度进补
民间素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还有谚语说:“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这充分表达了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进补的重视。霜降时节,人体的阳气随着自然界的转变而逐渐收敛,脾胃功能相对较强,吸收能力也随之提高。
![]()
这个时候进补,能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储备足够的能量,增强抵御寒冷的能力。而在真正寒冷的冬天,人体阳气内藏,脾胃功能相对减弱,进补效果反而不如霜降。闽南地区,霜降时节鸭子卖得非常火爆,人们习惯吃鸭肉来补充体力、北方人则习惯在这个时候食用牛羊肉。北京、自贡一带还有吃“迎霜兔”的习俗。在广东地区,人们喜欢煲墨鱼莲藕汤,这款汤品具有滋补肝血、清热润燥的功效。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霜降进补不必过于油腻,应选择温和滋润的食材,如梨、百合、银耳、萝卜等。湿热、痰湿体质者更应注意,在进补的同时,可以加入薏米仁、白萝卜、陈皮等健脾除湿的食材。
![]()
第一不做:不食生冷
霜降时节,人体的阳气逐渐内收,脾胃功能相对脆弱。传统习俗中强调“勿吃过冷生食”,古人根据人体与自然界关系总结出的经验。随着气温下降,人体血管收缩,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过多食用生冷食物,如凉菜、冷饮、生海鲜等,容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发腹痛、腹泻等不适。特别是海鲜类食物,有胃病的人应尽量避免食用。古人虽然没有现代医学知识,但他们通过长期观察,发现霜降后食用生冷食物容易引发疾病,因此提出了这一禁忌。
![]()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需要注意减少冰淇淋、冰镇饮料等冷饮的摄入,即使是常温饮品,也最好在口中稍作停留再咽下,避免直接刺激胃肠道。
霜降时节应多食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汤品。板栗老鸭汤就是一道不错的霜降食品,制作简单,只需将老鸭、陈皮、姜片和去壳板栗一起慢火炖煮即可。热粥、汤面也是此时节的理想选择,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温暖脾胃。
![]()
第二不做:不贪秋冻
俗话说“春捂秋冻”,但到了霜降节气,这一原则就不再适用。霜降后应“减少秋冻”,尤其要注意身体的保暖。霜降期间,昼夜温差很大,一旦有寒潮来袭,昼夜温差可达10℃以上。在寒冷的刺激下,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容易发生紊乱,胃肠蠕动的正常规律或被扰乱。人体的血管也会在受到寒潮刺激后出现相应收缩,使血压骤升。
霜降后,保暖工作尤为重要,尤其要注意腹部、脚部和膝关节的保暖。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每晚用热水泡脚20分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身体温暖。老年人及体质较弱者外出时可戴上手套,体弱者最好戴上口罩,在气温突降的早晨要稍晚些出门。女性要特别注意脚部保暖,不应再穿船型鞋和薄袜,应改为能遮盖脚面的鞋或靴子。不应再刻意追求“秋冻”,而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添衣物,防止受凉感冒。
![]()
第三不做:不过劳熬夜
霜降节气,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也应顺应这一变化,调整作息习惯。传统习俗强调“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古人认为,霜降后应遵循“早睡早起”的原则。《黄帝内经》中提到秋季养生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则能使肺气得以舒展。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尤其是喜欢熬夜的年轻人,在霜降时节应当适当调整作息时间。
保证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预防秋季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由于秋季气候干燥,早睡早起还能有效预防秋燥带来的不适。
![]()
霜降时节运动健身的活动量不宜过大,也不宜剧烈,以微微出汗为宜。登高远眺是不错的选择,既能使用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又能登至高处极目远眺,使人心旷神怡,舒缓心情。但要注意,老年人运动时不宜做长时间的屈膝动作,应尽量减轻膝关节的负荷。
霜降时节,自然界万物逐渐进入休眠状态,人体也应顺应这一趋势,学会收敛精气,为冬季的储存做好准备。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